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中国传统哲学文献检索与利用 2
第一章 先秦诸子前哲学 2
第一节 夏商哲学思想的萌芽 2
第二节 《尚书》中的哲学思想 5
第三节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6
第四节 《国语》、《左传》中的哲学思想 10
第五节 《管子》中的哲学思想 12
第一节 孔子 15
第二章 先秦诸子哲学 15
第二节 墨翟 19
第三节 老聃 21
第四节 孟轲 25
第五节 庄周 27
第六节 惠施、公孙龙 30
第七节 孙武、孙膑 32
第八节 荀况 34
第九节 韩非 36
第十节 主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37
第一节 陆贾和贾谊 45
第三章 秦汉哲学 45
第二节 刘安 48
第三节 董仲舒 49
第四节 杨雄和桓谭 51
第五节 王充 53
第六节 秦汉时期有关文献中的哲学思想 56
第七节 主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59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哲学 64
第一节 何晏和王弼 64
第二节 嵇康和阮籍 67
第三节 向秀和郭象 69
第四节 杨泉和裴頠 71
第五节 欧阳建和鲍敬言 73
第六节 何承天和范缜 73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的道教哲学 75
第八节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哲学 76
第九节 主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80
第五章 隋唐五代哲学 85
第一节 王通 85
第二节 傅奕和吕才 86
第三节 隋唐佛教哲学 87
第四节 隋唐道教哲学 92
第五节 韩愈和李翱 93
第六节 柳宗元和刘禹锡 95
第七节 主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98
第六章 宋元哲学 102
第一节 李觏和王安石 103
第二节 周敦颐和邵雍 105
第三节 张载 107
第四节 程颢和程颐 108
第五节 朱熹 111
第六节 陆九渊 113
第七节 陈亮和叶适 115
第八节 许衡和吴澄 117
第九节 主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118
第七章 明清哲学 122
第一节 王守仁 122
第二节 罗钦顺和王廷相 123
第三节 王艮和李贽 125
第四节 黄宗羲和方以智 127
第五节 王夫之 130
第六节 颜元和戴震 133
第七节 主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136
第八章 近代哲学 140
第一节 龚自珍和魏源 141
第二节 洪秀全和洪仁玕 143
第三节 康有为、谭嗣同和严复 146
第四节 章 炳麟 151
第五节 孙中山 153
第六节 主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15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 162
中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检索与利用 16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7——1848) 162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 16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175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验证和发展 185
第一节 1848年到1871年时期 185
第二节 1871年到1895年时期 193
第三节 主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203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的早期传播 213
第一节 德国狄慈根、梅林、考茨基的哲学文献 214
第二节 法国拉法格的哲学文献 218
第三节 意大利拉布里奥拉的哲学文献 219
第四节 俄国普列汉诺夫的哲学文献 221
第四章 列宁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25
第一节 列宁在建党时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226
第二节 列宁在斯托雷平反动年代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228
第三节 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时期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232
第四节 列宁和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237
第五节 主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24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48
第五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248
第二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257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 262
第六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 267
第一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2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发展 278
第三节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82
第四节 邓小平在新时期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288
第五节 主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294
第一节 米利都学派 309
下编 西方哲学文献检索与利用 309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309
第二节 毕达哥拉斯派 311
第三节 赫拉克利特哲学 312
第四节 爱利亚学派 315
第五节 公元前五世纪后半叶的自然哲学家 317
第六节 智者派(诡辩派) 319
第七节 苏格拉底及小苏格拉底派 320
第八节 柏拉图及其学园派 321
第九节 亚里士多德及其逍遥派 324
第十节 伊壁鸠鲁派与斯多葛派 327
第十一节 皮浪及皮浪学派 329
第十二节 琉善的无神论 329
第十三节 重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330
第二章 中世纪经院哲学 338
第一节 经院哲学渊源于教父学 338
第二节 经院哲学 339
第三节 人文主义思想运动 340
第四节 实验的自然科学的兴起 342
第五节 自然哲学思潮的出现 343
第六节 重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345
第三章 十七世纪英国经验论派与大陆唯理论派 346
第一节 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347
第二节 霍布斯对培根的经验论的发展 348
第三节 洛克对培根的经验论的系统论证 349
第四节 笛卡尔是近代唯理论的奠基者 350
第五节 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唯理论 352
第六节 莱布尼茨的唯心主义唯理论 353
第四章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与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 355
第二节 狄德罗及百科全书派 356
第一节 拉·美特里的机械唯物论 356
第三节 爱尔维修的社会伦理思想 358
第四节 霍尔巴赫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358
第五节 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 360
第六节 休谟的不可知论 360
第七节 重要检索工具和参考文献 362
第五章 德国古典哲学 364
第一节 康德的批判哲学 364
第二节 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 367
第三节 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 368
第四节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369
第五节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373
第六章 现代西方哲学 376
第一节 实证主义 376
第二节 唯意志主义 378
第三节 新康德主义 380
第四节 马赫主义 381
第五节 生命哲学 383
第六节 新黑格尔主义 384
第七节 实用主义 386
第八节 新实在论、批判实在论 388
第九节 新托马斯主义 391
第十节 存在主义 392
第十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 394
第十二节 逻辑原子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 397
第十三节 结构主义 399
第十四节 重要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401
附编 综合检索工具及参考文献 434
后记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