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前沿进展 第4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3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雪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117240321
  • 页数:129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免疫学发展现状、趋势及前沿展望 1

第一节 免疫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与前沿热点 1

一、免疫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

二、免疫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2

第二节 我国免疫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35

一、我国免疫学研究的历史 35

二、我国免疫学研究的整体现状及其与国际同领域的比较 37

三、我国免疫学研究的近期进展 41

四、我国免疫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53

第二章 NK细胞研究进展 76

第一节 NK细胞概述 76

一、NK细胞基本概念 76

二、NK细胞的来源和分布 76

三、NK细胞的功能特点 77

第二节 NK细胞的发育分化 77

一、小鼠NK细胞发育分化 77

二、人类NK细胞发育分化的阶段 78

三、NK细胞发育分化的转录调控 79

四、NK细胞的功能成熟与组织分布 80

五、NK细胞发育分化的几个热点问题 80

第三节 NK细胞的组织分布与区域免疫学特性 81

一、小鼠NK细胞组织分布 81

二、人类NK细胞组织分布 81

三、NK细胞的关键迁移分子 82

四、NK细胞组织分布的几个热点问题 82

第四节 NK细胞的免疫识别与自身耐受 84

一、NK细胞识别受体的发现 84

二、NK细胞的免疫识别模式 84

三、NK细胞抑制型受体 84

四、NK细胞活化型受体 85

五、NK细胞的识别机制与免疫耐受 85

六、NK细胞的自身耐受 86

第五节 NK细胞的免疫突触形成与细胞活化 86

一、NK细胞的免疫突触形成 86

二、NK细胞的活化 87

三、NK细胞活化及其信号转导 87

四、NK细胞活化的研究热点 88

第六节 记忆性NK细胞 88

一、NK细胞的免疫记忆功能 88

二、抗MCMV病毒的记忆性NK细胞及其特性 89

三、记忆性NK细胞介导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 90

四、NK细胞对细胞因子再次刺激的记忆反应 91

五、NK细胞记忆功能的分子调控 91

第七节 NK细胞的免疫学功能 92

一、NK细胞杀伤功能 92

二、N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其功能亚群 92

三、NK细胞与固有免疫淋巴细胞 93

第八节 NK细胞与自身免疫 94

一、NK细胞可有效地调节 特异性免疫应答 94

二、NK细胞与多种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94

第九节 基于NK细胞的免疫治疗 95

一、基于NK细胞的转化医学研究 95

二、NK细胞的规模化扩增 95

三、NK细胞免疫治疗的热点问题 96

第十节 NK细胞的前沿热点领域 96

一、NK细胞新亚群的发现 96

二、NK细胞发育分化的转录后调节 96

三、NK细胞的免疫代谢机制 97

四、NK细胞的免疫组学研究 97

五、NK细胞的可视化操作 97

第三章 γδT细胞研究进展 100

第一节 γδT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100

一、TCRγδ基因及蛋白结构 100

二、γδT细胞发育与组织分布 101

三、γδT细胞抗原识别及活化机制 102

四、γδT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103

第二节 γδT细胞抗原识别及活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104

一、基于CDR3δ结合特异性的γδT细胞识别的蛋白配体筛选研究 105

二、γδT细胞识别双磷酸盐抗原的机制研究 106

三、其他γδT细胞识别配体及活化的机制研究 108

第三节 分泌IL-17的γδT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 108

一、IL-17+γδT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归巢的相关研究 108

二、IL-17+γδT细胞炎症反应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的相关研究 110

三、IL- 17+γδT细胞介导的炎症与肿瘤发生和转移 111

第四节 组织区域免疫微环境中γδT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 112

一、肠道中的γδT细胞 113

二、皮肤中的γδT细胞 114

三、肝脏、肺脏中的γδT细胞 115

第五节 肿瘤γδT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117

一、抗TCRγδ抗体扩增的和基于肿瘤特异性CDR3δ序列的γδT细胞肿瘤免疫疗法研究 117

二、基于活化天然VγδVδ2 γδT细胞的肿瘤免疫疗法研究 119

三、其他γδT细胞相关的肿瘤免疫疗法研究 121

第六节 其他γδT细胞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123

一、γδT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调控 123

二、γδT细胞在各种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125

三、γδT细胞在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 126

第七节 结语 127

一、人类TCRγδ配体鉴定及其抗原识别机制研究依然是前沿领域 127

二、IL-17+γδT细胞与炎症的相关性研究逐步受到重视 127

三、区域免疫微环境中γδT细胞功能与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128

四、γδT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128

五、基于γδT细胞免疫疗法的效果与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128

