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发展史 2
1-2 行星测图 10
1-3 空间计划 15
[一]阿波罗计划 15
[二]探测者计划 23
[三]天空实验室计划 23
[四]陆地卫星 25
1-4 卫星摄影测量合理性的论述 29
1-5 卫星摄影测量分类 30
[一]二维卫星摄影测量 32
(一)陆地卫星 32
(二)气象卫星 39
[二]三维卫星摄影测量 40
1-6 卫星摄影测量的基本要素 48
第二章 轨道的确定 51
2-1 坐标系统 52
2-2 量测方向、距离和(或)径向速度的设备 54
2-3 观测值的几何特性 57
[一]距离和距离速率 57
[二]跟踪天线座架和有关的坐标系统 59
2-4 行星运动的开普勒定律和牛顿定律 64
2-5 椭圆的几何特性 66
2-6 轨道平面的定向 68
2-7 二体问题 70
[一]运动方程式 71
[二]能量(活力)积分 72
[三]开普勒方程式 73
[四]位置和速度坐标与欧拉元素之间的变换 75
[五]二体问题的经典解法 76
[六]椭圆二体问题的非奇异解 77
2-8 摄动的积分 78
[一]非二体的加速度 79
[二]直接法和间接法 79
[三]参数的变化 84
[四]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85
2-9 估算轨道的改正 86
第三章 卫星摄影测量理论的建立 89
3-1 航空和航天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之间的区别 89
3-2 月球轨道解析三角测量及阿波罗系统 91
3-3 定向角的确定 95
[一]恒星摄影机 95
[二]恒星摄影机的几何特性 96
[三]恒星赤经和赤纬的计算 98
[四]摄影机姿态与恒星方向之间的关系 100
第四章 带轨道限制的平差 103
4-1 第k条航线形成的观测方程 105
4-2 由外部观测值组成的观测方程组 109
4-3 第k条航线的通用法方程组 114
4-4 轨道区域的通用法方程组 118
4-5 轨道区域的简化法方程组 123
4-6 误差传播 128
4-7 结论 130
第五章 几何参考系统 133
第六章 根据阿波罗测量摄影机的像片推算坐标 137
6-1 国防制图局(DMA)归算的结果 139
6-2 NOS/GS归算的结果 140
第七章 水手号火星飞行 142
7-1 飞行的描述及目标 142
7-2 电视摄像机 144
7-3 火星的控制网 146
8-1 引言 153
第八章 航天摄影飞行计划 153
8-2 测图摄影 155
[一]飞行任务的考虑 155
[二]摄影覆盖面积的估算 156
[三]估算曝光量的要求 158
(一)表面亮度 160
(二)照度 160
(三)光谱的反射系数 163
(四)反射特性 164
(五)大气的影响 165
(六)大气的透射 165
(七)大气的亮度 166
(八)景物的视亮度 166
(九)摄影机的性能 167
(十二)滤光系数 168
(十一)透射率 168
(十)相对孔径 168
(十三)摄影乳剂的感光度 169
(十四)曝光量的确定 175
[四]地面分辨距离的估算 181
[五]基高比与重叠的关系 183
[六]精度估算 187
第九章 确定姿态角的摄影 193
第十章 未来的卫星遥感系统 196
10-1 美国的发展情况 196
[一]航天飞机 196
[二]可重复使用的积木式标准件组合式航天器 198
[三]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 198
[四]专题成像仪 200
[五]全球定位系统 202
10-2 重大的决策 202
10-3 陆地卫星-D 203
10-4 实验性的电光传感器 205
[一]OSTA-1号飞行 206
[二]航天飞机成像雷达(SIR-B) 207
[三]线性阵列 207
10-5 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经营的地球观测系统 209
10-6 美国计划的其他系统 210
[一]立体卫星 210
[二]测图卫星 212
[三]国家海洋卫星系统(NOSS) 215
[四]冰和气象试验(ICEX) 217
[五]大像幅摄影机(LFC) 218
10-7 欧洲计划方案 222
[一]阿里安运载火箭 222
(一)测量摄影机的试验 223
[二]空间实验室1号 223
(二)微波遥感试验 224
[三]空间实验室13号 224
[四]欧洲遥感卫星 227
(一)近海监测卫星系统(COMSS) 227
(二)陆地应用卫星系统(LASS) 229
[五]地球观测试验系统(SPOT) 230
[六]苏联的计划 234
[七]荷兰的计划 236
10-8 其他国家的空间计划 237
[一]巴西 237
[二]加拿大 237
[三]印度 238
[四]日本 239
10-9 国际合作 243
参考资料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