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符号 1
第1章 概论 1
1.1 引言 1
1.2 材料特性的改变 1
目录 1
1.3 发展情况 2
1.4 应用范围 2
1.5 提高抗弯性:侧向承载能力的改善 2
1.6 竖向承载能力的改善 4
1.7 竖向承载力及抗弯能力的改善 5
1.8 配筋或施加预应力 5
1.9 经济性 6
1.10 耐久性 6
1.12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7
1.11 配筋方法 7
1.13 基本设计理论 8
第2章 基本设计数据 9
2.1 极限状态设计 9
2.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挠度和裂缝 9
2.3 稳定性 10
2.4 荷载 11
2.5 砌体材料的结构特性 12
2.6 钢材的结构特性 19
2.7 弹性模量 23
2.8 荷载分项安全系数 23
2.9 材料分项安全系数 25
2.10 内力分析 26
2.11 连续梁的弯矩和内力 27
2.12 长细比 27
2.13 柱和梁的限制尺寸 42
第3章 配筋砌体设计基础 44
3.1 引言 44
3.2 抗弯性能 44
3.3 轴向承载力 46
3.4 抗压强度设计公式 46
3.5 抗弯强度设计公式 48
3.6 竖向和水平抗剪强度 49
3.7 受压弯作用的柱 51
3.8 条件1:轴向荷载下的破坏 54
3.9 条件2:平衡状态下的破坏 54
3.10 条件3 :受拉破坏 56
3.11 受弯梁 56
3.12 力臂:计算和图解曲线 58
3.13 受弯压作用的墙体 59
3.14 受侧向荷载作用的墙和剪力墙 60
3.15 剪力分析 62
3.16 粘结力分析 66
第4章 设计实例:配筋砌体 69
4.1 配筋砌体墙 69
4.2 配筋砌体梁 78
4.3 配筋砌体柱 80
第5章 配筋砌体细部构造 87
5.1 引言 87
5.2 实用性 87
5.3 最小配筋面积和钢筋间距 87
5.4 钢筋直径的最大尺寸 89
5.5 箍筋、直钩和弯钩的锚固长度 89
5.6 钢筋的搭接和接头 90
5.7 保护层 91
5.8 砌体中的钢筋位置 92
5.9 约束 93
5.10 支座细部设计 94
5.11 总体部署图 95
5.12 防潮层和防潮隔膜 95
第6章 预应力砌体设计基础 97
6.1 概述 97
6.2 后张法 98
6.3 几何形截面:对称的和不对称的 100
6.4 预应力砌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100
6.5 设计强度:拉、压强度和弯曲强度 101
6.6 设计强度:初期强度和长期强度 103
6.7 设计承载力折减系数 103
6.8 开裂及未开裂截面 105
6.9 后张力的确定 105
6.10 偏心后张法 107
6.11 预应力的损失 109
6.14 后张拉钢筋的设计强度 114
6.13 后张法分项安全系数γf 114
6.12 锚具和端部垫块 114
6.15 后张拉钢筋的设计 115
6.16 后张力的施加方法 115
6.17 各种荷载作用下弯曲应力和直接应力的验算 116
6.18 竖向和水平剪应力 116
6.19 主拉应力 117
6.20 抗主拉应力强度 118
6.21 剪力滞后 118
6.22 挠度 119
第7章 预应力砌体设计示例 121
7.1 承受侧向风荷载和轴向荷载的空心墙 121
7.2 承受侧向风荷载和轴向荷载的带肋墙 129
7.3 带横隔的挡土墙 143
7.4 后张预应力梁 154
8.2 建造的可行性 155
8.1 引言 155
第8章 后张拉预应力砌体细部构造 155
8.3 钢筋和钢绞线 156
8.4 后张拉钢筋及钢绞线的定位 156
8.5 钢筋的伸长与缩短 157
8.6 施加预应力 158
8.7 保护层和防护措施 161
8.8 锚固 164
8.9 竖向和水平防潮层 165
8.10 总体部署详图 166
8.11 约束 171
8.12 跨间和支承的构造 171
第9章 组合设计 173
9.1 钢筋混凝土梁支承的承重砌体墙板的组合作用 173
9.2 引言 173
9.3 大荷载砌体墙与钢筋混凝土梁协同工作的推荐简易设计方法 173
9.4 对简化设计方法的合理修改 176
9.5 对梁上承重墙推荐设计规则的小结 178
9.6 设计示例 178
附录A 材料、配件和工艺 181
A.1 引言 181
A.2 材料 181
A.3 配件 184
A.4 工艺 186
附录B 耐久性、可行性和其他使用要求 189
B.1 耐久性 189
B.2 金属的耐腐蚀 189
B.3 建造的可行性 192
B.4 防火 193
附录C 配筋柱设计图 194
参考文献 199
本书中英名词术语对照索引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