第四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的研究进展 134

第一节 概述 134

第二节 树突状细胞 134

一、DC的来源和分化 134

二、cD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140

三、cDC与天然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142

四、调节性DC 144

五、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148

六、DC与代谢 150

七、活体双光子显微镜在DC研究中的应用 150

八、树突状细胞与疾病 152

第三节 巨噬细胞 152

一、巨噬细胞的异质性 153

二、M1/M2分化的调控机制 156

第四节 抗原处理与提呈 157

一、MHC 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 157

二、MHC 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 157

三、交叉提呈 158

四、CD1提呈抗原 161

五、MR1途径提呈抗原 161

第五章 补体研究进展 179

第一节 前言 179

第二节 补体系统概论 179

第三节 C1的研究进展 180

一、C1q的研究进展 180

二、C1r和C1s的抑制剂 186

第四节 C3裂解片段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187

一、C3b及其衍生物 187

二、C3b及其衍生物与C3b接受因子的共价结合 187

三、C3b及其衍生物的受体 188

四、C3裂解片段的生物学功能 188

第五节 过敏毒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191

一、C3a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91

二、C5a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92

第六节 膜型补体调控蛋白的研究进展 199

一、CD46的研究进展 200

二、CD55的研究进展 202

三、CD59的研究进展 206

第七节 结语 210

第六章 MHC Ⅰ类分子的抗原加工及T细胞免疫监视 220

第一节 MHC Ⅰ类分子 220

第二节 MHC Ⅰ类分子抗原加工与递呈 221

一、HC和β2 m的早期折叠 222

二、多肽的产生与供给 222

三、多肽装载复合物 223

四、肽段的装载 226

第三节 MHC Ⅰ类分子介导的T细胞免疫监视与干预 227

一、T细胞抗原表位 227

二、T细胞介导的肿瘤靶向治疗 228

三、募集T细胞杀伤肿瘤的CD3分子识别双特异抗体 232

第四节 修饰T细胞方法 231

第五节 修饰T细胞的转基因调控 234

第六节 展望 237

第七章 结构免疫学研究进展:抗体的中和与保护作用机制 247

第一节 概述 247

第二节 靶向PD-1/PD-L1治疗性抗体作用机制 247

第三节 HIV中和抗体作用机制 249

第四节 流感中和抗体作用机制 250

第五节 埃博拉病毒中和抗体作用机制 251

第六节 黄病毒抗体 253

一、结合E蛋白单体的中和抗体 253

二、结合E蛋白四级结构的中和抗体 254

三、针对NS1的黄病毒保护抗体 255

第七节 SARS和MERS冠状病毒中和抗体 255

第八章 HLA-G研究进展 263

第一节 前言 263

第二节 HLA-G基因多态性及分子结构 264

一、HLA-G基因多态性 264

二、HLA-G分子结构 265

三、HLA-G异构体 265

四、HLA-G多聚体 266

五、HLA-G分子表达及调控 267

第三节 HLA-G免疫调节功能 269

一、HLA-G分子直接免疫调节作用 270

二、HLA-G分子间接免疫调节作用 271

第四节 HLA-G与生殖免疫 275

一、HLA-G在母-胎界面的表达 275

二、HLA-G与母胎免疫耐受 275

第五节 HLA-G与移植免疫 277

第六节 HLA-G与肿瘤免疫 278

一、肿瘤组织HLA-G表达 279

二、实体瘤肿瘤组织细胞HLA-G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79

三、血液病恶性细胞HLA-G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80

四、肿瘤患者外周血sHLA-G水平及临床意义 281

五、HLA-G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 282

六、基于HLA-G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282

第七节 结语 283

第九章 天然免疫识别与免疫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94

第一节 Toll样受体家族 295

一、TLR的结构 295

二、TLR所识别的配体 296

三、TLR的定位 298

四、TLR的信号转导 298

五、TLR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 299

六、TLR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303

七、TLR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303

八、展望 305

第二节 病毒RNA识别受体家族 305

一、RLR家族 306

二、IFIT1 308

三、DExD/H解旋酶家族成员DDX 1 -DDX21-DHX36复合体和DHX9 309

四、NLR家族成员NOD2 309

五、蛋白激酶R 309

六、展望 309

第三节 DNA识别受体家族 310

一、DAI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310

二、ALR的生物学功能 311

三、Pol Ⅲ的生物学功能 312

四、LRRFIPI和LSm14A 312

五、DDX超家族成员DDX41、DHX9和DHX36 313

六、cGAS 313

七、DNA损伤因子Mre 11和DNA-PK/Ku70/Ku80复合体 314

八、转录因子Sox2 314

九、识别自身DNA的分子 314

十、DNA识别受体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 315

十一、展望 316

第四节 NOD样受体 316

一、NLR的结构和配体 316

二、NLR的细胞分布 317

三、NLR的信号转导 318

四、NLR的调控机制 322

五、展望 323

第五节 C型凝集素受体家族 323

一、Dectin-1的结构和配体 324

二、Dectin-1的分布 324

三、Dectin-I的信号转导 324

四、展望 325

第六节 其他PRR 325

一、清道夫受体 325

二、甲酸基多肽受体 325

