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灵的故乡——儒道佛三家学术旨趣论释(代序) 1
儒家:入世承担之价值取向 3
孔孟原创儒学的生命智慧 3
作为人文教养的早期儒学——兼谈先秦社会历史演变中的贵族与平民 18
孟荀的人性论与先秦社会由贵族为主体向平民为主体的变迁 30
“曾点气象”异说 41
重评汉唐儒学以宇宙论为形上依据的价值意识 52
又评汉唐儒家以宇宙论为形上依据的政治哲学 62
从朱子与阳明子两家之《大学》疏解看中国的解释学 70
《中庸》的不同解释及其意义——郑、孔、吕、朱诸家注疏的比较研究 87
“情”的唤醒——论白沙心学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101
“事”的本体论意义——兼论泰州学的哲学涵蕴 117
个人·社群·自然——为回归古典儒学提供一个说法 125
道家:反省批判之理论建构 145
老庄道家的批判精神 145
道家哲学的本源-本体论 161
老子的哲学思想 181
《老子》古典解释的两个路向——河上注与王弼注之比较研究 198
王弼哲学的本体论特征 210
郭象哲学的“有”范畴 221
庄子与郭象——从《逍遥游》《齐物论》及郭注谈起 230
早期道教的宇宙论及其价值 249
从《西铭》开显的境界看道家对张载的影响 264
佛家:化去我执的心灵诉求 279
从“理性”到“觉性”——论慧能禅学在中国佛学发展史上之价值 279
再论从“理性”到“觉性”——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 294
王弼与僧肇——玄学“贵无”论与佛学“中观”论之比较研究 312
《大般泥洹经》的佛性论述略——从松本史朗对如来藏思想的批判谈起 325
禅宗诸家之“心性”说——从初祖菩提达摩、六祖慧能到洪州马祖道一之思想变迁 340
慧能禅学与岭南文化 355
走出“自我”迷执,走向社会关怀——简论佛家以“无我”为教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366
后记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