《汪曾炜 刘维永 张宝仁心脏外科学 上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易定华,徐志云,王辉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9188149
  • 页数:835 页
图书介绍:”2003年出版的由汪曾炜、刘维永、张宝仁三位主编的《心脏外科学》是我国心血管外科领域的一部巨著,获得专业界的很高评价。《心脏外科学》第二版秉承第一版写作风格,并根据现代心脏外科学治疗进展和实际经验做了大量修改。全书分上、下两册,共12篇84章,包括总论、心脏大血管创伤、心包疾病、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肌病、大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微创心脏外科治疗技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及心脏和心肺移植等方面内容。上卷以总论和成人后天性心脏病为主体,下卷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体,详细介绍了心脏外科领域的各种理论、观点、技术和手术方法。全书共300多万字,附有2000余幅插图辅助说明。本书理论知识系统,方法技术适用,集诸多专家丰富临床经验和成果,并吸收纳入本专业的最新成就、新技术和新观点,特别增加了目前发展较快的微创心脏外科技术,如“机器人心脏手术技术”、“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常见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技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技术”和经导管心脏瓣膜病治疗技术等。本书还结合最新指南,突出了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可供心血管外科医师、麻醉师、体外循环师、

上卷 4

第一篇 总论 4

第1章 中国心脏外科发展简史 4

第2章 心脏应用解剖 11

一、心包及心包腔 11

二、心脏 12

三、心脏瓣膜 16

四、心脏纤维支架 20

五、心肌结构 20

六、冠状血管 21

七、传导系统 25

八、胸部切口 26

第3章 循环生理和病理生理 30

第一节 循环生理 30

一、心脏结构与功能关系 30

二、螺旋心肌带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新理论 31

三、心脏泵的功能及其特征 32

四、出生后心肌生长发育和心室质量变化 34

五、心脏的神经体液调节 35

六、胎儿的循环生理 35

七、肺循环的生理 36

八、冠状动脉的循环生理 37

九、心血管系统老年性变化 37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病理生理 38

一、心室重构 38

二、心力衰竭 39

三、肺循环的病理生理 42

第三节 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 43

一、概念 43

二、肺微循环的功能解剖 45

三、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 47

四、结语 53

第4章 特殊诊断和检查技术 55

第一节 超声心动图检查 55

一、概述 55

二、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 56

三、临床应用概述 58

四、经胸(常规)超声心动图显示方法 66

五、超声特殊技术 69

第二节 心导管检查 79

一、心导管术的设备 79

二、心导管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79

三、右心导管术 80

四、左心导管术 80

五、并发症 80

六、心导管资料分析 81

第三节 放射学检查 83

一、心脏大血管的X线检查及其测量 83

二、正常心脏形态及其生理影响因素 84

三、正常心脏和大血管的X线胸片表现 86

四、正常心血管造影表现 89

五、后天性心脏病 91

六、先天性心脏病 98

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113

第四节 心脏大血管疾病CT检查 117

一、检查方法 117

二、对比剂应用 117

三、图像后处理技术 117

四、心脏大血管解剖 118

五、后天性心脏病 118

第五节 心脏大血管疾病磁共振检查 135

一、检查技术 135

二、正常心脏大血管MRI 137

三、后天性心脏病 137

四、先天性心脏病磁共振成像诊断 143

第六节 心脏放射性核素检查 148

一、心肌灌注显像 148

二、心肌代谢显像 153

三、心血池与心功能显像 154

四、融合影像技术及相位分析在心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155

第5章 麻醉 159

第一节 心脏外科麻醉发展简史 159

第二节 麻醉前评估和准备 160

一、麻醉前评估 160

二、麻醉前准备 162

第三节 麻醉药物 164

一、静脉麻醉药 164

二、麻醉性镇痛药 167

