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1
一、研究的对象 1
二、研究的意义 2
第二节 难点及创新点 5
一、本书的难点 5
二、本书的创新点 6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8
一、本书的研究方法 8
二、语料来源 9
第二章 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的历史回顾 12
第一节 汉语“的”字结构研究的历史回顾 12
一、汉语“的”字结构研究的三个阶段 13
二、汉语“的”字结构研究的几个方面 19
三、汉语虚词“的”研究的焦点和分歧 25
四、小结 30
第二节 汉藏语非汉语“的”字结构研究的历史回顾 31
一、个别语言“的”字结构的研究 32
二、个别语言与汉语“的”字结构的对比研究 33
三、类型学视野下的“的”字结构研究 33
四、小结 34
第三章 汉藏语“的”字结构的类型划分 36
第一节 汉藏语“的”字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 36
第二节 不发达型“的”字结构的共时特征 38
一、藏缅语藏语支、羌语支“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 39
二、小结 50
第三节 准发达型“的”字结构的共时特征 55
一、壮侗语族“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 55
二、苗瑶语族“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 88
第四节 发达型“的”字结构的共时特征 113
一、汉语“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 114
二、景颇语支“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 138
三、彝语支“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 153
四、缅语支“的”字结构的共时特征 180
五、白语“的”字结构的共时特点 204
第五节 汉藏语“的”字结构的共性和差异 216
一、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的共性 216
二、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的差异 218
第四章 汉藏语“的”字结构的历史演变层次 249
第一节 藏缅语“的”字结构的历史演变考察 250
一、藏缅语定语助词词源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50
二、藏缅语定语助词的词源关系比较及历史层次考察 250
三、藏缅语族定语助词的来源 253
四、藏缅语“的”字结构的演变链 256
第二节 壮侗语“的”字结构的历史演变考察 277
一、壮侗语定语助词的词源关系比较及历史层次考察 277
二、壮侗语定语助词的来源 279
三、壮侗语“的”字结构的历史演变层次 281
第三节 苗瑶语“的”字结构的历史演变考察 285
一、苗瑶语定语助词的词源关系比较及发展层次 285
二、苗瑶语定语助词的来源 286
第四节 从非汉语定语助词的演变反观汉语 288
一、语用动因的同质性 289
二、定语助词的发展脉络相近 291
三、定语助词作为一种语法手段是词汇化的结果 293
四、“重新分析”“类推”两种语法化机制的侧重不同 294
第五章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藏语“的”字结构 295
第一节 汉藏语“的”字结构的蕴涵共性 295
一、定语助词发达与否与相关参数间的蕴涵关系 295
二、定语助词不同功能间的蕴涵关系 297
三、名物化标记前置、后置与基本语序的蕴涵关系 297
第二节 制约“的”字结构产生和发展的类型学动因及机制 299
一、认知表达动因 299
二、语言内部机制的影响 302
三、语言影响机制 306
第三节 从藏缅语反观汉语的“的”字结构 312
一、汉语的“的”字结构有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类型学特点 312
二、汉语的“的”字结构是一种隐性的结构形式 313
三、汉语与藏缅语的“的”字结构没有共同来源 313
四、汉语“的”字结构的发达类型与SVO型语序无关 314
结语 315
参考文献 322
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