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吴黎平 1
自传 1
序 崔月犁 1
十、方书论述 3
孔伯华先生传略 3
医论选粹 15
论中医学与中医教育 15
评人论著 16
一、刘河间之医学成就 16
二、朱丹溪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 17
三、吴又可与“温病”识略 19
四、《素可》求解 20
五、《难经》考 26
六、《神农本草经》之我见 27
七、《伤寒杂病论》之识用体验 29
八、论《甲乙经》 32
九、《????》?识 32
十一、读书余论 37
十三、韩?和撰《伤寒微皆》之紫???失 38
十二、巢氏《诸病原理论》?识 38
十四、《明堂灸经??铜人针灸经》论? 39
论临证要则 40
一、论治病必求其本 40
二、论祛邪与扶正 41
三、论知时变则不庸 42
四、论两纲六要不能平列 43
五、论脉 45
一、心病说 47
论脏腑及脏腑病 47
二、肝病论 49
三、脾病论 51
四、肺病解 53
五、肾病说 54
六、心包络病辨 56
七、胆病说 57
八、胃病说 59
九、小肠病说 61
十、大肠病说 62
十一、膀胱病说 63
十二、三焦病辨 64
十三、命门病辨 67
论温湿病 69
一、伤寒与温病之辨 69
二、论温热病之传变 70
三、温疫证治 70
四、论外感温热病因 76
五、温病与湿温 77
六、湿热何其多 79
一、痢疾证治 82
论杂病 82
二、答王静斋关于肺痨病之问 87
三、中风说 92
论方药 95
一、医方总论 95
二、石膏药性辨 96
三、关于药用金箔之我见——答中央卫生部问 98
医案存真 101
内科病案 101
一、温热病 101
二、外感 122
三、疟疾 148
四、中风 153
五、口眼歪斜 179
六、抽搐 181
七、厥闭 184
八、神志病 187
九、心悸 202
十、不寐 204
十一、痹证 208
十二、眩晕 227
十三、头痛 262
十四、咳喘 269
十五、水饮 291
十六、黄疸 302
十七、胁痛 306
十八、症瘕积聚 311
十九、水肿 317
二十、噎食反食 321
二十一、胃脘痛 324
二十二、胀满 330
二十三、呕逆 332
二十四、吐利 334
二十五、泄泻 336
二十六、痢疾 349
二十七、便秘 359
二十八、血证 360
二十九、消渴 373
三十、遗精 377
三十一、脱发 379
三十三、牙龈肿痛 380
三十二、足跟痛 380
三十四、牙龈出血 384
三十五、耳聋 385
三十六、口疮 386
三十七、口唇肿裂 386
三十八、瘰疬痰核 387
三十九、风饼 391
四十、浮肿 392
四十一、疝 393
四十二、药毒中络 394
儿科病案 396
一、外感 396
二、咳喘 407
三、温暑湿燥热 421
四、温症 437
五、温毒发颐 438
六、痘疹 440
七、惊风抽搐 447
八、瘰疬 455
九、疳积 456
十、虫证 459
十一、停滞 462
十二、呕吐 465
十三、泄泻 468
十四、痢疾 472
十五、头痛 479
十六、眼病 481
十七、耳病 484
十八、口齿咽喉病 484
十九、衄血 便血 487
二十、尿频 遗尿 茎肿 488
妇科病案 490
一、痛经 490
二、闭经 498
三、经水先期 506
四、经水后期 508
五、经水不调 510
六、倒经 512
七、月经过多 513
八、崩漏 519
九、带下 530
十、恶阻 533
十一、胎嗽 537
十二、子淋 538
十三、胎漏 539
十四、流产 542
十五、脘腹痛 544
十六、滑泻 545
十七、外感 546
十八、恶露不绝 547
十九、儿枕痛 548
二十、杂病 549
外科病案 558
一、内痈 558
二、肺痈 559
三、脘痛 561
四、肠痈 564
五、乳痈 乳聚 乳核 565
七、腋痈 572
六、耳痈 572
八、疮疖癖 574
九、粟疮 578
十、湿疮 湿毒 581
十一、蛇头疔 582
十二、鼻痔 583
十三、痔漏 584
十四、游丹 586
十五、风包 风疹 587
编后记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