三、吸入麻醉药 169

四、肌肉松弛药 171

第四节 麻醉手术期间监测 175

一、循环功能 175

二、呼吸功能 179

三、脑功能 180

四、肾功能 182

五、体温 182

第五节 麻醉原则和麻醉方法 183

一、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 183

二、心脏瓣膜病手术的麻醉 188

三、冠心病手术的麻醉 190

四、胸主动脉手术的麻醉 192

五、心房颤动手术的麻醉 194

六、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术的麻醉 195

七、快通道心脏手术的麻醉 197

八、微创心脏手术的麻醉 197

九、其他心脏手术的麻醉 199

第六节 体外循环期间的麻醉处理 200

一、体外循环时的麻醉管理 200

二、停止体外循环前后的处理 201

第七节 麻醉恢复期处理 204

一、维护循环稳定 204

二、支持呼吸功能 205

三、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05

四、维护肾功能 205

五、术后病人的转送 205

六、术后疼痛治疗 206

第6章 体外循环 209

第一节 体外循环总体原则 209

一、体外循环设备 209

二、体外循环用药 217

三、体外循环预充 218

四、体外循环监测 219

五、体外循环操作 220

六、心肌保护 220

第二节 成人常规体外循环 221

第三节 婴幼儿常规体外循环 223

一、体外循环前准备 223

二、体外循环预充要求 224

三、体外循环监测 224

四、体外循环基本操作 225

五、心肌保护措施 225

第四节 体外循环的特殊转流方法及适应证 226

一、成人深低温停循环 226

二、婴幼儿深低温停循环 226

三、左心转流 227

四、分别灌注体外循环 227

五、股-动静脉转流 228

六、微创体外循环 228

第五节 特殊病人体外循环 228

一、冷凝集阳性病人的体外循环 228

二、蚕豆病病人的体外循环 228

三、地中海贫血病人的体外循环 229

第六节 体外循环中常见问题的发生与处理 229

一、灌注压异常及处理 229

二、血液平面异常及处理 230

三、心脏停跳不良及复跳困难的原因及处理 230

四、血钾异常及处理 230

五、肝素化异常及处理 231

六、少尿或无尿 231

第7章 心肌保护 234

第一节 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技术发展简史 234

第二节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表现及其细胞与分子机制 236

第三节 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 237

一、影响术中心肌保护的因素 237

二、围术期心肌保护原则 238

三、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方法 238

第四节 新生儿和婴幼儿术中心肌保护 244

一、未成熟心肌与成熟心肌之间的生理学差异 245

二、新生儿婴幼儿心肌保护策略 245

第五节 心肌保护新策略的研究 247

一、采用生理学方法进行心肌保护 247

二、药物处理 247

三、结语 248

第8章 机械循环辅助 251

第一节 临时机械循环辅助 251

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251

二、心室辅助装置 253

三、体外膜肺氧合(ECMO) 255

第二节 长期机械循环辅助 258

一、应用原理 259

二、装置简介 259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260

四、长期机械循环辅助的应用技术 260

五、长期辅助循环的并发症 260

六、临床随访和转归 261

七、小儿机械辅助循环的特殊问题 261

八、结语 261

第三节 全人工心脏 262

一、应用原理 262

二、装置简介 262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262

四、应用技术 263

五、主要并发症 263

六、全人工心脏治疗效果 263

七、结语 263

第9章 心脏与血管修复的人工代用品 266

第一节 补片材料 266

一、自体心包补片 266

二、异种心包补片 266

三、涤纶补片 266

四、膨体聚四氟乙烯 267

第二节 人工血管 267

一、涤纶人工血管 267

二、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268

第三节 带瓣管道 269

一、右心带瓣管道 269

二、左心带瓣管道 270

第四节 人工瓣环 271

一、Carpentier人工瓣环 271

二、Duran弹性人工瓣环 272

三、Cosgrove人工瓣环 272

四、Carpentier-McCarthy-Adams IMR ETlogix人工瓣环 272

五、国产百仁思(BalMedic)人工瓣环 272

第五节 人工心脏瓣膜 273

一、人工心脏瓣膜的基本结构 273

二、人工心脏瓣膜的基本要求 274

三、人工机械心脏瓣膜 277

四、人工生物心脏瓣膜 281

五、国产人工心脏瓣膜 285