三、补体受体 325

四、补体蛋白 325

五、SLAM 326

六、Pyrin 326

七、Caspase-4/5/11 326

八、多环芳烃受体 326

九、凝集S结构域受体激酶 327

十、己糖激酶Hexokinase 327

第七节 天然免疫识别信号与重要疾病的关系 327

一、天然免疫识别信号和感染性疾病 327

二、天然免疫识别信号和肠道炎症 328

三、天然免疫识别信号和肝脏疾病 329

四、天然免疫识别信号和心血管疾病 330

五、天然免疫和代谢性疾病 330

六、天然免疫识别信号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331

第八节 结语 331

第十章 T淋巴细胞发育和胸腺器官发生 348

第一节 T淋巴细胞发育 348

一、胸腺T细胞发育的基本过程及主要事件 348

二、T细胞发育的转录调控 350

三、发育中T细胞的迁移 350

四、Notch信号和T系定向分化 352

五、γδ和αβ3T细胞的定向分化 353

六、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353

七、CD4和CD8T细胞的趋异分化 354

八、自然调节性T细胞发育 355

九、单阳性T细胞发育 356

十、Aire和胸腺T细胞阴性选择 357

十一、新近迁出胸腺细胞的胸腺后成熟 359

第二节 胸腺器官生成 361

一、胸腺的物种与胚胎起源 361

二、胸腺上皮细胞的发育 361

三、胸腺退化 363

第十一章 CXCR5+CD8+ T细胞研究进展 366

第一节 CD8+ T细胞耗竭 366

第二节 CXCR5+CD8+ T细胞的发现 367

第三节 CXCR5+CD8+ T细胞的表型及功能 368

第四节 CXCR5+CD8+ T细胞的调控 369

第五节 展望 371

第十二章 调节性T细胞研究进展 374

第一节 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 374

一、CD25与Treg细胞 374

二、FOXP3与Treg细胞 374

三、TGF-β与Treg细胞 375

四、CD4+CD25+Treg细胞的其他表面分子 375

第二节 胸腺发生的nTreg细胞与胸腺外诱导产生的iTreg细胞 376

第三节 Treg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377

一、CD4+CD25+Treg细胞的功能特点 377

二、Treg细胞抑制靶细胞IL-2基因的表达 378

三、Treg细胞对靶细胞抑制作用的接触依赖性 378

四、Treg细胞通过介导靶细胞溶解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379

五、Treg细胞对APC的抑制作用 379

六、Treg细胞与Th17细胞 381

七、Treg细胞的负调信号 381

八、 Treg细胞的免疫记忆 381

九、非淋巴组织中的Treg细胞 382

第四节 Treg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与应用前景 383

一、Treg细胞免疫治疗方案设计 383

二、Treg细胞与自身免疫病 384

三、Treg细胞与抗肿瘤免疫 385

四、Treg细胞与抗感染免疫 386

五、Treg细胞与过敏性疾病 386

六、Treg细胞与移植免疫 386

七、Treg细胞过继疗法尚需解决的问题 386

第十三章 Th细胞分化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397

第一节 前言 397

第二节 Th细胞分化及功能调控 398

一、Th1细胞分化及功能调控 398

二、Th2细胞分化及功能调控 401

三、Th17细胞分化及功能调控 404

四、Tfh细胞分化及功能调控 407

五、Treg细胞分化及功能调控 408

第三节 Th细胞亚群之间的交叉调控 410

第四节 Th细胞的相关疾病 411

一、Th1细胞的相关疾病 411

二、Th2细胞的相关疾病 412

三、Th17细胞的相关疾病 412

四、Tfh细胞的相关疾病 414

五、Treg细胞的相关疾病 415

第五节 结语 415

第十四章 免疫记忆T细胞研究进展 425

第一节 前言 425

第二节 免疫记忆T细胞的形成 426

一、记忆T细胞形成概述 426

二、记忆T细胞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维持 426

第三节 记忆T细胞的多样性 431

第四节 初始细胞与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差异 433

一、反应的速度 433

二、细胞的数量 433

三、反应的强度 434

四、表面的标记 434

五、组织的分布 434

六、基因的变化 434

第五节 免疫记忆与疫苗设计 434

第十五章 B细胞研究进展 439

第一节 前言 439

第二节 B细胞发育及相关疾病的表观遗传调控 439

一、B细胞发育分化基本过程及主要事件 439

二、B细胞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 440

三、B细胞相关疾病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 443

第三节 调节性B细胞研究进展 445

一、Breg的功能 445

二、Breg的表型 446

三、Breg的前体及分化条件 447

第四节 B细胞靶向治疗 448

一、自身免疫病的B细胞靶向治疗 448

二、B细胞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 451

第五节 结语 452

第十六章 免疫效应细胞清除病原体机制研究进展 463

第一节 前言 463

第二节 细胞毒性颗粒 463

一、细胞毒性颗粒的组成 463

二、细胞毒性颗粒蛋白的分选组装 464

三、细胞毒性颗粒的极向移动和分泌 464

第三节 穿孔素 465

一、穿孔素蛋白的结构特征 465

二、效应细胞的自我保护作用 466

三、穿孔素辅助颗粒酶进入靶细胞的可能机制 466

第四节 颗粒溶素 467

一、颗粒溶素的表达 467

二、颗粒溶素的结构及其破膜机制 467

三、颗粒溶素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 468

四、颗粒溶素的抗肿瘤作用 468

第五节 颗粒酶A 469

一、颗粒酶A攻击的SET蛋白复合体 469

二、颗粒酶A引起DNA单链断裂的机制 470

三、颗粒酶A作用的其他底物 470

四、颗粒酶A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471

第六节 颗粒酶K 471

一、颗粒酶K的发现和生物学特性 472

二、颗粒酶K介导的细胞死亡途径 473

三、颗粒酶K的抗病毒作用 474

四、颗粒酶K介导的促炎反应 475

第七节 颗粒酶B 476

一、颗粒酶B介导caspase依赖的靶细胞凋亡 476

二、颗粒酶B通过线粒体途径导致细胞凋亡 477

三、颗粒酶B的其他底物 477

