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族史及遗传学研究 1
第一节 阴、阳性症状的家族史和遗传学差异 1
一、临床现象学引出遗传异质性概念 1
二、双生子研究 3
三、家系调查研究 4
四、临床比较研究 6
五、遗传效应及方式比较 8
第二节 家族史对精神分裂症现象学的影响 10
一、家族性和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界定 10
二、家族性与散发性或先天性与成年发作性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1
三、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有关变量的差异 12
四、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学的因子分析 14
第三节 家族史对精神分裂症生物学的影响 15
一、脑结构 16
二、神经系统软体征 17
三、神经介质 18
四、脑生物电活动 19
五、眼球运动障碍 20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家族史对心理学的影响 21
一、一级亲属的研究 21
二、家族性与散发性病人的对比研究 25
第五节 再分析方法的结果 27
一、再分析法评定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差异 27
二、有无家族史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比较 29
三、再分析方法的讨论 30
第六节 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31
一、经典遗传学研究 32
二、分子遗传学研究 35
三、总结与展望 46
第一节 细胞免疫研究 48
第二章 精神分裂症的免疫学研究 48
一、NK细胞 49
二、淋巴细胞亚群 50
三、淋巴细胞转换率 51
四、淋巴因子 52
五、人类白细胞抗原 54
第二节 体液免疫研究 55
一、自身抗体 55
二、抗脑抗体 56
三、免疫球蛋白 57
四、补体 58
第三节 免疫学变化与阴、阳性症状的关系 58
一、淋巴细胞亚群与症状学的关系 59
二、淋巴细胞转换率与症状学的关系 59
四、免疫球蛋白与症状学关系 60
三、淋巴因子与症状学关系 60
五、自身抗体与症状学关系 61
第四节、精神分裂症病毒感染假说 62
一、间接证据 62
二、病理机制 63
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的免疫治疗 65
第三章 神经生物化学 68
第一节 中枢胆碱能递质系统 68
一、死后脑组织研究 68
二、脑脊液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测定 69
三、与睡眠有关的研究 70
四、与认知功能有关的研究 71
五、药理学研究 72
六、Ach和DA神经元的相互作用 72
第二节 γ-氨基丁酸递质系统 73
七、可能的生化机制 73
一、GABA与GABA受体 74
二、死后脑组织的研究 75
三、脑脊液中GABA含量的研究 76
四、药理学研究 77
五、GABA-DA递质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78
第三节 谷氨酸及其神经毒性 80
一、谷氨酸的一般概念 80
二、谷氨酸作用的受体 81
三、兴奋性毒性的概念 81
四、GIu的神经毒性的机制 82
五、 DA-GIu失衡假说 83
六、GIu的神经毒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发展 87
一、意义 90
第四节 色氨酸与其竞争性氨基酸比值 90
二、研究 91
第五节 神经肽 93
一、神经肽种类 93
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94
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F) 96
四、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或SS) 98
五、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 100
六、后叶加压素(vasopressin,VSP或AVP) 102
七、P物质(SP) 103
八、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optide,VIP) 105
九、神经降压肽(neurotensin,NT) 107
十、内啡肽(endorphin) 108
十一、神经肽Y 111
第六节 催乳素 114
一、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PRL基础水平比较 114
二、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PRL分泌节律的变化 116
三、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PRL对阿扑吗啡反应比较 117
四、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PRL对d-芬氟拉明冲击试验的反应 119
五、慢性精神分裂症PRL对M-氯苯基哌嗪(mCPP)的反应 121
六、精神分裂症PRL对神经松弛剂(NLP)的反应 122
第七节 必需脂肪酸和前列腺素 124
一、必需脂肪酸和前列腺素 124
二、精神分裂症的EFAs研究 126
三、PGs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 128
四、PGs及EFAs与精神分裂症治疗学 135
五、精神分裂征的PGs假说及修正 139
六、PGs与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 142
七、总结 144
一、问题的提出 145
二、现存的一些公认的根据 145
第八节 精神分裂症的细胞凋亡假说 145
三、细胞凋亡概述 147
四、精神分裂症与细胞凋亡调控的相关因素的重要证据 149
五、神经元凋亡对精神分裂症的解释 154
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影像学 159
第一节 结构性和功能性脑影像研究 159
一、结构影像学研究 160
二、功能影像学研究 166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 171
一、神经影像学在分裂症研究中的地位 172
二、精神分裂症的脑结构异常 173
三、精神分裂症的脑功能异常 187
四、认识与评价 195
第五章 脑生物电活动 200
第一节 自发脑电活动 200