第10章 手术后监护和并发症处理 291

第一节 创伤病理生理 291

一、分期 291

二、病理生理 291

三、临床表现 292

第二节 手术后常规监测与管理 293

一、接收病人 293

二、循环功能监测 294

三、呼吸功能监测 297

四、肾功能监测 299

五、肝功能监测 299

六、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300

七、体温监测 301

八、气道管理 302

九、水与电解质平衡管理 305

十、镇静与镇痛 306

十一、营养支持 308

十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310

第三节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310

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310

二、心律失常 315

三、高血压 319

四、心搏骤停 319

五、肺动脉高压 321

六、低氧血症 322

七、急性肾衰竭 323

八、术后出血 325

九、电解质及酸碱紊乱 326

十、神经与精神功能障碍 329

十一、感染 330

第四节 不同心脏病手术后特殊处理 333

一、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特殊处理 333

二、心脏瓣膜病手术后特殊处理 338

三、缺血性心脏病手术后特殊处理 341

四、主动脉疾病手术后特殊处理 342

五、结语 343

第二篇 心脏大血管创伤 348

第11章 心脏创伤 348

第一节 钝性心脏损伤 348

一、心包损伤与血心包 349

二、心脏疝和心包内膈疝 351

三、心脏震荡伤 352

四、心肌挫伤 353

五、冠状动脉损伤 355

六、心脏破裂 356

七、室间隔破裂 358

八、心脏瓣膜损伤 360

九、外伤性室壁瘤 362

第二节 穿透性心脏损伤 363

一、单纯性心脏穿透伤 363

二、复杂性心脏穿透伤 366

三、外伤性假性室壁瘤 367

四、心脏异物存留 367

第12章 胸部大血管创伤 371

第一节 胸主动脉损伤 371

第二节 主动脉弓及分支损伤 379

第三节 外伤性弓部假性动脉瘤 381

第四节 外伤性主动脉瘘 382

一、主动脉-气管支气管瘘 382

二、主动脉-食管瘘 383

三、主动脉-腔静脉瘘 384

第五节 腔静脉损伤 385

第六节 肺动脉损伤 386

第13章 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 388

第一节 体外循环操作所致损伤 388

一、升主动脉损伤 388

二、腔静脉损伤 389

三、心尖插管损伤和异物存留 390

四、体外循环导致空气栓塞 391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手术所致损伤 392

一、动脉导管未闭术导致损伤 392

二、心壁损伤 393

三、心内结构损伤 395

四、冠状动脉损伤 396

五、外科性心脏传导阻滞 397

六、再次手术导致心脏大血管损伤 398

第三节 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所致的心脏和大血管损伤 399

一、心导管检查术所致损伤 399

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性治疗所致损伤 400

三、心脏瓣膜病介入性治疗所致损伤 400

四、先天性分流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所致损伤 402

第三篇 心包疾病 406

第14章 先天性心包缺损 406

一、发病机制 406

二、病理生理 406

三、临床表现 407

四、诊断 407

五、自然历史 407

六、治疗 407

七、术中注意事项 408

八、疗效 408

第15章 心包囊肿与肿瘤 410

第一节 心包囊肿 410

一、发病机制 410

二、病理 410

三、临床表现 410

四、诊断 410

五、治疗 411

六、术中注意事项 411

七、疗效 411

第二节 心包肿瘤 411

一、病理 411

二、临床表现 412

三、诊断 412

四、自然历史 412

五、治疗 412

第16章 化脓性心包炎 414

一、病理 414

二、临床表现 414

三、诊断 415

四、自然历史 415

五、治疗 415

六、术中注意事项 417

七、术后处理 417

八、疗效 417

第17章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419

一、病因 419

二、病理 419

三、病理生理 420

四、临床表现 420

五、诊断 420

六、鉴别诊断 421

七、自然历史 422

八、治疗 422

九、术中注意事项 423

十、主要并发症及处理 424

十一、疗效评价 424

第四篇 心脏瓣膜病 428

第18章 二尖瓣狭窄 428

一、病因和病理解剖 428

二、病理生理 429

三、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43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434

