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中国科学技术的新纪元 1
历史性的转折 1
中国科技队伍的恢复与建设 4
苏联模式对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影响 23
建国初期我国科技主要成就 38
第二章 向科学进军 43
科技工作指导思想逐步完善 43
百家争鸣——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54
走上“规划科学”的发展道路 65
向科学进军中的不和谐音 75
第三章 建国10年的科学技术成就 81
建立起较完整的基础科学研究体系 81
新兴尖端技术的迅速崛起 105
大规模经济建设中的科学技术进步 115
第四章 调整时期的科学技术 126
内外交困的中国科技事业 126
科学十四条和广州会议 132
地质科学的发展和石油大会战 145
第五章 欣欣向荣的中国科技事业 164
经济建设大发展推动科技大发展 164
第二个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168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形成 174
科技教育与科技人才 181
前进中的隐忧 185
第六章 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189
我国发展国防尖端武器的历程 189
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203
全民大办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214
工业战线科技进步的主要成就 218
第七章 逆境中的中国科学技术 228
文化大革命的兴起 228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备受摧残 229
错误的哲学批判取代自然科学研究 239
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科技事业的维护 244
科技整体水平与世界差距拉大 252
第八章 科学的春天 264
粉碎“四人帮”迎来科学的春天 264
全国科技热潮的兴起 267
科技战线的拨乱反正 285
“洋冒进”和新科技政策的提出 301
第九章 改革开放与科技实力的增强 307
科技体制改革的缘起与实施 307
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314
科技社会建制系统的发展与调整 320
科技社会支持系统的改革与完善 329
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与格局 346
第十章 科学技术在主战场上全面展开 346
科技力量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转移 350
科技攻关计划顺利完成 354
“星火计划”与科技兴农 363
第十一章 迎接挑战的中国高新技术 375
中国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375
中国高新技术重点发展领域的进展 383
“火炬计划”与科技产业的兴起 411
第十二章 兴旺发达的中国现代数学 428
中国现代数学的兴起 428
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基础数学研究 432
中国首创的计算数学成就 444
在边缘领域不断开拓的应用数学 450
第十三章 努力攀登世界高峰的中国基础学科 460
超导之战中的领先地位 460
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研究全面发展 470
化学与生物学研究的理论突破 483
天文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495
第十四章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汇流 508
科学技术的整体化与综合化 508
中国交叉科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510
中国学者对系统科学理论的贡献 520
具有中国特色的软科学研究 535
结束语 554
附录一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名录 561
附录二 历届国家科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领导人名录 605
附录三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自然科学学会、协会、 612
研究会一览表 612
主要参考文献 618
后记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