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1
第一章 导论 21
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轨迹 21
一、经济增长周期与调整周期的实证考察 21
目录 21
二、经济调整周期的成因 23
第二节 体系结构和研究的前提 26
一、体系结构 27
二、理论研究的前提和条件 27
第二章 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3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1
一、经济增长的涵义 31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2
一、关于经济增长的总目标和途径 45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理论 45
二、关于工业化的道路 46
三、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比例 48
第三章 经济增长模型分析 51
第一节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51
一、模型介绍 51
二、分析与评论 54
第二节 新古典派经济增长模型 56
一、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 56
二、新古典派增长模型的实例分析 62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66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函数式 66
二、均衡增长率及其变化 68
一、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 70
第一节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70
第四章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70
二、经济增长各个因素数值的估算 71
三、对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评价 75
第二节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82
一、知识存量的增长 82
二、生产率的提高 83
三、结构的变化 85
第三节 简要的评论 89
一、丹尼森的方法 90
二、库兹涅茨的方法 90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理论基础 91
第四节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92
一、知识进展 92
二、要素投入 98
一、农轻重三个部门增长结构的格局和长期变动趋势 101
第五章 经济增长的格局和长期变动趋势 101
第一节 经济增长宏观结构的格局和长期变动趋势 101
二、第一、二、三次产业增长结构的格局和长期变动趋势 115
第二节 经济增长部门结构的长期变动趋势 125
第六章 要素投入结构变动与总量增长 133
第一节 宏观投资结构的变化 133
一、宏观投资结构变化的趋势 133
二、宏观投资结构偏重对经济增长的后果 138
第二节 部门投资结构的变化 140
一、重化工产业内部投资结构的变化对增长结构的影响 140
二、能源、交通、邮电、加工业投资结构的变化对增长结构的影响 144
三、制造业投资结构的变化对增长结构的影响 146
第三节 劳动投入结构的变化 149
一、需求结构变化特征 152
第七章 需求变动与总量增长 152
第一节 改革前需求结构变动对增长结构的影响 152
二、需求结构变动与总量增长 154
第二节 改革后需求结构变动对增长结构的影响 154
一、需求结构的变化 154
二、消费结构变化与总量增长 155
第八章 农业经济波动与总量增长 160
第一节 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60
一、农业经济波动的特点 160
二、农业经济波动的阶段划分 163
第二节 农业经济波动的成因 164
一、政治变动与农业经济波动的啮合 164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165
三、农业投入的影响 166
四、农业土地制度的影响 169
五、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172
六、自然因素的影响 174
第三节 农业均衡增长的选择 178
一、农业形势的判断 178
二、农业经济改革道路的选择 182
三、农业经济改革的实现 189
第九章 协调与均衡增长 197
第一节 宏观经济增长的协调 197
一、宏观经济增长目标 197
二、宏观增长结构的协调 199
第二节 部门经济增长的协调 220
一、基础部门优先发展 220
二、近期能源工业超前发展 221
一、投资结构的协调 223
第三节 资源配置结构的协调 223
二、股份制模式及其实现 229
三、劳动力配置结构协调 241
第四节 需求结构的协调 247
一、近期宏观经济形势判断 247
二、调节总需求的若干政策 258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考察 263
第一节 卡莱茨基的经济增长理论 263
一、卡莱茨基的理论贡献 263
二、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基本方程 266
三、均衡增长模式 269
四、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加速增长 271
五、在劳动有限供给条件下的加速增长 275
六、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77
七、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279
八、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 280
第二节 科尔内的经济增长理论 282
一、科尔内的理论贡献 282
二、增长模型特征 283
三、短缺方程 284
四、家庭购买方程 285
五、企业购买方程 285
六、生产方程 286
七、投资方程 287
八、就业方程 288
九、实际工资和家庭储蓄方程 289
十、投入—产出关联方程 289
十一、东欧经济增长理论的评价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