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价值论若干问题的探讨(代前言) 1
一、关于商品和要素使用价值的定义及其边际变化的理论思考 4
二、关于商品价值边际递增的理论思考 4
三、关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是构建供求均衡论的理论思考 6
四、关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及非物质产品能否成为商品的理论思考 8
五、关于物化劳动也有生产力、也能创造价值的理论思考 11
第一章 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与发展 14
一、亚当·斯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4
二、大卫·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7
三、卡尔·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的认识与发展 19
四、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思考 21
第二章 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边际变化的规律 27
一、消费者需要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7
二、使用价值具有边际递减的性质 31
三、体现在商品使用价值中的有用劳动 35
四、消费者愿意按边际使用价值支付价格 36
五、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弹性 38
六、消费者对使用价值的理性选择:消费者均衡 42
一、生产者追求的是个别价值的最小化 46
第三章 商品的价值及其边际变化的规律 46
二、生产者产出的边际递增性由要素使用价值的边际递减性决定 49
三、要素使用价值的边际递增性决定生产成本的边际递增性 52
四、商品的供给价格由它的边际价值所决定 54
五、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弹性理论 56
第四章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运动规律 64
一、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边际变化规律是构建市场均衡论的基础 65
二、构建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理论的价值基础 67
三、构建完全垄断市场均衡理论的价值基础 72
四、构建垄断竞争市场均衡理论的价值基础 75
五、劳动的二重性以及由它决定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构建市场竞争规律的理论基础 78
第五章 要素使用价值及其边际变化规律 82
一、生产者需求的是要素的使用价值 83
二、要素的使用价值是边际递减的 85
三、生产者按要素的边际使用价值支付要素的价格 87
四、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理论依据 91
五、要素需求量的变化规律 95
第六章 要素价值及其增值特性 99
一、要素的价值及其增值特性 9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备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 102
三、要素所有者决定要素供给价格的行为特征 109
四、资本价值的边际递增性是由要素使用价值的边际递减性决定的 114
第七章 要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运动规律 118
一、要素供求价格决定及其均衡的价值论基础 119
二、要素市场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价值论基础 121
三、一般均衡论在市场分配中的积极作用 126
四、要素分配的市场实现必须具备的条件 130
第八章 国民收入循环运动中的价值矛盾 135
一、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价值矛盾 135
二、国民收入支出中的价值矛盾 138
三、国民收入循环运动中的价值矛盾 142
四、我国国民收入循环运动中的价值矛盾 147
第九章 经济周期运动中的价值矛盾 153
一、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一种分离的因素论的理论 154
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是一种动态化的、有机联系的因素论的理论 157
三、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价值矛盾 160
四、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价值矛盾 165
第十章 通货膨胀过程中的价值矛盾 171
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过程中的价值矛盾 172
二、成本推进通货膨胀过程中的价值矛盾 174
三、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过程中的价值矛盾 177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过程中的价值矛盾 179
五、通货膨胀过程的价值矛盾对经济的影响 182
六、我国通货膨胀的价值矛盾 184
第十一章 失业过程中的价值矛盾 190
一、传统经济学的失业理论未能揭示失业过程中的价值矛盾 191
二、现代经济学的失业理论也未阐释失业过程中的价值矛盾 195
三、我国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说到底是由价值矛盾引起的 200
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价值关系协调是衡量就业是否充分的标准 205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价值矛盾 209
一、价值关系协调是资本良性循环的条件,从而也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210
二、劳动力和资本的价值与价格、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对资本循环的经济增长的影响 213
三、经济结构通过价值机制的作用对资本循环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217
四、理顺价值关系,促进经济增长 220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价值关系的协调 226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应该使价值关系协调 227
二、宏观财政政策要立足于解决经济运动中的各种价值矛盾 232
三、宏观货币政策要立足于货币价值运动与商品价值运动的相互协调 236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能够更好地协调价值关系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