四、颗粒酶B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477

第八节 颗粒酶H 477

一、颗粒酶H的生物学特性 478

二、颗粒酶H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478

三、颗粒酶H的抗病毒作用 478

四、颗粒酶H发挥功能的结构基础 479

第九节 颗粒酶M 480

一、颗粒酶M表达谱及其抗感染特性 480

二、颗粒酶M介导的细胞死亡途径 480

三、颗粒酶M引起caspase级联活化的机制 481

四、颗粒酶M的其他生理底物 482

五、颗粒酶M的晶体结构及其抑制剂 482

六、颗粒酶M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 483

七、颗粒酶识别底物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483

第十节 结语 486

第十七章 淋巴细胞死亡信号转导与调控 491

第一节 细胞死亡 491

一、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 492

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 492

第二节 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细胞死亡 494

一、B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494

二、T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495

第三节 成熟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与细胞死亡 496

一、激活诱导的T淋巴细胞死亡 496

二、激活T淋巴细胞的自主死亡 497

三、不同亚群T细胞的凋亡 498

第四节 淋巴细胞死亡的信号转导途径 499

一、依赖于死亡受体的凋亡信号转导途径 499

二、不依赖于胱天蛋白酶的T细胞死亡途径 502

第五节 淋巴细胞死亡的调控 503

一、FLIP 503

二、Bcl-2家族蛋白 503

三、FADD/胱天蛋白酶-8/RIP1 504

四、NF-kB 504

五、细胞因子 505

六、HPK1 506

七、PKCθ 506

八、microRNA参与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及死亡的调控 507

第六节 淋巴细胞分化中的其他死亡形式 507

第七节 结语 510

第十八章 细胞叠套结构研究进展 521

第一节 前言 521

一、细胞叠套结构的定义 521

二、细胞叠套结构的分类 522

三、细胞叠套结构的命名 523

四、细胞叠套结构命名翻译推荐 523

第二节 细胞叠套结构的命运及机制 524

一、细胞叠套结构内化细胞的命运 524

二、细胞叠套结构中死亡细胞的清除 530

第三节 细胞叠套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530

一、同质细胞叠套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530

二、异质细胞叠套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532

第四节 细胞叠套结构的临床意义 534

一、与肿瘤临床转归的关系 534

二、在炎症中的作用 535

三、在介导病毒在细胞间传播的作用 535

第五节 细胞叠套结构在低等生物中的研究 536

一、阿米巴生殖循环中的细胞叠套结构 536

二、线虫生殖系统发育中的细胞叠套结构 537

第六节 细胞叠套结构的理论模式 537

一、细胞叠套结构互作的细胞选择模式和细胞应激模式 537

二、细胞叠套结构的“进化工具论” 539

三、细胞叠套结构的“哺乳动物细胞返祖模式” 540

第七节 结语 541

第十九章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进展 548

第一节 细胞表面免疫组和CD编号 548

一、细胞表面免疫组 548

二、与糖免疫学密切相关的CD分子 550

第二节 第十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会议简介 560

第三节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564

一、新的免疫细胞亚群表型的研究进展 564

二、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的研究进展 569

第二十章 共刺激分子及其调节网络的研究进展 576

第一节 前言 576

一、共刺激分子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 576

二、共刺激分子的调节网络 578

第二节 共刺激分子及其信号异常与相关疾病 581

一、共刺激分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581

二、共刺激分子与肿瘤免疫 582

三、共刺激分子与移植免疫应答 584

第三节 一些重要共刺激分子的研究进展 585

一、负性共刺激分子(免疫卡控点分子)和肿瘤免疫治疗 585

二、B7-H3(CD276)分子 587

三、B7-H5分子 588

四、B7-H6分子 589

五、ICOS(CD278) /ICOSL(CD275)分子 589

六、Tim家族分子 591

七、BTLA/HVEM/LIGHT分子 593

第四节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 596

一、可溶性共刺激分子的生物学意义 596

二、几种可溶性共刺激分子的生物学特性 597

第五节 CD28/B7家族的进化 598

第六节 结语 599

第二十一章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607

第一节 前言 607

第二节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简介 607

一、趋化因子 607

二、趋化因子受体 610

第三节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613

一、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自然杀伤细胞 613

二、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 613

三、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多发性硬化症 614

四、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和认知障碍 615

五、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伤口愈合 615

