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明清以前的漕运制度概述 1
第一章 隋、唐以前的漕运 1
一、春秋、战国——我国漕运的发端 1
二、秦、汉时期漕运的初步发展 5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地方性漕运的普遍发展 9
第二章 隋代南北大运河的创建和唐、宋漕运制度的创立 17
一、隋代对全国漕运干线——南北大运河的创建 17
(一)隋文帝开广通渠,凿三门砥柱,整治山阳渎,肇南北大运河之始 17
(二)隋炀帝开凿并联结通济渠、邗沟和永济渠——南北大运河正式完成 19
(三)简短的结论 26
二、唐代漕运事业的空前发达和漕运制度的初创 30
(一)唐代对大运河的高度重视和整修利用 30
(二)唐代漕运的改革发展和规章制度的初创 33
1.漕运的空前发达 33
(1)漕粮年运量的逐年增长 33
(2)漕运专官的创设 34
2.漕运改革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初创 34
(1)裴耀卿的改革 34
(2)韦坚的改革 36
(3)刘晏挽救朝廷危机的改革 37
三、宋与辽、金相继对峙下的南北漕运制度 40
(一)北宋与辽对峙下漕运制度的发展 40
1.北宋政权的特点及其同东南漕运的关系 40
(1)北宋漕运发展的序幕——周世宗对汴京漕运事业的开创 40
(2)北宋政权的特点及其同东南漕运的关系 41
(3)北宋时期东南漕运的空前兴旺 43
(4)漕运方式和漕运制度的不断改革 49
(5)北宋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对东南漕运事业的破坏 53
2.宋、辽对峙下的北方漕运 55
(1)宋统治下的北方漕运 55
(2)辽统治下的北方漕运 57
(二)宋、金对峙下的南北漕运 59
1.金朝的兴起与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59
2.金统治下的北方漕运 60
3.南宋偏安下东南漕运的发展 63
第三章 元代对南北大运河的重新调整和创行海运 69
一、对南北大运河的重大调整和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 70
(一)元初南北大运河面临的新情况 70
(二)济州河与会通河的开凿,山东段运河的空前通畅 71
1.开挖济州河 71
2.修凿会通河 73
(三)开凿“大都运粮河”的咽喉——通惠河,贯通京杭大运河全程 75
(四)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巨大意义 77
二、创行海上漕运,完善漕运形式 79
(一)元代创行海运的有利条件 79
(二)海运的创行及其蓬勃发展 80
三、漕运组织和漕运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创新 83
(一)漕运组织和漕运制度的空前健全 83
(二)海运管理机构和海运制度的创立 85
第二编 明、清时期漕运制度的全盛和衰亡 91
第四章 明代漕运制度空前高度发展、繁荣的原因和条件 92
一、明代前期漕运中心的转移 92
(一)明初以南京为中心的漕运 92
(二)永乐迁都北京,漕运中心北移 93
二、明统治者空前高度重视漕运的原因 94
(一)频繁的军事行动的需要 94
(二)迁都北京后,整个官兵俸饷和宫廷糜费的需要 95
(三)“南粮北调”历史传统的作用 96
(四)经济核算和确保安全的需要 97
三、明代漕运空前发展、繁荣的有利条件 98
(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98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大 98
(三)隋、元运河的坚实基础 99
第五章 明代漕运河道的修治和管理 101
一、明初漕运河道的概况 101
二、明前期对漕河运道的整治 102
(一)重整山东会通河道,“闸漕”得以充分利用 102
1.明初“闸漕”概况 102
2.宋礼、白英等对“闸漕”的精心治理 103
(二)凿清江浦,导诸湖、诸泉之水以通“湖漕” 106
1.明初“湖漕”概况 106
2.陈瑄对“湖漕”的整治 107
(三)对“河漕”的充分开发、治理和利用 108
1.明初“河漕”的基本状况 108
2.明前期金纯、徐有贞、白昂、刘大夏先后对“河漕”的治理和利用 110
三、明中、后期对漕运河道的整治和利用 115
(一)明中、后期黄河水患的空前严重 115
(二)刘天和、朱衡和吴桂芳对黄河的治理 116
1.刘天和在浚淤、筑堤和施工管理上的成就 116
2.朱衡开“南阳新河”,启“避黄行运”序幕 117
3.吴桂芳的“导淮分黄”主张 119
(三)潘季驯对“治黄保运”的卓越贡献 119
1.潘季驯的治河经历 119
2.创建“治河通淮、济运”总体战略 119
3.推行“筑堤束水、束水攻沙”策略,成绩卓著 120
(四)泇河的开凿及其重大意义 121
(五)对京师漕运咽喉要道——大通河(即通惠河)的修治利用 122
四、对漕运河道管理的空前强化 124
(一)河道管理体制的空前完善 124
1.中央管理机构 124
2.地方管理机构 125
(二)创建“行漕法规” 126
