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谷世哲,李瑞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0819994
  • 页数:513 页
图书介绍:

上编 自学辅导 1

概说 1

第一章 经络总论 3

第一节 经络系统概说 3

第二节 经络系统 4

1.十二经脉 4

2.奇经八脉 5

3.十五络脉 5

4.十二经别 5

5.十二经筋 6

6.十二皮部 6

第三节 标本、根结与四海、气街 6

1.标本与根结 6

2.气街与四海 7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8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8

第二章 经络各论 10

第一节 十二经脉循行与病候 10

1.手太阴肺经 10

2.手阳明大肠经 11

3.足阳明胃经 12

4.足太阴脾经 12

5.手少阴心经 13

6.手太阳小肠经 15

7.足太阳膀胱经 16

8.足少阴肾经 18

9.手厥阴心包经 19

10.手少阳三焦经 19

11.足少阳胆经 20

12.足厥阴肝经 21

第二节 奇经八脉循行与病候 23

1.督脉 23

2.任脉 23

3.冲脉 24

4.带脉 24

5.阴维脉 24

6.阳维脉 24

7.阴跷脉 25

8.阳跷脉 25

第三章 腧穴总论 29

第一节 腧穴的概念 29

一、腧穴的定义 29

二、腧穴的别名 29

三、输、腧、俞的含意 30

第二节 腧穴的形成与发展 30

一、形成 30

二、发展 30

第三节 腧穴的分类 32

一、十四经穴 32

二、经外奇穴 33

三、阿是穴 33

第四节 腧穴的命名 34

一、命名涵义 34

二、命名原则 35

三、命名方法 35

第五节 腧穴的作用 36

一、输注气血 36

二、反应病证 36

三、防治疾病 37

第六节 腧穴的主治规律 37

一、近治作用 38

二、远治作用 38

三、特殊治疗作用 38

第七节 特定穴 39

一、五输穴 40

二、原穴 42

三、络穴 42

四、背俞穴 43

五、募穴 44

六、郄穴 45

七、八会穴 45

八、八脉交会穴 46

九、下合穴 48

十、交会穴 48

第八节 腧穴定位法 49

一、骨度分寸取穴法 49

二、同身寸取穴法 50

三、自然标志取穴法 52

四、简便取穴法 54

附:常用针灸腧穴歌诀 54

第四章 腧穴各论 56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56

11穴 56

手太阴肺经经穴分寸歌 56

中府 56

云门 56

天府 57

侠白 57

尺泽 57

孔最 57

列缺 58

经渠 58

太渊 58

鱼际 59

少商 59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60

20穴 61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分寸歌 61

商阳 61

二间 61

三间 61

合谷 62

阳溪 62

偏历 62

温溜 63

下廉 63

上廉 63

手三里 63

曲池 64

肘髎 64

手五里 64

臂臑 64

肩髃 65

巨骨 65

天鼎 65

扶突 65

口禾髎 66

迎香 66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68

45穴 69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寸歌 69

承泣 69

四白 69

巨髎 70

地仓 70

大迎 70

颊车 70

下关 71

头维 71

人迎 71

水突 72

气舍 72

缺盆 72

气户 72

库房 72

屋翳 73

膺窗 73

乳中 73

乳根 73

不容 74

承满 74

梁门 74

关门 74

太乙 74

滑肉门 75

天枢 75

外陵 75

大巨 75

水道 76

归来 76

气冲 76

髀关 77

伏兔 77

阴市 77

梁丘 77

犊鼻 77

足三里 78

上巨虚 78

条口 78

下巨虚 79

丰隆 79

解溪 79

冲阳 79

陷谷 80

内庭 80

厉兑 80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84

21穴 85

足太阴脾经经穴分寸歌 85

隐白 85

大都 85

太白 85

公孙 86

商丘 86

三阴交 86

漏谷 87

地机 87

阴陵泉 87

血海 87

箕门 88

冲门 88

府舍 88

腹结 89

大横 89

腹哀 89

食窦 89

天溪 90

胸乡 90

周荣 90

大包 90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93

9穴 93

手少阴心经经穴分寸歌 93

极泉 93

青灵 94

少海 94

灵道 94

通里 94

阴郄 95

神门 95

少府 95

少冲 96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98

19穴 98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分寸歌 98

少泽 98

前谷 99

后溪 99

腕骨 99

阳谷 100

养老 100

支正 100

小海 101

肩贞 101

臑俞 101

天宗 101

秉风 102

曲垣 102

肩外俞 102

肩中俞 102

天窗 102

天容 103

颧髎 103

听宫 103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106