第四节 结语 616

第二十二章 无菌性炎症与炎症因子 620

第一节 无菌性炎症 620

一、前言 620

二、无菌性炎症的诱因 620

第二节 无菌性炎症的起始 621

一、无菌性炎症的起始因子 621

二、DAMP的识别 623

第三节 参与无菌性炎症的细胞 624

一、中性粒细胞 624

二、巨噬细胞 625

三、成纤维细胞 626

第四节 无菌性炎症的调节 626

第五节 无菌性炎症的转归 627

第六节 经典炎症因子与疾病 628

一、IL-1 α 628

二、TNF-α 630

三、IFN-γ 632

四、IL-17 634

五、S100蛋白 637

第七节 展望 641

第二十三章 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机制 654

第一节 炎症反应与病理损伤简介 654

第二节 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机制 655

一、天然免疫对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 655

二、适应性免疫对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 657

三、关于炎症的免疫治疗 660

第二十四章 细胞自噬与免疫研究进展 663

第一节 前言 663

第二节 自噬的核心复合物 663

一、ULK复合物 665

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 K)复合物 666

三、Atg12-Atg5-Atg16蛋白复合物 668

四、Atg8-PE复合物 669

第三节 自噬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 670

一、自噬的起始 670

二、自噬的聚集和延伸 671

三、自噬的成熟和融合 671

四、自噬的终止 671

第四节 自噬双层膜的来源 672

一、来自于内质网的膜结构 672

二、来自于线粒体的膜结构 673

三、来自于高尔基体的膜结构 674

四、来自于内体的膜结构 674

第五节 mTOR对自噬的调控 674

第六节 自噬与病原微生物的清除 676

第七节 自噬与抗原提呈 678

第八节 自噬对T、B细胞发育和功能的调控作用 679

第九节 自噬对固有淋巴样细胞发育分化的调控 680

第十节 自噬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681

第二十五章 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 687

第一节 免疫药物研发的动物模型 687

一、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688

二、转基因动物模型 688

三、人源化动物模型 689

第二节 免疫药物的疗效判定 689

第三节 免疫药物的副作用 690

一、免疫药物治疗相关的感染 690

二、免疫药物治疗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 691

三、免疫药物治疗相关的肿瘤 692

四、免疫药物治疗相关的失应答 692

第四节 免疫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新趋势 693

一、深入研究疾病机制,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靶点 694

二、利用大数据推动精准药物开发 695

三、重新评估现有药物,拓展应用方法和范围 697

四、展望 698

第二十六章 免疫刺激性核酸和免疫调节性(抑制性)核酸研究进展 702

第一节 前言 702

第二节 微生物免疫刺激性核酸 702

一、微生物免疫刺激性核酸的发现 702

二、识别核酸的模式识别受体 703

第三节 环二核苷酸 705

一、细菌环二核苷酸 705

二、哺乳动物细胞环二核苷酸 706

三、环鸟-腺苷酸合成酶 706

四、细胞质DNA感受器信号通路 706

五、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存在的意义 707

六、环二核苷酸的应用前景 707

第四节 微生物免疫刺激性核酸激动的固有免疫应答 708

第五节 自身细胞免疫刺激性核酸 708

一、线粒体DNA 708

二、线粒体DNA的受体 708

三、线粒体DNA和疾病 709

第六节 含CpG单链脱氧寡核苷酸 709

一、CpG-ODN的受体 710

二、CpG-ODN激发的细胞信号转导及基本的生物学活性 710

三、CpG-ODN的分类 711

四、CpG-ODN的应用 712

五、CpG-ODN的种属特异性 716

六、年龄依赖性 717

七、CpG-ODN的副作用 717

第七节 免疫调节性(抑制性)核酸 717

一、调节性ODN的发现 717

二、抑制性ODN的分类 718

三、抑制性ODN的基本作用及其机制 719

四、抑制性ODN的可能应用 719

第八节 反义寡核苷酸 722

第二十七章 非编码RNA与免疫研究进展 732

第一节 microRNA与免疫研究进展 732

一、miRNA简介 733

二、miRNA与免疫应答 735

三、miRNA与免疫系统疾病 741

四、结语 743

第二节 长链非编码RNA与免疫研究进展 744

一、IncRNA简介 744

二、IncRNA与免疫细胞分化 745

三、IncRNA与天然免疫应答 746

四、IncRNA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748

五、IncRNA与免疫相关疾病 749

六、结语与展望 750

第二十八章 生物力学和免疫应答 759

第一节 前言 759

一、免疫响应过程的力学与物理现象 759

二、力学因素对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 760

第二节 力学免疫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762

一、力学方法 763

二、成像方法 765

三、理论模型与定量化 765

第三节 天然免疫的生物力学 767

一、中性粒细胞免疫响应的生物力学 767

二、其他天然免疫细胞的力学免疫学 771

第四节 获得性免疫的生物力学 772

一、T细胞免疫响应的生物力学 772

二、B细胞免疫响应的生物力学 773

第五节 结语 774

第二十九章 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782

第一节 肿瘤抗原发现和鉴定技术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782

第二节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性细胞亚群 785

一、调节性T细胞与肿瘤 785

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791

