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地震特征 1
1.1 地震的成因 1
1.2 构造运动的生成机理 1
1.3 地震波 2
1.4 加速度图 3
1.5 震级、地震矩和烈度 4
1.6 线性单质点体系的性质 6
1.7 各种类型的谱 7
1.8 坚实场地反应谱 9
1.9 局部影响 14
1.10 地面运动分量 18
1.11 模拟地震 19
1.12 非振动地震效应 22
附录1.1 修正的麦卡里烈度表 24
参考文献 26
第二章 分析 29
2.1 概述 29
2.2 分析方法综述 30
2.3 设计反应谱 32
2.4 分析中所考虑的结构特性和允许延性 35
2.5 振型分解法 38
2.6 等效侧向力法 43
2.7 特殊因素 47
2.8 等效侧向力法和振型分解法的局限性 51
2.9 等效侧向力法和振型分解法之间的选择 51
参考文献 54
第三章 设计的一般原则 55
3.1 抗震设计的实质和目标 55
3.2 结构反应和控制变量 56
3.3 设计原则 71
3.4 安全准则 83
参考文献 99
第四章 钢结构 102
4.1 引言 102
4.2 强烈地震作用下,钢结构的性能 102
4.3 抗弯框架 104
4.4 结构构件的性能和设计 105
4.5 完全刚性框架的设计 133
4.6 偏移控制 135
4.7 支撑 136
4.8 隔板 138
4.9 其他结构型式 140
4.10 脆性断裂和层状裂缝 140
参考文献 142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 146
5.1 引言 146
5.2 强度和延性条款 147
5.3 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性能 148
5.4 钢筋混凝土构件 152
5.5 钢筋混凝土框架 170
5.6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180
5.7 钢筋混凝土桥墩 191
5.8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192
参考文献 202
第六章 砖石结构 204
6.1 引言 204
6.2 施工方法 206
6.3 各种组合材料的性能 207
6.4 砖石剪力墙的性能和设计 211
6.5 砌体填充框架 221
参考文献 231
6.6 砖柱 231
第七章 基础 233
7.1 概述 233
7.2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表达式 234
7.3 运动相互作用 240
7.4 惯性相互作用 246
7.5 桩基础 251
7.6 分析方法比较 254
7.7 场地稳定性 259
7.8 设计依据 267
参考文献 269
第八章 非结构构件 273
8.1 非结构构件的类型 273
8.2 构件重要性的区分 274
8.3 刚性的非结构构件 277
8.4 柔性的非结构构件 283
8.5 一般设计准则 284
8.6 构件的相互作用 293
8.7 连接、锚固和细部构造 298
参考文献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