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二、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5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7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9
第一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12
第一节 商品和货币 12
一、商品 12
二、货币 19
三、价值规律 26
第二节 资本和剩余价值 29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29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34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39
四、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45
第三节 资本积累 49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49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52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59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61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61
第二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61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64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67
一、资本周转及资本周转速度 67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69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 71
第三节 社会资*的再生产 74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74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76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80
四、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85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88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88
第一节 价值、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 88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89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93
第二节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94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94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 97
三、资本主义地租 99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02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02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05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 107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10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 110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及其新发展 110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114
三、资本输出 116
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分割世界 117
五、帝国主义列强从领土上分割世界 119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120
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120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巨大发展和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新变化 122
三、国家调节经济作用的加强 127
四、工人物质生活的提高及工人参与管理 130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32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性或垂死性 136
三、垄断资本主义灭亡的规律性 1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44
一、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44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4
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45
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道路 148
四、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历史条件 1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9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 159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161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164
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68
五、正确认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出发点和客观依据 171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 173
一、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173
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175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或腐朽份 18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他经济形式 183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制关系的改革 188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涵义及其内部关系 188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191
三、承包经营责任制 194
第七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03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203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计划发展 204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 206
四、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特点 210
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212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意义 212
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要条件 21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和竞争 215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的特点 215
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216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 218
第八章 社会主义生产实质 2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和内涵 222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 222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 224
一、有计划地增加社会劳动量 229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229
二、不断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230
三、自觉地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32
四、不断提高经济益效 23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37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238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 241
第九章 社会主义流通 24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244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性质和作用 244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和体制 247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 250
四、自觉利用价值规律调节商品流通 2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252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 253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和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信贷与银行 258
一、社会主义的信贷 258
二、社会主义银行 26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 265
一、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意义 265
二、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66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和消费 27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271
一、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271
二、社会主义国民政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273
三、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2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财政及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279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 279
二、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 280
三、财政收支平衡 281
四、财政体制改革 283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的客观依据 2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285
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286
三、社会主义初就以段的其他分配形式 292
四、防止和纠正社会分配不公 29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消费 295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 295
二、科学地组织和指导社会主义消费 298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和经济运行机制 3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再生产 303
一、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特征和类型 303
二、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307
三、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3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管理 316
一、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宏观管建的必要性 317
二、社会主义经济宏观管理的主要内容 318
三、社会主义宏观管理的手段及其运用 320
四、转变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 3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 324
一、经济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功能 324
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329
第一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336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33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336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3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344
一、对外贸易 344
二、利用外资 346
三、引进先进技术 348
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349
五、对外经济援助 351
第三节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353
一、经济特区 353
二、沿海开放城市 355
三、沿海开放地区 356
第四节 总结经验,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57
一、有秩序地推进和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357
二、积极扩大出口贸易,提高创汇能力 358
三、加强对进口的管理,进口的重点放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必要的关键设备上 360
四、坚决地有步骤地改革外贸体制 361
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利用外资 363
结束语 365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和面临的现实 365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和总趋势 37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75
后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