67穴 107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分寸歌 107

睛明 107

攒竹 107

眉冲 108

曲差 108

五处 108

承光 108

通天 108

络却 109

玉枕 109

天柱 109

天杼 109

风门 110

肺俞 111

厥阴俞 111

心俞 111

督俞 111

膈俞 112

肝俞 112

胆俞 112

脾俞 113

胃俞 113

三焦俞 113

肾俞 113

气海俞 114

大肠俞 114

关元俞 114

小肠俞 114

膀胱俞 115

中膂俞 115

白环俞 115

上髎 115

次髎 116

中髎 116

下髎 116

会阳 116

承扶 116

殷门 117

浮郄 117

委阳 117

委中 117

附分 117

魄户 118

膏盲 118

神堂 118

譩譆 118

膈关 119

魂门 119

阳纲 119

意舍 119

胃仓 120

肓门 120

志室 120

胞肓 120

秩边 120

合阳 121

承筋 121

承山 121

飞扬 121

跗阳 122

昆仑 122

仆参 122

申脉 122

金门 123

京骨 123

束骨 123

足通谷 123

至阴 124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130

27穴 130

足少阴肾经经穴分寸歌 130

涌泉 130

然谷 130

太溪 131

大钟 131

水泉 132

照海 132

复溜 132

交信 132

筑宾 133

阴谷 133

横骨 133

大赫 134

气穴 134

四满 134

中注 134

盲俞 135

商曲 135

石关 135

阴都 135

腹通谷 136

幽门 136

步廊 136

神封 136

灵墟 137

神藏 137

或中 137

俞府 137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 141

9穴 141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分寸歌 141

天池 141

天泉 141

曲泽 142

郄门 142

间使 143

内关 143

大陵 143

劳宫 144

中冲 144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147

23穴 147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分寸歌 147

关冲 147

液门 147

中渚 148

阳池 148

外关 148

支沟 149

会宗 149

三阳络 149

四渎 150

天井 150

清冷渊 150

消泺 150

臑会 150

肩髎 151

天髎 151

天牖 151

翳风 152

瘈脉 152

颅息 152

角孙 152

耳门 153

耳和髎 153

丝竹空 153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157

44穴 157

足少阳胆经经穴分寸歌 157

瞳子髎 157

听会 158

上关 158

颌厌 158

悬颅 158

悬厘 159

曲鬓 159

率谷 159

天冲 159

浮白 159

头窍阴 160

完骨 160

本神 160

阳白 160

头临泣 161

目窗 161

正营 161

承灵 161

脑空 162

风池 162

肩井 162

渊腋 163

辄筋 163

日月 163

京门 163

带脉 164

五枢 164

维道 164

居髎 165

环跳 165

风市 165

中渎 165

膝阳关 166

阳陵泉 166

阳交 166

外丘 167

光明 167

阳辅 167

悬钟 167

丘墟 168

足临泣 168

地五会 168

侠溪 169

足窍阴 169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174

14穴 174

足厥阴肝经经穴分寸歌 174

大敦 174

行间 174

太冲 175

中封 175

蠡沟 175

中都 176

膝关 176

曲泉 176

阴包 176

足五里 177

阴廉 177

急脉 177

章门 177

期门 178

第十三节 督脉 180

28穴 181

督脉经穴分寸歌 181

长强 181

腰俞 181

腰阳关 181

命门 182

悬枢 182

脊中 183

中枢 183

筋缩 183

至阳 183

灵台 184

神道 184

身柱 184

陶道 184

大椎 185

哑门 185

风府 185

脑户 186

强间 186

后顶 186

百会 186

前顶 186

囟会 187

上星 187

神庭 187

素髎 187

水沟 188

兑端 188

龈交 188

第十四节 任脉 191

24穴 191

任脉经穴分寸歌 191

会阴 192

曲骨 192

中极 192

关元 193

石门 193

气海 193

阴交 194

神阙 194

水分 194

下脘 194

建里 194

中脘 195

上脘 195

巨阙 195

鸠尾 195

中庭 196

膻中 196

玉堂 196

紫宫 196

华盖 197

璇玑 197

天突 197

廉泉 197

承浆 198

第十五节 奇穴 201

48穴 201

一、头颈部穴 201

四神聪 201

当阳 201

印堂 201

鱼腰 202

太阳 202

耳尖 202

球后 202

上迎香 202

内迎香 203

聚泉 203

海泉 203

金津 203

玉液 204

翳明 204

颈百劳 204

二、胸腹部穴 204

子宫 204

三、背部穴 204