三、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800

第三节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性分子的研究 807

第四节 肿瘤免疫治疗新思路 809

一、基于负向免疫调控机制的肿瘤免疫治疗 810

二、靶向特异性肿瘤抗原或重要靶分子的抗体疗法 811

三、HSP等分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812

四、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813

第五节 结语 813

第三十章 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831

第一节 病毒感染与机体的免疫防御 831

第二节 抗HBV免疫与慢性乙型肝炎 832

一、HBV感染的免疫应答和临床转归 832

二、抗HBV免疫与疾病进程 833

第三节 抗HIV-1免疫影响慢性艾滋病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839

一、持续免疫系统的活化造成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耗竭 839

二、免疫系统过度活化对重要天然免疫细胞功能和免疫调节细胞的影响 840

三、免疫系统过度活化对HAART治疗疗效的影响 840

第四节 “爬坡假说”和免疫调节治疗在慢性乙肝研究中的新进展 840

一、CIK细胞治疗 841

二、DC疫苗 842

三、治疗性乙肝DNA疫苗 842

四、免疫调节剂 842

第五节 免疫调节治疗在HIV研究中的新进展 842

一、中和抗体的应用 843

二、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843

三、细胞因子治疗 844

四、阻断抑制性分子信号 845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 846

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846

第三十一章 艾滋病免疫学研究进展 851

第一节 HIV在人体内的传播和感染过程 851

第二节 天然免疫中宿主抗病毒因子的抗HIV作用 853

一、抗病毒细胞 853

二、细胞外抗病毒分子 856

三、细胞内抗病毒分子 856

第三节 HIV感染与获得性免疫 861

一、HIV感染的细胞免疫 862

二、HIV感染的体液免疫 866

三、HIV感染的黏膜免疫和慢性免疫活化 871

第四节 HIV疫苗研究面临的困境和取得的进展 874

一、中和抗体疫苗 876

二、T细胞疫苗 877

三、治疗性疫苗 877

第五节 HIV-1潜伏与治疗 878

一、病毒库的形成及其在HAART治疗过程中的维持机制 878

二、早期治疗与功能性治愈 878

三、潜伏激活剂激活病毒库 879

第六节 结语 880

第三十二章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研究进展 888

第一节 与B淋巴细胞发育缺陷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10

一、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910

二、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911

三、选择性IgA缺乏症 912

第二节 与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障碍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12

一、HIGM1 912

二、HIGM2 912

三、HIGM3 913

四、HIGM4 913

五、HIGM5 913

六、HIGM6 913

七、其他 913

第三节 与膜蛋白和胞质蛋白缺陷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14

一、细胞因子受体缺陷所导致的SCID 914

二、抗原受体缺陷所导致的SCID 915

三、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所导致的SCID 916

四、其他 916

第四节 与NF-kB信号通路缺陷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17

第五节 与固有免疫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18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918

二、IL-1受体相关激酶缺陷 919

三、MyD88缺陷 919

四、WHIM综合征 919

五、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919

六、侵袭性真菌病 919

七、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920

八、锥虫病 920

九、IL-12/IL-23-IFN-γ轴系异常 920

第六节 与DNA修复缺陷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22

一、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 922

二、共济失调样综合征 923

三、Nijmegen断裂综合征 923

四、Bloom综合征 924

五、免疫缺陷伴着丝粒不稳定和面容异常 924

六、PMS2缺陷 924

第七节 与 MHC分子缺陷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26

一、MHC I类分子缺陷 926

二、MHC Ⅱ类分子缺陷 926

第八节 合并自身免疫病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26

一、APECED 927

二、ALPS 927

三、IPEX综合征 928

四、HLH 929

第九节 与IgE升高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30

一、STAT3突变所导致的HIES 931

二、PGM3突变所导致的HIES 931

三、SPINK5突变所导致的HIES 932

第三十三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 936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936

第二节 AID的流行病学特点 937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病学特点 937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937

