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 5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5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途径 9
三、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特征 16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6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特征 21
三、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及其补充经济形式 29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9
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33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经济形式 36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7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含义 37
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新模式 39
第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经济效益 4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物质利益关系 43
一、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结合的特点 43
二、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47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51
四、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关系 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58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 58
二、社会主义劳动者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60
第三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63
一、发展生产是满足劳动者需要的手段 63
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途径 64
三、扩大消费服务 7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72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72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导作用 75
第五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78
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内涵 78
二、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 80
三、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82
一、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生产的客观要求 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84
第三章 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84
二、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形式 86
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8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和特点 91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 91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特点 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99
一、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 99
二、计划性与商品性的结合 102
三、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重大意义 103
第四章 社会主义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1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和货币 107
一、社会主义商品 107
二、社会主义货币 113
三、我国的人民币 1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 120
一、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120
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22
三、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生作用的特点 126
四、社会主义的竞争 1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价格 130
一、社会主义经济中价格的形成 130
二、价格体系和价格形式 134
二、加速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136
三、价格的基本稳定和合理调整 138
第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和经济责任制 140
第一节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经济单位 140
一、企业的概念 140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141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43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性质和任务 145
一、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145
二、企业管理的任务 147
三、增强企业活力的必要性和途径 151
一、企业经济责任制及其意义 1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经济责任制 155
三、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形式 159
第六章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成本和利润 1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 163
一、企业资金及其作用 163
三、企业资金来源与渠道 170
一、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成本范畴 176
二、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 1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成本 178
二、成本类型和结构 178
三、成本变化的规律性 179
四、降低成本的经济分析 1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利润 182
一、利润是剩余产品价值的现象形态 182
二、利润量和利润率 183
三、企业利润的分配 186
四、税后利润与企业行为 186
第四节 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187
一、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实质 187
二、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客观依据 188
三、搞好企业经济核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191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193
第七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1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193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 19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渠道 196
一、我国商品流通的渠道 196
二、商品购销活动的形式 200
三、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 20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业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 205
一、社会主义商业流通费用 205
二、社会主人商业利润 208
一、商品供求矛盾是商品流通领域的主要矛盾 21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领域的供求规律 210
二、商品供求规律是商品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规律 212
三、商品供求规律的要求和作用 213
四、运用商品供求规律,实现商品供求平衡 215
第八章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和信贷 2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217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客观必然性 217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 218
三、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 2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信贷 224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必要性 224
二、社会主义信贷的本质和功能 226
三、社会主义信贷的形式 228
四、社会主义信贷资金的平衡 2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利息和利息率 230
一、社会主义利息的本质 230
二、社会主义利息 231
三、社会主义利息和利息率的作用 233
第四节 社会主义银行 233
一、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 233
二、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 235
三、社会主义资金市场 237
四、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239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财政 240
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240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含义在 240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243
三、会主义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24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247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247
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财政 253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职能和作用 253
二、社会主义税收 259
三、社会主义国家预算 261
四、财政资金的平衡 263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267
第一节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67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 267
二、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条件 268
一、按劳分配规律的基本要求 27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和作用 271
二、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 274
三、坚持按劳分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77
第三节 按劳分配实现的形式 278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278
二、正确处理工资关系的主要原则 284
三、农业集体经济的劳动报酬形式 286
第四节 社会主义消费 287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288
二、社会主义消费水平不断增长 29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2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293
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293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295
三、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2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298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 298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作用 300
三、发展对外贸易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302
第三节 发展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304
一、引进先进技术 304
二、利用国外资金在 308
三、对外经济援助 311
第四节 我国的经济特区 313
一、我国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 313
二、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 314
三、我国经济特区的作用 31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 3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征和类型 319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一般特点和本质特征 319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类型 3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比例、速度、经济效益 327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327
二、国民经济的比例体系和经济结构 330
三、比例、速度和效益的统一 33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积累和消费 338
一、社会主义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338
二、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 342
三、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人口规律 347
一、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 35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综合平衡 351
二、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统一平衡 352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方法 3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357
一、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 357
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359
三、经济管理方法 360
三、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能 3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 364
一、行政管理方法 364
二、法律管理方法 365
四、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36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系统管理 369
一、计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370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系统管理 372
三、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376
第十四章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37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379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 379
二、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3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386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386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必然过渡到共产主义 390
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390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 391
后记 398
1987年修订本后记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