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鲁兆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800130371
  • 页数:144 页
图书介绍:

总论 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1

二、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 4

三、医学流派的划分与发展 6

四、学派争鸣在祖国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18

各论 22

一、唐代著名医家 22

(一)孙思邈 22

1.重视医德 23

2.研究伤寒的贡献 24

3.对脏腑辨证学说的贡献 25

4.对食治、养性、养老的阐发 25

5.方剂学方面的贡献 27

【原著选读】 29

大医精诚 29

治病略例 30

(二)王冰 32

1.编次注释《素问》,传中医之学 32

2.补《素问》之亡卷,传运气之学 33

3.阐发医理,独有见的 33

【原著选读】 35

寒热虚实辨 35

虚实有无辨 35

二、宋代著名医家 37

(一)钱乙 37

1.阐发儿科生理病理特点 37

2.提出五脏辨证的方法 38

3.调剂制方的特点 39

【原著选读】 40

虚实腹胀 40

咳嗽 41

(二)庞安时 42

1.从伤寒发病探讨《伤寒论》 42

2.阐发天行温病 43

【原著选读】 44

叙论 44

天行温病论 46

(三)朱肱 47

1.以经络释六经 47

2.重视辨病,注意辨症 48

3.突出阴阳表里辨证 49

4.对《伤寒论》治疗学的充实与发展 49

【原著选读】 50

论经络 50

问表证 52

问里证 53

问阴证 54

问阳证 54

(四)成无己 54

1.以经释论来辨析《伤寒论》 55

2.分析病证、阐发病机,鉴别诊断 56

【原著选读】 58

畜血 58

论厥 58

桂枝汤方 59

小柴胡汤方 59

(五)陈自明 60

1.对妇科学的研究及其贡献 61

2.对外科学的贡献 63

【原著选读】 66

月经序论 66

血枯方论 66

暴崩下血不止方论 66

疗发背痈疽灸法用药 66

形证逆顺务在先明 67

三、金元时期著名医家 68

(一)刘完素 68

1.五运六气病机学说 69

2.亢害承制论 70

3.六气化火说 71

4.火热病证的治疗 74

5.杂病的治疗经验 75

【原著选读】 77

病机论 77

(二)张元素 82

1.脏腑辨证说 82

2.遣药制方论 85

【原著选读】 89

制方论 89

用药用方辨 90

(三)张从正 90

1.病由邪生的理论观点 90

2.攻邪三法 92

3.对情志疗法的贡献 95

【原著选读】 95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95

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 97

(四)李杲 99

1.阐发脾胃生理功能 100

2.对脾胃内伤病因的阐发 101

3.对脾胃内伤病机的探讨 103

4.对脾胃内伤热中的诊断 105

5.升阳泻火的遣药制方法度 106

【原著选读】 107

脾胃胜衰论 107

脾胃虚实传变论 110

(五)王好古 112

1.重视伤寒三阴病证 112

2.三阴证的病因病机 113

3.温补脾肾的治疗方法 114

【原著选读】 115

三法五治论 115

论詀言妄语有阴阳 115

论阴证发渴 116

阴证发热 116

(六)罗天益 117

1.对脾胃学说的阐发 117

2.着重三焦病机以辨治 119

【原著选读】 120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论 120

食伤脾胃论 121

饮伤脾胃论 121

(七)朱震亨 121

1.阳有余阴不足论 122

2.相火论 123

3.火热证的治疗 124

4.对郁证、痰证的发挥 125

【原著选读】 127

阳有余阴不足论 127

相火论 128

(八)藏思恭 129

1.对气血理论的阐发 130

2.对痰证、郁证的发挥 132

【原著选读】 133

痰饮 133

郁病 134

中风 135

(九)王履 137

1.对亢害承制的发挥 137

2.对四气发病的分析 138

3.对阴阳虚实补泻的见解 139

4.对伤寒、温暑的区分 140

【原著选读】 141

亢则害承乃制论 141

五郁论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