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3031·1410
  • 页数:14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方法和理论问题 1

一、关于历史分析法 1

二、关于几个大地构造理论问题 1

(一)大陆和大洋及其接触关系 2

(二)活动带、稳定区及其转化 4

目录 7

序言 7

(三)裂谷带和褶皱隆起带 9

(四)构造运动 11

(五)单旋回与多旋回 11

(六)构造过渡与构造迁移 14

(七)深断裂 16

(八)关于构造应力场问题 18

第二章 中国构造旋回划分 21

一、阜平旋回 21

二、五台旋回 21

三、中条旋回 22

四、武陵旋回 22

五、扬子旋回 23

六、兴凯旋回 23

七、加里东旋回 24

八、华力西旋回 24

九、阿尔卑斯旋回 26

(一)印支亚旋回 26

(二)燕山亚旋回 26

(三)喜马拉雅亚旋回 27

第三章 中国主要构造单元简述 29

一、中朝准地台 33

二、扬子准地台 35

三、塔里木地台 38

四、南海地台 39

五、萨彦-额尔古纳地槽褶皱区 40

六、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 40

(一)阿尔泰褶皱系 40

(二)准噶尔褶皱系 41

(三)天山褶皱系 43

(四)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 45

(五)吉黑褶皱系 46

(一)祁连褶皱系 47

七、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 47

(二)秦岭褶皱系 49

(三)东昆仑褶皱系 50

(四)西昆仑褶皱系 52

八、滇藏地槽褶皱区 52

(一)松潘-甘孜褶皱系 53

(二)三江褶皱系 54

(三)喀喇昆仑-唐古拉褶皱系 55

(四)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56

九、喜马拉雅地槽褶皱区 58

十、滨太平洋地槽褶皱区 59

(二)那丹哈达优地槽褶皱带 60

(三)延边褶皱系 60

(一)上黑龙江冒地槽褶皱带 60

(四)华南褶皱系 61

(五)东南沿海褶皱系 62

十一、西太平洋岛弧地槽褶皱区 62

十二、中国东部陆缘盆地及边缘海盆 63

(一)东海 63

(二)渤海、黄海 64

(三)南海 65

第四章 中国地槽及其主要特点 67

一、中国地槽区划及其发展概况 67

(一)属于古亚洲构造域的地槽区 67

(二)属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地槽区 67

二、中国地槽分类及其建造序列 69

(三)属于滨(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地槽区 69

三、中国地槽的发生和转化 73

(一)中国地槽的发生 73

(二)中国地槽的转化方式 74

四、中国地槽与地台的接触关系 75

五、中国地槽的多旋回发展 76

(一)关于构造迁移 76

(二)关于地槽分化 78

(三)关于地槽演化的点→线→面发展模式 79

第五章 中国的深断裂和深层构造 80

一、中国的断裂构造格局 85

(一)古亚洲断裂体系 85

(二)滨(环)太平洋断裂体系 86

(三)特提斯-喜马拉雅断裂体系 88

(四)小结 89

二、中国主要深断裂简述 90

(一)中国境内的超岩石圈断裂 90

(二)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剪性深断裂 94

(三)中国境内的壳断裂 96

三、中国的断裂构造格局与深层构造的关系 98

第六章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 105

一、太古及老元古巨旋回(太古代—早元古代)——中朝准地台之逐步形成 105

(一)阜平旋回及更老时期 105

二、新元古巨旋回(晚元古代)——古中国地台之形成 107

(一)晚元古代两种不同的沉积类型 107

(三)中条旋回时期 107

(二)五台旋回时期 107

(二)扬子造山旋回和古中国地台之形成 108

三、兴凯旋回的确定及古中国地台的解体 109

(一)兴凯旋回的确定 109

(二)古中国地台的解体 109

四、早新地巨旋回(古生代)——古亚洲之逐步形成 110

五、晚新地巨旋回(中、新生代)——滨(环)太平洋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形成和发展 111

(一)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发展 111

(二)中国西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发展 113

六、喜马拉雅运动及其在中国大地构造发展中的意义 114

(一)含义和划分 114

(二)中国西部喜马拉雅亚旋回的构造特征 115

(三)中国东部喜马拉雅亚旋回的构造特征 116

(四)喜马拉雅亚旋回以来中国及其邻区的构造演化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