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言 1
第一章修理对象、修理工艺和修理效益的特征 4
1.1决定汽车、总成和零件质量的主要性能 4
1.2决定汽车质量的主要工艺指标 14
1.3可靠性指标与工艺性指标间相互关系的 23
确定方法 23
1.4汽车性能的恢复方法 36
第二章汽车修理效益的理论基础 47
2.1修理生产的经济效益的来源 47
2.2汽车大修经济适宜性的论证方法 56
2.3汽车修理工艺的经济效益的评价 60
2.4工艺先进性和现用设备先进性的评价 66
2.5零件修理工艺有效期的论证 73
2.6提高现用设备生产率的主要工艺方法 80
第三章修理质量及其管理的科学原理 87
3.1修理质量和其管理系统 87
3.2修理质量指标的优化 96
3.3提高修理产品耐用性能的工艺方法 99
3.4装配单元允许误差的确定方法 103
3.5零件允许误差及其极限尺寸的确定 110
3.6汽车修理中的接收检验 116
3.7送修零件的检验方法和手段 123
3.8汽车修理生产工艺规程的统计调整 127
3.9质量的统计验收检查 136
3.10统计检验方法的经济效益 142
3.11 按工艺指标值对汽车和总成修理质量的预测 144
3.12对工作人员提高修理质量的奖励 153
4.1塑性变形 165
第四章零件修复的工艺方法 165
4.2焊接和堆焊 172
4.3金属喷涂 190
4.4电镀和化学镀 205
4.5合成材料的采用 219
4.6机械加工法和电物理加工法 224
第五章零件修复工艺规程的设计 234
5.1 原始资料 234
5.2零件修复工艺路线的构制原则 241
5.3零件修复工艺路线的制订 250
5.4零件修复工艺规程的典型化 257
5.5零件修复工艺规程的设计自动化 265
6.1轴类零件的修复 271
第六章汽车车架、车身和典型零件的修复工艺规程 271
6.2壳体零件的修复 281
6.3车架的修复 288
6.4车身和驾驶室的修复 292
第七章科学研究作为汽车修理工艺学领域中科技进展的 321
促进因素 321
7.1基本概念和定义 321
7.2优化参数、诸因素及其变异水平的选择 325
7.3研究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 329
7.4诸因素的验前排列 332
7.5因素的实验筛选法 338
7.6全因素实验和分数重复 349
7.7最优解法的探索 362
7.8用被动实验法对过程和系统的研究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