定喘 204

夹脊 205

胃管下俞 205

痞根 206

下极俞 206

腰宜 206

腰眼 206

十七椎 206

腰奇 207

四、上肢部穴 207

肘尖 207

二白 207

中泉 208

中魁 208

大骨空 208

小骨空 208

腰痛点 208

外劳宫 208

八邪 209

四缝 209

十宣 209

五、下肢部穴 209

髋骨 209

鹤顶 210

百虫窝 210

内膝眼 210

膝眼 210

胆囊 210

阑尾 210

内踝尖 211

外踝尖 211

八风 211

独阴 211

气端 211

附:五版教材奇穴补遗 212

1.上明 212

2.鼻通 212

3.夹承浆 212

4.牵正 212

5.安眠 212

6.颈臂 213

7.三角灸 213

8.提托 213

9.结核穴 213

10.落枕穴 213

11.肩前(肩内陵) 213

12.臂中 214

13.环中 214

14.四强 214

15.里内庭 214

第五章 经穴部位总结 215

一、头部 215

二、面颊部 216

三、颈部 216

四、胸腹部 216

五、背腰部 217

六、胁肋部 218

七、上肢部 218

八、下肢部 219

第六章 刺法灸法概论 222

一、刺法灸法学定义 222

二、针法起源、形成和发展 222

三、灸法的起源和发展 223

四、拔罐法的起源和发展 224

第七章 毫针刺法 225

第一节 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保养 226

第二节 针刺练习 226

第三节 针前准备 227

第四节 毫针刺法及补泻 228

第五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234

第六节 针刺注意事项 235

第八章 《内经》、《难经》等论针法 238

第一节《内经》论针法 238

第二节 《难经》论针法 240

第三节 《金针赋》论针法 241

第四节 《针灸大成》论针法 242

第九章 灸法(附拔罐法) 244

第一节 常用灸法 244

第二节 艾灸注意事项和禁忌 246

第三节 拔罐法 247

第十章 其他针法 251

第一节 三棱针 251

第二节 皮肤针 253

第三节 皮内针 254

第四节 火针 254

第十一章 头针、耳针 256

第一节 头针 256

第二节 耳针 258

第十二章 电针、水针 265

第一节 电针 265

第二节 水针 267

第十三章 针灸治疗总论 269

第一节 脏腑经络证治 269

第二节 针灸的治疗原则 277

第三节 配穴处方 279

第十四章 针灸治疗各论 283

第一节 内科病证 283

一、中风 283

二、眩晕 285

三、头痛 288

四、面瘫 291

五、面痛 293

六、痹证(附坐骨神经痛) 295

七、漏肩风 299

八、落枕 300

九、腰痛 302

十、胁痛 303

十一、痿症 305

十二、痫症 307

十三、癫狂 308

十四、不寐 310

十五、郁证 312

十六、惊悸、怔忡 314

十七、疟疾 315

十八、感冒 317

十九、咳嗽 318

二十、哮喘 321

二十一、肺痨 324

二十二、呕吐 325

二十三、胃痛 327

二十四、腹痛 329

二十五、泄泻 330

二十六、痢疾 332

二十七、便秘 334

二十八、脱肛 336

二十九、脚气 337

三十、黄疸 338

三十一、癃闭 340

三十二、水肿 341

第二节 妇科病证 343

一、月经不调 343

二、痛经 346

三、经闭 348

四、崩漏 349

五、带下 352

六、胎位不正 353

七、滞产 354

八、乳少 355

九、阴挺 356

第三节 儿科病证 358

一、急惊风 358

二、遗尿 359

三、疳疾 360

四、小儿麻痹后遗症 362

五、顿咳 363

第四节 外科病 365

一、风疹 365

二、疗疮 366

三、痄腮 367

四、乳痈 368

五、乳癖 370

六、肠痈 371

七、痔疮 372

八、扭伤 374

九、落枕 375

十、肘劳 376

十一、腱鞘囊肿 377

十二、丹毒 377

十三、蛇丹 378

十四、瘰疬 379

十五、瘿气 381

十六、湿疹 382

十七、斑秃 384

十八、牛皮癣 385

第五节 五官科病证 386

一、目赤肿痛 386

二、麦粒肿 387

三、聤耳 389

四、耳鸣、耳聋 390

五、鼻渊 392

六、鼻衄 393

七、牙痛 394

八、咽喉肿痛 396

九、近视 397

十、眼睑下垂 398

十一、迎风流泪 399

十二、斜视 401

十三、青盲 402

十四、色盲 403

第六节 急症 404

一、晕厥 404

二、虚脱 404

三、高热 405

四、抽搐 406

五、急痛 407

六、出血 410

下编 自测助考 413

针灸经络复习题答案 413

一、A型题 413

二、B型题 417

三、D型题 419

四、C型题 420

五、K型题 421

六、X型题 422

针灸经络复习题答案 424

针灸腧穴复习题 425

一、A型题 425

二、B型题 430

三、D型题 432

四、X型题 434

五、填空题 437

六、问答题 438

七、名词解释 439

八、判断题 439

针灸腧穴复习题答案 440

针法灸法复习题 446

一、A型题 446

二、B型题 448

三、D型题 451

四、X型题 452

五、简答题 453

六、填空题 454

七、论述题 454

针法灸法复习题答案 455

针灸治疗复习题 459

一、A型题 459

二、B型题 470

三、D型题 476

四、X型题 483

五、问答题(附病例分析40例) 489

六、简答题 493

七、填空题 494

针灸治疗复习题答案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