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与学术史论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6199008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系列论文形式,对古文献与学术史上的相关问题作了专题研究。一、就方法论而言,本书对近代学术史的内在理路进行了分析,以学术发生学的角度,提出了在学术认知史基础上进行“研究之研究”的必要,及对地上、地下文献的同等对待问题,并以“邦风”、“国风”作个案分析,指出“邦风”为原名,“国风”为避讳之名这一时下流行说法的错误。二、就古文献的研究而言,在传世文献中,选取了《诗经》作为研究对象,对墨子的《诗经》学及所反映的儒、墨文化关系进行了分析,而出土文献中,则对清华简《系年》、上博简《孔子诗论》作个案分析,对它们所涉及的早期史学的书写体例、“国风”的结集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三、就学术史研究而言,既有对“周道”及儒、墨关系的讨论,更有大量篇幅探讨近代学人在“新史学”建构过程中,如何在顺应时势的基础上,重接传统学术资源的问题。此一部分主要以王国维、吕思勉为个案,对他们在经学路向与新史学建构、“整理国故”与史学道路等方面的问题作了研究。

从清华简《系年》看早期中国的历史书写 1

一 引言:从《系年》的体例之争说起 1

二 从知识立场与时代关怀看《系年》的成书 3

三从《系年》看早期史学的纪年方式 13

四《系年》体例与早期史学中的“行事”“本事”问题 23

五 结论 30

“邦风”问题再探: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风》诗的早期形态 33

一 引言 33

二 汉讳与经学文本:“邦风”避讳问题再论——以高祖之讳为核心 35

三“邦国”之诗与《风》诗之名:从两周政治中的“邦”“国”语义流变看“邦风”“国风”的基本意义指向 41

四“风”“邦风”“国风”:春秋战国的《风》诗结集与称名问题 49

五“国人”之风与“观诗”之礼:对“邦风”“国风”的一种文化审视 56

六 结论 62

从墨子《诗经》学看儒、墨的文化分际 65

一 引言:墨子重《诗经》与儒、墨争衡 65

二“先王之书”与“先质后文”:墨子《诗经》文本及相关问题考辨 68

三“蔽于用而不知文”:墨子用《诗》中的“非乐”问题与“历史主义”走向 75

四 不同的“诗言志”:孔、墨诗学中美育主义与宗教主义的对立 81

五 结论 89

墨学与周道:先秦儒墨关系的一种文化审视 91

一 引言:从墨子“背周道”说起 91

二 关于“周道”:儒墨视野下的文化审视 93

三“不在古服与古言”:从夏、周关系看墨学的“周道”精神 98

四“取舍不同”:从尧舜到周公——孔、墨的先圣谱系及其意义 104

五“非儒而不非周”:墨学弃鲁用齐说 112

六 结论 120

立场与路径: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内在理路问题探论 123

一 学术认知与学术认知史的审视:走向以学术为中心的近代学术史研究 124

二 断裂与承继:近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古今打通与中西交融问题 129

三 同情之同情、了解之了解:近代学人的心路与学路 134

四 结语 139

王国维经学路向与新史学之构建 141

一从“不喜《十三经注疏》”到“发温经之兴”:王国维学术转向中的经学面貌 142

二 深入乾嘉开“罗王”:从“条驳”俞樾到程、段之学 147

三“学术之必变”与“取宋学途径” 154

四 从经学到新史学:“新材料”与“新问题”视野下的学术转型 160

五 结语 171

吕思勉学术体系中的经学问题 175

一 吕氏的知识结构与经学关系 175

二 从今文余绪到今古贯通:现代学术视野下的经学转换 179

三从“经世”到“材料”:作为史料学的经学 183

时势与理路:“整理国故”运动与吕思勉的史学道路 189

一 新史家的成立:“由旧入新”与“整理国故”运动 190

二从“国粹”到“国故”:吕思勉史学方法建构的内在理路 195

三“不温故而求知新”与“大器晚成”:从“井田辨”看胡、吕的学术分际 200

四“国故”与接续“新史学”:吕思勉对“整理国故”运动的省思及其史学走向 206

五 结论 211

晚清民初“小说界革命”与吕思勉文学活动考论 215

一 引言:“小说界革命”影响下的吕思勉小说创作与研究 215

二 吕侠与侠人:吕思勉笔名问题 221

三 跨越梁启超与小说本体之确立:晚清民初小说“深入期”中的吕思勉 229

四 结论 238

“二胡论战”与《学衡》时代的胡先骕 241

一“二胡论战”的前奏:从《文学改良刍议》到《中国文学改良论》 242

二“喝倒彩”与“反对党破产”:《评〈尝试集〉》的命运与文化保守主义的阵地问题 246

三 从文学论战看胡先骕在学衡派中的地位及作用 252

四是“复古”还是“纠偏”:“新文学运动”中的学衡派价值 255

文化危机与知识应对:从胡先骕的知识结构看《学衡》的文化保守主义 261

一 知识转型与知识人的结构调整:晚清到民国的士裂变 261

二“西与西斗”中的胡先骕:留学背景与话语权问题 264

三“理致”与“时代”:新文学视野下的旧诗文与新学术 268

四 不同的“科学”:胡适与胡先骕 272

“严熊书札”研究三题 279

一“严熊书札”的流布状况及研究价值 280

二由“志同”到“道合”:从“严熊书札”看严复与康有为的晚年思想交往 285

三《严复集》相关错讹举要 293

四 结语 299

后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