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新华社的前身——红中社 1
红色电台的创建 1
红色中华通讯社的诞生 2
红色中华报、社一家 3
革命根据地的“空中桥梁” 5
红中社的通联工作 6
从瑞金到陕北 7
红中社改名为新华社 9
西安分社的出现及其历史地位 10
“李本子”与新华社早期的中文译电 11
红中社社长瞿秋白 12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社 16
从“报、社一家”走向机构独立 16
通讯员的业务园地——《通讯》 19
创办口语广播电台 21
各地分社的普遍建立与全国性宣传口径的统一 22
重上清凉山 24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25
两次重要的编委会 28
分社的发展与根据地通讯网的形成 29
电讯广播的改进与发展 32
英文文字广播的创立 34
激烈而复杂的“宣传战” 35
华北记者团结的旗帜——《北方记者》 38
从新闻台到电务处 39
活跃在抗日前线的晋察冀分社 42
华中分社的经验及总社的意见 44
延安精神放光芒 46
当胜利佳音传来的时候 48
博古与新华社 49
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华社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宣传斗争 52
延安声音传四方 55
在宣传斗争的前哨阵地上 57
一封工作指示信 58
一次重大的改组 60
“电讯要简练” 62
第一批特派记者 64
解放战争初期的军事报道 66
战火中诞生的军事分社 69
观音庙里的战备台 70
跟随党中央转战陕北 72
太行山区的临时总社 74
新华总社在太行 76
一次成功的战役报道 78
战略进攻阶段的军事报道 79
反“客里空”运动 82
从战斗报道到政策报道 84
“电灯辉煌”与“照常供电” 87
陈克寒的南下调查 89
在实践中学习 92
难忘的会见 94
新华总社迁至平山县 96
总社的机构调整 98
西柏坡小编辑部 100
华北记者团在西柏坡 102
资料工作与专题研究 104
关于分化瓦解敌军与俘虏政策的宣传 105
“新闻第一,火速报道” 107
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报道 109
两条新闻的“空城计” 115
收复高邮报道失实的检查 117
一个通讯员的回忆 119
从平山到北平 123
进军江南的宣传报道 125
报道中的“左”、右倾偏向 127
人民广播事业的蓬勃发展 129
驻外分社的创建与对外报道的加强 132
记者队伍的培养 135
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 137
新闻发布权的进一步集中 140
中央领导同志的言传身教 142
新闻史上的珍贵文献 144
陈毅司令员与新华社的军事报道 148
廖承志与新华社 151
缅怀新华社的革命先烈 154
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的新闻摄影 157
向国家通讯社迈进 160
新华社大事记(1931——1950) 163
后记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