三、强直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937

四、多发性硬化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938

五、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938

六、干燥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 938

七、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938

八、硬皮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939

九、问题和展望 939

第三节 AID的诊断 939

一、SLE诊断标准 939

二、RA诊断标准 941

三、抗磷脂综合征诊断标准 942

四、系统性硬化症诊断标准 943

五、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 944

六、问题与展望 944

第四节 AID的发病机制 945

一、遗传因素是AID发病的基础 945

二、环境因素是AID发病的诱因 947

三、免疫异常是AID发生发展的直接参与者 948

四、受损靶细胞是AID发病的主动参与者 950

五、自噬异常参与AID的发生发展过程 950

第三十四章 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953

第一节 前言 953

第二节 风湿免疫性疾病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953

一、自身免疫与自身炎症 953

二、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954

三、自噬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956

四、微生物丛在风湿免疫性疾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958

五、风湿免疫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959

六、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960

第三节 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进展 962

一、免疫细胞分析与个体化治疗 962

二、生物制剂及生物类似药的使用指南 964

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妊娠期用药 964

四、新型药物 965

五、抗风湿免疫性疾病药物的应用优化 966

第四节 结语 967

第三十五章 移植免疫研究进展 972

第一节 适应性免疫介导同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 972

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识别机制 972

二、介导同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适应性免疫效应机制 975

第二节 固有免疫介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978

一、参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固有免疫效应分子 979

二、参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固有免疫细胞 981

第三节 同种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及相关研究进展 983

一、参与同种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983

二、同种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984

第四节 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986

一、诱导移植耐受的主要策略及其原理 986

二、移植耐受研究回顾与展望 991

第三十六章 过敏性疾病研究进展 998

第一节 对变态反应、超敏反应、过敏反应术语的一点认识 998

一、变态反应和超敏反应 998

二、Allergy和过敏反应 998

三、伪过敏和类过敏反应 998

四、特异反应性 999

第二节 过敏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 999

第三节 对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的新认识 1000

一、Th17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1002

二、调节性T细胞分型及其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 1004

三、Th2细胞因子与过敏性疾病 1012

四、树突状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 1013

五、蛋白酶激活受体及其相关介质在过敏性炎症中的作用 1019

六、Toll样受体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 1032

七、其他需要关注的新认识 1037

第四节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的新认识 1038

一、肥大细胞脱颗粒信号自身放大机制 1039

二、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激活后的信号转导及研究进展 1040

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及研究进展 1042

四、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关性疾病及研究进展 1045

第五节 过敏原疫苗及脱敏疗法的机制 1047

一、过敏原疫苗及其优缺点 1047

二、脱敏疗法的机制 1048

第六节 过敏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及临床意义 1052

一、过敏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1052

二、过敏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 1053

第三十七章 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1082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分类、特性及免疫耐受的研究历史 1082

