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古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1
第二节 化石及其保存类型 1
一、化石及其形成条件 1
二、石化作用 1
三、化石保存类型 3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 6
一、形态学(广义)的例证 7
二、胚胎学的例证 8
三、古生物学的例证 10
第四节 物种的形成 19
一、物种的概念 19
二、物种形成的因素 20
三、物种形成的方式 22
第五节 生物进化的主要特点 26
一、进步性 26
二、阶段性 26
三、不可逆性 27
四、多样性 27
五、适应性 28
六、物种的绝灭 29
第六节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和海洋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0
一、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 30
二、海洋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1
第七节 生物的分类单位和物种的命名 36
一、生物的分类单位 36
二、物种的命名 36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38
第一节 概述 38
第二节 有孔虫目(Foraminifera) 40
一、一般特征 40
二、壳的特征 41
三、分类和化石代表 47
四、?亚目(Fusuliniina) 57
五、生态 68
六、地史分布 71
第三章 海绵动物门(Spongia)和古杯动物门(Archaeocyatha) 73
第一节 海绵动物门(Spongia) 73
一、一般特征 73
二、水沟系和骨骼构造 74
三、分类和化石代表 77
四、生态和地史分布 80
第二节 古杯动物门(Archaeocyatha) 80
一、一般特征 80
二、骨骼构造 81
三、分类和化石代表 81
四、古生态和地史分布 84
第四章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86
第一节 概述 86
第二节 水螅纲(Hydrozoa)层孔虫目(Stromatoporoidea) 89
第三节 珊瑚纲(Anthozoa) 92
一、一般特征 92
二、珊瑚的外骨骼 92
三、珊瑚的分类 93
第四节 四射珊瑚目(Tetracorallia) 96
一、骨骼形态 96
二、骨骼构造 99
三、骨骼构造组合类型 102
四、分类和化石代表 103
五、生态 107
六、地史分布 108
第五节 横板珊瑚目(Tabulata) 109
一、一般特征 109
二、骨骼形态 109
三、骨骼构造 109
四、化石代表 111
第五章 蠕虫动物 114
第一节 概述 114
第二节 主要特征及其演化意义 115
第三节 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 117
一、一般特征 117
二、化石代表 118
第六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122
第一节 概述 122
第二节 腹足纲(Gastropoda) 124
一、一般特征 124
二、外壳构造 126
三、分类和化石代表 127
四、生态和地史分布 131
第三节 双壳纲(Bivalvia) 131
一、一般特征 131
二、外壳形态和构造 133
三、分类和化石代表 136
四、生态 141
第四节 头足纲(Cephalopoda) 143
一、一般特征 143
二、外壳形态和构造 144
三、分类和化石代表 149
四、演化趋势 155
五、生态 156
六、地史分布 159
第七章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160
第一节 概述 160
第二节 三叶虫纲(Trilobita) 162
一、一般特征 162
二、背甲构造 164
三、分类和化石代表 168
四、古生态 175
五、地史分布和三叶虫带 177
第三节 甲壳纲(Crustacea)介形虫亚纲(Ostracoda) 178
一、一般特征 178
二、外壳形态和构造 179
三、分类和化石代表 185
四、演化趋势 196
五、生态 197
六、地史分布和介形虫组合 198
第四节 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ranchiopoda)介甲目(Conchostraca) 199
一、一般特征 199
二、外壳形态和构造 200
三、分类和化石代表 203
四、生态 207
五、地史分布和叶肢介动物群 208
第八章 苔藓动物门(Bryozoa) 210
第一节 一般特征 210
第二节 骨骼构造 211
第三节 分类和化石代表 214
第四节 生态和地史分布 218
第九章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220
第一节 一般特征 220
第二节 外壳形态和构造 222
第三节 分类和化石代表 229
第四节 生态 237
第五节 地史分布 238
第十章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240
第一节 概述 240
第二节 海百合纲(Crinoidea) 242
第三节 海林檎纲(Cystoidea) 246
第四节 海蕾纲(Blastoidea) 247
第五节 海胆纲(Echinoidea) 249
第六节 海星纲(Asteroidea) 250
第七节 蛇尾纲(Ophiuroidea) 251
第十一章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253
第一节 概述 253
第二节 笔石纲(Graptolithina) 254
一、一般特征 254
二、骨骼构造 256
三、分类和化石代表 261
四、演化趋势 270
五、古生态 272
六、地史分布和笔石带 272
第十二章 牙形石(Conodonts) 276
第一节 概述 276
第二节 形态构造 276
第三节 牙形石的自然群集和牙形石的生长 279
第四节 牙形石的分类地位和化石代表 281
第五节 地史分布 290
第十三章 古植物及孢子花粉 292
第一节 概述 292
第二节 叠层石(Stromatolites) 302
一、概述 302
二、形态构造 302
三、分类命名和化石代表 306
四、生态 308
五、地史分布和叠层石组合 309
第三节 轮藻植物门(Charophyta) 311
一、一般特征 311
二、藏卵器的基本构造 312
三、分类和化石代表 315
四、生态和地史分布 321
第四节 金藻植物门(Chrysophyta)颗石藻纲(Coccolithophyceae) 322
一、概述 322
二、一般特征 323
三、基本构造 325
四、分类和化石代表 327
五、生态 333
六、地史分布和演化趋势 334
第五节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335
第六节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337
一、裸蕨纲(Psilotopsida) 338
二、石松纲(Lycopsida) 340
三、楔叶纲(Sphenopsida) 345
四、真蕨纲(Filicopsida) 350
第七节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359
一、种子蕨纲(Pteridospermopsida) 361
二、苏铁纲(Cycadopsida) 365
三、科达纲(Cordaitopsida) 370
四、银杏纲(Ginkgopsida) 371
五、松柏纲(Coniferopsida) 373
第八节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377
第九节 植物发展的主要阶段 381
第十节 孢子花粉 385
一、概述 385
二、孢粉的形态和构造 389
三、高等植物孢粉的基本类型和化石代表 396
四、孢粉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