五、自然历史 434

六、内科治疗 435

七、外科治疗 436

八、术后处理和主要并发症 447

九、疗效评价 450

第19章 二尖瓣关闭不全 45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453

二、病理生理 456

三、临床表现 457

四、自然历史 460

五、内科治疗 460

六、外科治疗 460

七、疗效评价 467

第20章 主动脉瓣狭窄 470

一、病因与病理解剖学 470

二、病理生理 471

三、临床表现 472

四、辅助检查 473

五、诊断 474

六、自然历史 475

七、主动脉瓣狭窄的内科治疗及介入治疗 475

八、手术适应证和术前准备 476

九、外科手术方法 477

十、疗效评价 487

第21章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91

一、病因和病理解剖 491

二、病理生理 492

三、自然历史 493

四、临床表现 493

五、实验室检查 494

六、临床诊断 495

七、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内科处理 496

八、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手术治疗 496

九、疗效 505

第22章 三尖瓣病变 509

第一节 三尖瓣关闭不全 509

一、病因和病理解剖 509

二、病理生理 509

三、自然历史 510

四、临床表现 511

五、诊断和辅助检查 511

六、外科治疗 514

七、手术并发症 521

八、手术疗效 521

第二节 三尖瓣狭窄 522

一、病因和病理解剖 522

二、病理生理 522

三、临床表现 523

四、诊断和辅助检查 523

五、外科治疗 525

六、手术并发症 529

七、手术疗效 529

第三节 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病变 530

一、左心系统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病变的外科处理 530

二、左心系统瓣膜病术后远期复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 530

第四节 三尖瓣病变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 532

一、三尖瓣病变外科治疗的技术要点 532

二、三尖瓣置换术人工瓣膜的选择及术后抗凝血 533

第23章 心脏联合瓣膜病 537

第一节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病变 538

一、病因 538

二、病理分型 538

三、病理生理 539

四、临床表现 542

五、辅助检查 544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545

七、外科治疗 547

八、术后处理和主要并发症 553

九、疗效 555

第二节 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 556

一、病因 556

二、病理分型 556

三、病理生理 556

四、临床表现 557

五、辅助检查 558

六、诊断 558

七、外科治疗 558

八、疗效评价 561

第24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563

第一节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563

一、病因学 563

二、病理生理学 564

三、临床表现 564

四、辅助检查 56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565

六、治疗 566

七、疗效评价 570

第二节 人造瓣膜心内膜炎 571

一、感染途径 571

二、病理生理 571

三、临床表现 572

四、辅助检查 57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572

六、治疗 572

七、术后处理 573

八、疗效评价 574

第25章 复发性瓣膜病 576

一、病因与病理解剖 576

二、病理生理改变 578

三、临床表现 579

四、诊断 579

五、内科治疗和术前准备 580

六、外科手术治疗 580

七、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582

八、疗效评价 583

第26章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外科治疗 586

第一节 人造心脏瓣膜功能障碍 586

一、分类 586

二、临床表现与治疗策略 587

三、再次瓣膜置换手术 588

第二节 人造瓣膜瓣周漏 594

一、分类 594

二、病理生理 594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595

四、治疗 595

第三节 人造瓣膜血栓形成 597

一、发生率与发病因素 597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597

三、治疗 597

第四节 人造瓣膜置换术后瓣周纤维组织增生 599

一、发病机制与相关因素 600

二、临床表现 60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601

四、治疗 602

第五篇 缺血性心脏病 606

第27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606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606

