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60年代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1
第一节 国际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 1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1
国际投资迅速增长 2
垄断进一步加强 5
第二节 多边贸易谈判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危机 8
“狄龙回合”(1960—1962年)和“肯尼迪回合”(1964—1967年) 8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危机 10
第三节 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和资本主义世界三个经济中心逐步形成 13
美国仍处在战后发展的“黄金时期” 13
美国的相对衰落 14
资本主义世界三个经济中心逐步形成 21
第四节 美、欧、日之间的经济摩擦 23
第五节 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立 26
欧共体的建设 27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建立与发展 31
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建立 31
第六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 35
南北经济关系的新发展 35
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36
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争揭升了序幕 37
南北经济合作的发展 39
第二章 第三世界的崛起 41
第一节 非洲的觉醒 41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41
阿尔及利亚独立 44
刚果事件 46
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 51
第二节 古巴革命胜利和拉美国家反对美国霸权的斗争 54
古巴革命胜利与美国策划对古巴入侵 54
多米尼加反美风暴 57
巴拿马人民反美爱国斗争 60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 63
西伊里安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3
美国支持荷兰殖民者霸占西伊里安 64
印度尼西亚政府和人民收复西伊里安的斗争 65
第四节 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68
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68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 76
第一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 76
中苏矛盾的公开化 76
中苏边界争端 80
珍宝岛事件 85
苏阿关系的恶化 88
第二节 苏联和东欧各国关系的变化 88
罗马尼亚维护独立和自主权利的斗争 91
苏南关系的起伏 95
苏联同波、保、匈、民德的关系 99
第三节 苏联等华约国家对捷武装干涉 101
“布拉格之春” 101
苏联等华约5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装入侵 105
勃列日涅夫主义 109
赫鲁晓夫的对德新策略 114
第四章 美苏关系 114
第一节 第二次柏林危机 114
维也纳会谈 116
柏林墙的建立 121
危机的缓解 124
第二节 加勒比海危机 128
古巴革命后苏古关系的发展 128
苏联导弹基地的出现和危机的爆发 131
危机的解决 135
危机的影响 138
加勒比海危机后美苏关系的新变化 141
第三节 葛拉斯堡罗会谈 141
葛拉斯堡罗会谈 146
第四节 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的提出 151
苏联侵捷前后的对欧政策 151
华约的欧洲和平和安全宣言与北约的立场 158
第五章 美、欧、日相互关系的变化 165
第一节 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的破产 165
美英拿骚会谈与“多边核力量”计划正式出笼 165
“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背景和实质 166
法国拒绝参加“多边核力量”计划 170
英国对“多边核力量”计划态度的改变 172
联邦德国和北约其他西欧成员国的态度 175
“多边核力量”计划的破产 176
第二节 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受挫 179
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的背景 179
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谈判 184
法国否决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申请 187
第三节 法美矛盾的发展 191
60年代法美矛盾发展的缘由和背景 191
法国坚持发展独立核力量——法美关于核武器问题的争论 193
法德合作条约的签订——法美关于欧洲建设的矛盾 196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法美关于西方联盟主导权的斗争 200
法国的“缓和、谅解、合作”政策——法美关于东西方关系的政策分歧 203
法中建交 208
法美矛盾的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10
第四节 日美安全条约的修订 212
日美修订安全条约的背景 212
日美在修订条约问题上最初的态度 214
美国态度变化的原因与日美谈判过程 216
日美政府仓促签约引起日本国民强烈反对 220
日本国会强行通过“新条约”加剧了国内矛盾 224
第一节 越南战争的爆发及其逐步升级 227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战线的成立 227
第六章 越南战争和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 227
美国发动“特种战争” 229
“北部湾事件”与美国发动“局部战争” 232
巴黎和谈的开始与美国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 238
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成立与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 242
第二节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 244
东盟组织的基本框架 244
建立东盟的背景与意图 245
各方反应 250
第三节“日韩基本条约”与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250
美国企图在东北亚拼凑反共联盟 250
“日韩会谈”及《日韩基本条约》的签署 252
朝鲜半岛局势紧张 255
第四节 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和《塔什干宣言》 258
克什米尔问题的由来 258
短暂的缓和 260
联合国再度介入 261
局势又趋紧张 262
库奇兰恩武装冲突 264
第二次印巴战争 266
联合围的调停活动 267
《塔什干宣言》 268
宣言的履行及其后的印巴关系 272
第七章 动荡、紧张的中东局势 274
第一节 美苏在中东的争夺 274
苏联加紧对中东渗透 274
美国对中东的扩张 276
第二节 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巴勒斯坦人民武装斗争 278
阿拉伯国家之同的联合与矛盾 278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建立 281
第三节 以色列的困境及其扩军备战 283
以色列国内的矛盾和危机 283
以色列的扩军备战 285
叙以冲突和萨木村事件 286
第四节 第三次中东战争 286
埃及封锁蒂朗海峡 288
以色列决定发动战争 290
美苏在“六·五”战争前夕的态度 292
六天战争 295
阿拉伯国家失利的原因 297
第五节 安理会242号决议和中东不战不和的局面 298
围绕安理会242号决议的斗争和喀土穆会议 298
雅林使命和四大国会议 301
巴勒斯坦人民武装斗争的发展 301
中东不战不和局面的形成 303
罗杰斯计划和纳赛尔总统逝世 305
第八章 核军备竞赛与核裁军谈判 309
第一节 美苏军备竞赛的升级 309
美苏军备竞赛的升级 309
第二节 美苏禁止核试验谈判 313
在核禁试问题上的早期斗争 313
在核禁试问题上的中期斗争 314
达成禁止部分核试验条约 317
第三节 防止核扩散谈判 320
联合国内的谈判 320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323
会谈的动因 324
第四节 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324
会谈前期的双方对策 327
会谈后期的双方对策 331
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及其实质 333
第九章 60年代的中国对外关系 336
第一节 中印边界冲突 336
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 336
中印边界反击战 340
第二节 中国支持亚非国家的独立和建设 347
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10国 347
中国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救国的斗争 353
第三节 中国掌握核武器及其在禁止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 358
中国的立场 358
第四节 中法建交和中日关系的发展 361
中国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 361
中日关系发展的曲折道路 369
第五节 紧张的中美关系开始松动 373
中美关系开始松动 373
第六节 极“左”思潮的干扰和中国外交的调整 377
60年代后期的中国外交 377
附录:大事年表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