五、明后期的河、海并运 126
第六章 明代漕粮的征解和漕运制度的空前发展 130
一、漕粮的性质 130
(一)漕粮的性质和种类 130
(二)漕粮的具体分派 131
二、粮长制度和漕粮的征解 133
(一)粮长制度的创立及其意义 133
(二)漕粮的征收和解运 134
三、漕运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135
(一)明初的漕运概况 135
(二)漕运方式的变革和定制 136
1.由“支运”到“兑运”的转变 136
2.“长运法”的定制及其意义 137
四、漕运管理制度的空前健全强化 138
(一)沿途广置仓廒,以资转运,防止丢损 138
(二)设官建制,申明职掌,严肃科条,确保漕运的顺利进行 138
(三)确定卫军运船编制,推行“连坐法” 140
(四)规定漕船数额和运京期限 141
第七章 明代漕运的社会效益 144
一、保障了京师和北方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巩固和加强了明王朝的统治实力 144
(一)创史无前例的最高年漕运量 144
(二)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力地巩固了南北边防 145
二、沟通了南北经济交往,促进了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146
(一)沟通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146
(二)推动了沿线城镇的兴起和繁荣 147
三、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经验 148
第八章 明代漕运的赋役盘剥与为民害 150
一、它突出地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150
(一)漕粮征收,遇灾不减免,只准折纳 150
(二)粮长、里正和甲首的严重威逼滋害 151
(三)闸、坝、仓官肆意敲诈,漕丁、漕夫惨遭盘剥 152
二、为保漕不惜害农,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154
(一)为保漕,治河违反客观规律,造成水灾的加剧 154
(二)为保漕,与农田争水,误农害农 155
(三)为保漕,滥用民力,激化了阶级矛盾 156
第九章 清前期漕运继续发展繁荣的原因 158
一、为供应宫廷、百官和军队食用的需要 158
二、频繁的军事活动的需要 159
三、调剂各地丰歉,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159
第十章清前期对漕运河道的精心整治和管理 162
一、清前期对漕运河道的精心整治 162
(一)康熙治漕及其显著效果 162
1.清初黄河水患日益严重 162
2.康熙对治漕的高度重视 163
3.靳辅、康熙治漕的经过和显著成效 164
(二)雍正、乾隆时期对河漕治理的加强 169
1.齐苏勒的治河成就 169
2.嵇曾筠的“筑堤制溜” 170
二、清前期对漕运河道的强化管理 171
(一)中央管理机构的调整强化 171
(二)地方管理机构的细密 172
第十一章 清前期对漕弊的整顿和漕运的继续发展 174
一、对漕粮征收制度的整顿和改革 174
(一)清初漕粮征收和利用情况 174
(二)清前期的漕弊和漕政改革 175
1.严禁绅衿地主等人欠粮、抗粮 175
2.对粮道官员和纳粮户严格要求 177
(三)漕运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严密 177
二、清前期漕运制度的继续发展 178
(一)漕运的一度鼎盛繁荣 178
(二)商船海运漕粮的试行和由河运向海运的转变 179
1.商船海运漕粮的几度试行 179
2.由河运向海运的转变 182
第十二章 漕运兴衰对清王朝的作用和影响 185
一、漕运发展对清王朝的积极作用 185
(一)漕粮充足,府库盈羡,促成了“康乾盛世” 185
(二)有力地保证了国家的安全统一 185
(三)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增长 186
(四)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186
二、漕运衰亡对清王朝的严重影响 187
(一)漕运制度的最终衰亡 187
1.漕弊重重,积重难返 187
2.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剧变促其速亡 190
(二)漕运变革衰亡对社会的严重影响 192
1.客观积极影响 192
2.消极作用 193
第十三章 纵论漕运制度的社会影响 196
一、运河的通塞和漕运的转向,直接影响了某些城镇的兴衰 196
二、漕运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盐业的繁荣和导致盐私的盛行 200
三、漕运发展促进了南北大运河的诞生和繁荣 204
全书总论 207
参考书目 210
附言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