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编 诗歌创作 17
一 概述 17
二 在探索的道路上 27
三 艾青、田间的创作道路 34
四 李季、闻捷的诗 41
五 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诗人 51
六 李瑛、公刘的诗 68
七 郭小川、贺敬之的诗 77
八 旧体诗和《毛主席诗词》 87
九 少数民族诗人和民间叙事诗 94
十 新时期的诗歌创作(一) 101
十一 新时期的诗歌创作(二) 111
第二编 散文与报告文学创作 122
一 概述 122
二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129
三 刘白羽的散文 134
四 杨朔的散文 140
五 秦牧的散文 145
六 吴伯箫及其他散文作家 152
七 巴金、冰心的散文 175
八 徐迟、黄钢的报告文学 182
九 刘宾雁及其他报告文学作家 189
第三编 戏剧创作 199
一 概述 199
二 农村题材的戏剧创作 207
三 军事题材的戏剧创作 215
四 工业题材的戏剧创作 222
五 老舍的剧作与京华风俗戏 226
六 六十年代初期的话剧创作 236
七 新歌剧的发展道路 243
八 喜剧在探索中前进 248
九 独幕话剧创作 254
十 历史剧的创作 259
十一 少数民族斗争生活的画卷 268
十二 历史杰出人物颂歌 272
十三 社会问题戏 281
十四 改革与话剧创作 286
第四编 小说创作(上) 296
一 “十七年”短篇小说创作概述 296
二 在新生活面前 303
三 革命斗争历程的记录 310
四 农村题材的短篇和李准、王汶石的创作 319
五 赵树理与山西作家的短篇小说 330
六 五十年代中期的短篇小说 339
七 工业题材短篇的成绩和问题 346
八 风格多样化与茹志鹃的创作 354
第五编 小说创作(中) 360
一 “十七年”中、长篇小说创作概述 360
二 《保卫延安》与建国初期的长篇小说 364
三 赵树理的《三里湾》与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371
四 五十年代工业题材的中长、篇小说 379
五 《青春之歌》与《小城春秋》 390
六 《红日》与《林海雪原》 399
七 梁斌的《红旗谱》 408
八 柳青和他的《创业史》 417
九 抗日战争的装丽画卷 428
十 《三家巷》、《苦斗》及其讨论 438
十一 悲壮的史诗《红岩》 449
十二 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长篇小说 458
十三 历史小说《李自成》 468
第六编 小说创作(下) 479
一 新时期小说创作概述 479
二 伤痕文学与反思小说 486
三 文学的解放与王蒙的小说创新 493
四 农民命运曲与高晓声的小说 500
五 苦难历程上的跋涉者--张贤亮与从维熙的小说 507
六 工业和城市生活的变秦曲 514
七 军旅文学的新拓展 525
八 张洁、谌容、宗璞的小说创作 533
九 崛起的青年作家群 542
十 新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 549
后记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