一、普通EEG 201
二、脑电图计算机分析 204
三、脑电地形图(BEAM) 209
四、睡眠脑电图 212
第二节 脑诱发电位 219
一、感觉诱发电位 220
二、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 223
三、伴随负变化 227
四、感觉节制与P5O 230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物对脑生物电影响及疗效预测 232
第六章 神经心理学 234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心理学概述 234
第二节 神经心理学与额叶功能及临床特征 236
一、研究策略 236
二、症状的侧化与定位 237
三、实验研究结果 238
四、威期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研究 241
第三节 神经心理学与颞叶功能及临床特征 243
一、颞叶功能的神经心理学指标 243
二、相关指标的研究 244
第四节 神经心理学与脑室扩大及临床特征 250
一、脑萎缩对神经心理学的影响 251
二、神经心理学损害与阴、阳性症状的关系 253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与非心理因素 255
第一节 性别 255
一、阴、阳性症状的性别差异 255
二、阴、阳性症状性别差异的可能性机制 259
第二节 年龄 262
一、不同年龄阶段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 262
二、早发性与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264
一、文化影响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形式 265
三、多因素分析 265
第三节 文化 267
二、文化影响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内容 270
三、精神分裂症病程中的文化因素 272
第八章 精神分裂症与心理因素 275
第一节 人格 275
一、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的几种人格障碍 275
二、精神分裂症人格特征和人格类型 278
三、精神分裂症人格特征与症状学关系 282
四、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人格特征的比较 284
第二节 应付方式 285
一、应付的评估 286
二、精神分裂症应付研究 290
第三节 紧张刺激 299
一、紧张刺激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299
二、精神分裂症的生活事件的其他方面 301
三、紧张刺激与阳性症状的某些关系 303
四、心理因素对阴性症状影响 304
五、Ⅰ、Ⅱ型精神分裂症生活事件比较 306
第九章 精神病理学:描述与评价 307
第一节 妄想 307
一、妄想界定及分裂症的妄想特征 307
二、精神分裂症妄想的评估 313
三、关于妄想的解释 316
第二节 幻觉 319
一、幻觉定义 319
二、精神分裂症的幻觉特征 320
三、几种应该区别的现象 323
四、幻觉的评估 324
五、关于幻觉的其他方面 328
六、幻觉产生的基础 329
一、思维形式障碍的概念 332
第五节 思维形式障碍 332
二、思维形式障碍的评价 333
三、思维形式障碍的划分 336
四、思维形式障碍与语言学研究 337
第四节 情感障碍 340
一、临床概念 341
二、临术评定 343
三、情感淡漠与情绪抑郁 346
第十章 精神病理学:描述与分类 348
第一节 自知力 348
一、自知力的概念和维度 349
二、自知力的量表检查 352
三、自知力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意义 355
四、自知力的划分 358
第二节 自杀 359
一、精神分裂症自杀的流行病学 360
二、精神分裂症自杀的相关因素 362
三、精神分裂症的自杀动机 366
四、精神分裂症自杀的评估和预测 371
五、精神分裂症自杀的治疗 375
第三节 精神病理学的归类与划分 377
一、几种归类结果 377
二、归类方法的解释 380
三、某些一级症状的归属 382
第四节 亚型的两维划分 383
一、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 384
二、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 385
三、克雷丕林型与非克雷丕林型精神分裂症 386
四、先天性与成年发作性精神分裂症 387
五、偏执型与非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388
六、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 389
第十一章 家庭及社会研究 391
第一节 家庭病理学 391
一、几种家庭病理现象 392
二、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病理学研究 398
三、精神分裂症家庭病理学评估 402
第二节 情感表达 407
一、精神分裂症EE研究结果 407
二、EE对复发的解释 413
第三节 社会功能 422
一、社会功能评定内容 422
二、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 423
三、相关因素分析 424
四、社会功能与阴、阳性症状的关系 425
第四节 家庭干预 426
一、家庭干预的策略与内容 427
二、干预措施 429
三、家庭干预效果评定 430
第五节 社交技能训练 433
一、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明显的社交障碍 433
二、精神分裂症社交障碍的有关理论 434
三、社交技能训练 435
四、效果评估 437
五、缺陷与非缺陷型分裂症对社交技能训练的差异 441
第十二章 我国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研究现状及进展 442
第一节 阴性、阳性症状理论介绍 442
第二节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生物学研究 444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临床研究 447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治疗学研究 450
第五节 阴性、阳性症状与家族史及其他研究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