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微生态学的概念 1
第二节 微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1
第三节 微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5
第四节 植物微生态学 7
第二章 植物微生态学 10
第一节 植物病害保护发展史 10
第二节 植物微生态学的发展 11
第三节 微生态学的层次及关系 15
第四节 植物微生态系的基本特征 18
第三章 植物微生态学基础 21
第一节 植物微生态空间 21
第二节 植物微生态组织 23
第三节 植物微生态动力学 27
第四章 植物微生态中微生物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 37
第一节 微生物种群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37
第二节 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38
第五章 植物微生态系中微生物与寄主的关系 48
第一节 植物根部微生物 48
第二节 植物内生微生物 53
第三节 植物叶围与叶面的微生态系 56
第四节 植物体围(气围)与体表微生态系 59
第五节 花器、果实和种子的微生态系 61
第六节 植物微生态系中的生物相互关系实例 64
第六章 微生态环境 72
第一节 微生态环境的概念 72
第二节 微生态环境的层次 73
第三节 微生态环境的内容 75
第四节 微生态环境的平衡 75
第五节 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82
第一节 微生态调控的概念 84
第七章 微生态调控 84
第二节 微生态调控的产生与发展 87
第三节 微生态调控与其它防治措施的关系 87
第八章 调控植物微生态系统的应用技术 89
第一节 调节植物微生态系统的指导思想 89
第二节 调控植物微生态系统的原则 90
第三节 调控植物微生态系统的目标和措施 91
第九章 微生态制剂 98
第一节 生态制剂的概念和历史 98
第二节 微生态制剂的生态效应 100
第三节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101
第四节 植物微生态制剂——益微(增产菌) 104
第五节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与展望 109
第十章 植物微生态制剂——益微 111
第一节 益微的概况 111
第二节 益微的作用机理 114
第三节 益微的应用 119
第四节 益微的推广 122
第五节 增产菌联合体开辟了农技推广的新途径 127
第十一章 微生态制剂的传播(推广) 128
第一节 农业推广的历史 128
第二节 我国目前的农业推广工作 129
第三节 微生态制剂推广的特点 132
第十二章 微生态同农业生态关系 133
第一节 生态学及其分支 133
第二节 农业生态同植物微生态学的关系 134
第三节 植物微生态学与持续农业的关系 137
第十三章 分子微生态学 140
第一节 分子微生态学的前景与发展 140
第二节 分子微生态学与生物技术 144
第三节 益微工程菌 148
第一节 植物免疫微生态学的产生 150
第十四章 植物免疫微生态学 150
第二节 植物体内共生微生物群的免疫反应 151
第三节 病原菌与植物体的免疫反应 152
第四节 植物微生态学固有的抗病因素 153
第五节 植物的获得免疫性 155
第六节 植物微生态因素对植物免疫作用的影响 156
第七节 植物的诱导抗性的生态环境及其复杂性 157
第十五章 动物微生态学 160
第一节 动物微生态学概念 160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学发展简史 161
第三节 基础微生态学 162
第四节 各类动物微生态学 164
第五节 动物微生态工程 169
第十六章 医学微生态学 170
第一节 医学微生态学的发展 170
第二节 系统微生态学 171
第三节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 175
第四节 医学微生态工程 178
第十七章 植物微生态学的展望 181
参考文献 185
BMPandBMPSystemicEngineering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