一、免疫耐受的分类 1082

二、免疫耐受的特性 1083

三、免疫耐受形成和维持的因素 1083

四、免疫耐受的研究历史 1084

第二节 免疫耐受产生的机制及其进展 1086

一、中枢免疫耐受机制 1086

二、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1088

三、器官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1096

第三节 免疫耐受研究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097

一、免疫耐受的诱导 1097

二、打破免疫耐受在医学中的应用 1101

第三十八章 生殖免疫学研究进展 1107

第一节 母-胎免疫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1107

一、母-胎界面的形成及其生物学功能 1107

二、蜕膜免疫细胞亚群的来源与功能分化 1108

三、胎盘血管重塑与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免疫学机制 1111

四、母-胎免疫耐受失衡与妊娠相关疾病 1112

五、结语与展望 1112

第二节 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研究进展 1112

一、女性生殖道黏膜固有免疫 1113

二、黏膜固有免疫与性传播疾病 1114

三、性激素对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的影响 1117

四、结语 1120

第三十九章 兽医免疫学研究进展 1123

第一节 兽医免疫学简史 1123

第二节 兽医免疫学对免疫生物学的重要性 1124

第三节 兽医免疫学及其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作用 1124

一、动物宿主对病毒和细菌的抗感染免疫 1124

二、动物宿主对寄生虫的抗感染免疫 1126

三、兽医免疫学研究的工具 1126

第四节 动物的被动免疫及其应用 1127

一、母源抗体和乳源性免疫 1127

二、免疫球蛋白应用及来源 1128

三、展望 1129

第五节 动物用常规疫苗 1129

一、病毒疫苗 1129

二、减毒活病毒疫苗 1130

三、病毒灭活疫苗 1131

四、类毒素、灭活菌苗和细菌活疫苗 1131

五、动物疫苗面临的问题 1132

第六节 动物DNA疫苗和DNA免疫 1133

一、伴侣动物DNA疫苗 1133

二、家畜DNA疫苗 1134

三、禽用DNA疫苗 1135

四、鱼传染性造血坏死病DNA疫苗 1135

五、结语 1136

第七节 兽医免疫学与其他动物学科 1136

一、兽医免疫学与免疫遗传学和基因组学 1136

二、动物营养对免疫的影响 1137

三、兽医免疫学和繁殖学 1137

第八节 家禽免疫学概述 1138

一、禽类免疫反应 1138

二、禽类禽异嗜性粒细胞 1139

三、家禽细胞因子概述 1140

四、展望 1142

第九节 兽医免疫学发展的展望 1142

第四十章 疫苗的分子设计及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1146

第一节 21世纪疫苗研制的新挑战 1146

一、疫苗接种仍是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最重要手段 1146

二、新现和再现疾病的重大挑战 1146

三、提高疫苗免疫保护力的持久性和高效性 1148

四、21世纪疫苗研制的新方向 1148

第二节 疫苗分子设计及新型疫苗研究的新策略 1150

一、反向疫苗学策略 1151

二、反向疫苗学2.0策略 1152

三、免疫组学疫苗设计策略 1153

四、结构疫苗学策略 1153

五、疫苗组学策略 1155

六、计算机疫苗学 1156

第三节 新型疫苗的研究新进展 1157

一、基于高效价广泛性中和抗体的多表位通用疫苗 1157

二、治疗性疫苗 1158

三、黏膜疫苗 1159

四、多糖疫苗 1160

五、DNA疫苗 1161

第四节 新型佐剂的研究进展 1161

一、上市疫苗佐剂 1162

二、在研的新型疫苗佐剂 1164

三、黏膜佐剂 1165

第五节 代表性感染性疾病疫苗与肿瘤疫苗的研制新进展 1169

一、AID疫苗研究现状 1169

二、结核疫苗研究现状 1169

三、疟疾疫苗研究现状 1171

四、流感疫苗研究现状 1172

五、肿瘤疫苗研究现状 1173

六、治疗性疫苗现状 1174

七、结语 1176

第四十一章 抗体工程研究进展 1179

第一节 前言 1179

第二节 治疗性抗体的靶分子 1179

一、抗肿瘤抗体的靶分子 1180

二、抗自身免疫病抗体的靶分子 1180

三、其他靶分子 1181

第三节 抗体设计、改造及人源抗体制备技术 1181

一、抗体的结构模拟 1182

二、抗体人源化改造 1183

三、人源抗体制备技术 1184

四、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 1186

五、非抗体类支架蛋白 1186

第四节 提高抗体亲和力和效应功能 1187

一、提高抗体亲和力 1187

二、提高抗体效应功能 1187

第五节 抗体表达系统及抗体工程下游技术 1191

一、抗体表达系统 1191

二、抗体工程下游技术 1193

第六节 结语 1195

第四十二章 抗体药物及其应用研究 1198

第一节 抗体药物基本作用机制 1198

第二节 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抗体药物 1199

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品审评署批准上市的抗体药物 1199

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的抗体药物 1201

第三节 临床试验阶段抗体药物 1202

第四节 抗体药物的主要靶点及应用现状 1205

一、抗CD3单抗 1205

二、抗IL-2R单抗 1205

三、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单抗 1206

四、抗CD20单抗 1206

五、抗HER2单抗 1206

六、抗VEGF单抗 1207

七、抗EGFR单抗 1207

八、抗CD33单抗 1207

九、抗CD52单抗 1208

十、抗RSV单抗 1208

十一、抗TNF-α单抗 1208

十二、抗CD11 a单抗 1208

十三、抗CD2单抗 1208

十四、抗1gE单抗 1208

十五、抗integrin单抗 1209

十六、抗补体C5单抗 1209

十七、抗IL-1β单抗 1209

十八、抗CD6单抗 1209

十九、抗RANKL单抗 1209

二十、抗PD-1单抗 1209

二十一、抗CTLA-4单抗 1210

二十二、抗CD147单抗 1210

二十三、体内诊断产品 1210

第五节 抗体药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1211

一、ADCC增强效应抗体药物 1211

二、抗体偶联药物 1211

三、抗体放射免疫偶联药物 1212

四、双功能抗体药物 1212

五、组合式抗体药物 1213

第四十三章 重组蛋白质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6

第一节 蛋白质药物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分类 1218

一、蛋白质药物及其发展沿革 1219

二、重组蛋白质药物的发展现状 1221

三、重组蛋白质药物的特性分析 1229

第二节 重组蛋白质药物研发、生产平台 1230

一、重组蛋白质药物的研发流程 1230

二、重组蛋白质药物的生产平台 1231

第三节 重组蛋白质药物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评价 1234

一、重组蛋白质药物引起的免疫应答 1235

二、免疫原性的影响 1235

三、目前蛋白质药物的免疫原性 1235

四、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1242

五、如何减轻重组蛋白药物的免疫原性 1243

第四节 重组蛋白质药物的发展趋势 1244

一、新生物实体 1244

二、重组蛋白质药物的修饰 1249

三、抗体偶联药物 1253

四、重组蛋白质药物非注射给药 1257

五、重组蛋白质药物联合治疗 1259

第五节 生物类似药 1260

一、生物类似药的定义 1262

二、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及研究现状 1263

三、生物类似药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1265

四、生物类似药亟待解决的其他问题 1266

第四十四章 双光子显微镜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1270

第一节 前言 1270

第二节 双光子显微镜简介 1271

第三节 双光子显微镜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1272

一、双光子显微镜常用的荧光标记方法 1272

二、双光子显微镜常用的观测方法 1274

三、双光子显微镜常用的观测指标 1274

第四节 T细胞双光子显微镜研究进展 1275

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1275

二、淋巴结中T细胞的运动 1275

三、淋巴结中T细胞的活化 1277

四、T细胞活化的效应阶段 1279

五、T细胞活化的调控 1280

六、T细胞免疫耐受的双光子研究 1280

第五节 B细胞双光子显微镜研究进展 1282

一、淋巴结中B细胞的运动状态 1282

二、淋巴结中B细胞的活化 1282

三、生发中心形成 1283

第六节 NK细胞的双光子显微镜研究进展 1284

第七节 结语 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