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汪曾祺序 1
第一章 脸谱 1
兰陵王的子孙 2
脸谱大观 5
自序 6
广义的脸谱 9
卷首诗·《梨园杂吟》(九首) 13
扮相·动作·戏箱 14
胆怯的“揉脸” 18
要脸谱,先要“脸谱化” 21
第二章 虚拟 25
理不清的动作 26
戏曲源头话虚实 31
“统带全局”的金钥匙 36
《逍遥游》的联想 40
实处用力,虚处反而更妙 45
贵在传神与神不宜多 51
第三章 折子戏 57
鼎足三分的《二进宫》 58
白天“打”黑夜的《三岔口》 62
看不见水的《秋江》 66
认识世界与自我表现的统一 71
折子戏的分类组合 75
“光芒照后贤”的特殊生命状态 80
第四章 “角儿” 85
听戏听“角儿” 86
第一个“角儿群体” 90
且说“京角儿” 94
“角儿”与畸形繁荣 98
“角儿”的进退维谷 104
与“角儿”相处之道 108
第五章 流派 113
中国戏曲的独特标志 114
典型解析——梅派的形成 118
习惯于“打对台” 122
流派·宗派·学派 126
表演艺术流派接近尾声 130
“赵州桥”与“立交桥” 135
第六章 男旦 141
“狎邪游”的副产品 142
扭曲的《玉堂春》 144
坤旦的“挑战” 148
男旦仍有优势 153
性文化面面观 159
“红灯区”·“绝缘层”·“过来人” 163
第七章 口传心授 167
名师与明师 168
刻模子就得“死” 171
“跟”后台的妙用 175
睡不着的后半夜 179
扇子、筷子、大烟枪 185
个体传承与系统论 189
第八章 韵味儿 193
演戏三境界 194
从运笔规则说起 197
古典艺术方有的一种极致 200
恰似无形却有质量的灵魂 202
广义的韵味儿 205
俯拾即是与调整心态 210
总论 幼而失学的经典之作 215
奇怪而又合理的文化现象 216
程式即是文化 220
音乐最能显现天才 224
意会与言传 227
“文人文化”及其“骄子” 231
创建呈系统状态的“戏人文化” 236
后记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