第二节 冠状血管应用解剖 607

一、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 607

二、心脏静脉 609

第三节 冠状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 610

一、冠状动脉功能与神经支配 610

二、冠状动脉血流的生理特点和调节 610

三、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 611

四、冠状动脉重构 611

五、冠状动脉病变区的反应性和窃血征象 611

第四节 病理解剖 612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612

二、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 612

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 613

第五节 临床表现和自然预后 613

一、临床表现和分类 613

二、体征 614

三、自然历史 614

第六节 诊断 615

一、无创性检查方法 615

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术 620

第七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与风险评估 626

一、冠心病再血管化方式的选择与手术适应证 626

二、禁忌证、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模型 628

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几种特殊病人人群的评估与选择 630

第八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前检查与准备 631

第九节 常用血管材料的选择与获取技术 633

一、血管移植物的选择 633

二、常用血管移植物的特点与获取技术 633

第十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技术操作 636

一、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636

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641

三、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646

四、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648

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附加相关病变手术 651

第十一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评价与术后治疗 654

一、疗效评价 654

二、长期随访中常见的问题 656

三、长期监护中的治疗策略 657

第28章 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外科治疗 661

第一节 左心室室壁瘤 661

一、发病机制 661

二、病理及分类 662

三、病理生理 663

四、自然历史 664

五、临床表现 664

六、诊断 664

七、治疗 666

八、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670

九、疗效评价 670

十、特殊情况和争议问题 672

第二节 梗死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 672

一、发病原因 672

二、病理解剖 673

三、自然历史 673

四、临床表现 673

五、诊断 673

六、治疗 674

七、疗效评价 675

第三节 梗死后室间隔缺损 675

一、病因与病理解剖 675

二、病理生理 675

三、自然历史 676

四、临床表现 676

五、诊断 676

六、治疗 677

七、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681

八、疗效评价 681

九、特殊情况和争议问题 683

第四节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683

一、发病机制 684

二、病理解剖 684

三、病理生理 684

四、自然历史 685

五、临床表现 685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685

七、治疗 686

八、疗效评价 689

九、特殊情况与争议问题 689

第六篇 心脏肿瘤 694

第29章 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 694

第一节 心脏黏液瘤 694

一、发病机制 695

二、病理解剖 695

三、病理生理 695

四、临床表现 696

五、诊断 696

六、自然历史 698

七、治疗 698

八、术后处理和主要并发症 700

九、特殊类型心脏黏液瘤 700

十、微创技术的应用 702

十一、疗效 702

第二节 其他心脏良性肿瘤 702

一、乳头样弹性纤维瘤 702

二、横纹肌瘤 703

三、纤维瘤 704

四、脂肪瘤 704

五、嗜铬细胞瘤 705

六、畸胎瘤 705

七、房室结间皮瘤 705

八、血管瘤 705

第30章 心脏恶性肿瘤 707

第一节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 707

一、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 707

二、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707

三、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 708

四、治疗效果 709

第二节 心脏转移性肿瘤 709

一、手术指征 709

二、治疗方法 709

三、预后 710

第七篇 心肌病 712

第31章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712

一、病因及病理机制 712

二、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 712

三、自然历史 713

四、临床表现 713

五、辅助检查 713

六、诊断及诊断标准 714

七、治疗 714

八、疗效评价 717

第32章 扩张型心肌病 719

一、病因 719

二、病理改变 719

三、临床表现 719

四、辅助检查 720

五、诊断 720

六、自然历史 720

七、治疗 720

第33章 限制型心肌病 727

一、病理及病理生理 727

二、临床表现 727

三、辅助检查 72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728

五、治疗 729

六、疗效评价 730

第八篇 大血管疾病 734

第34章 胸主动脉瘤 734

一、病因及病理特点 734

二、分类 735

三、流行病学和自然病史 737

四、病理生理 738

五、临床表现 738

六、诊断和辅助检查 739

七、内科治疗和术前准备 741

八、外科治疗 743

九、手术疗效评价 756

第35章 主动脉夹层 760

一、主动脉夹层的分型 760

二、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和病因 761

三、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762

四、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 763

五、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辅助检查 763

六、急性主动脉夹层自然病程 765

七、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765

八、主动脉夹层的内科治疗 767

九、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768

十、急性A型夹层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778

十一、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疗效 780

十二、慢性A型夹层的外科治疗 780

十三、B型夹层的外科治疗 781

第36章 多发性大动脉炎 786

一、流行病学 786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786

三、病理解剖 786

四、临床表现 788

五、辅助检查 789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790

七、自然历史 791

八、治疗 791

九、疗效评价 795

第37章 上腔静脉综合征 799

一、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因 799

二、病理解剖和分型 800

三、临床表现 802

四、诊断 802

五、自然历史 804

六、治疗 804

七、疗效评价 808

第38章 肺动脉栓塞 810

第一节 急性肺动脉栓塞 810

一、发病率 810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811

三、病理解剖 811

四、病理生理 812

五、诊断 813

六、治疗 820

七、结论 827

第二节 慢性肺动脉栓塞 828

一、发病率 828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828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829

四、诊断 829

五、手术治疗 830

六、结论 833

下卷 846

第九篇 先天性心脏病 846

第39章 心脏的胚胎发育 846

第40章 先天性心脏病节段分类命名与临床进展 863

第41章 动脉导管未闭 898

第42章 主动脉-肺动脉窗 912

第43章 主动脉缩窄 922

第44章 先天性血管环和肺动脉吊带 935

第45章 主动脉弓中断 947

第46章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956

第47章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 980

第48章 主动脉-左心室隧道 991

第49章 冠状动脉异常连接 998

第50章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1022

第51章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1030

第52章 腔静脉连接异常 1039

第53章 肺动脉狭窄 1052

第54章 房间隔缺损 1070

第55章 房室隔缺损 1083

第56章 三房心 1114

第57章 肺静脉异位连接 1124

第58章 室间隔缺损 1140

第59章 法洛四联症 1167

第60章 肺动脉闭锁 1209

第61章 心室双出口 1237

第62章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1268

第63章 先天性矫正大动脉转位 1308

第64章 解剖性矫正大动脉异位 1331

第65章 永存动脉干 1341

第66章 单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 1357

第67章 Ebstein心脏畸形 1362

第68章 三尖瓣闭锁 1385

第69章 心室双入口 1414

第70章 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1442

第71章 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 1465

第72章 心内膜弹性纤维组织增生症 1487

第73章 心房异构与内脏异位综合征 1494

第十篇 微创心脏外科治疗技术 1508

第74章 机器人心脏外科技术 1508

第75章 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技术 1520

第76章 常见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技术 1532

第77章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1538

第78章 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 1544

第79章 经导管心脏瓣膜病治疗技术 1556

第十一篇 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 1580

第80章 室上性心动过速 1580

第81章 心房颤动 1599

第82章 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1620

第十二篇 心脏和心肺移植技术 1642

第83章 心脏移植 1642

第84章 心肺移植 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