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经济体制模式转换的内在根据 1
第一章 科技、经济、人口的循环与跃迁 1
第一节 三重模式循环转换律 2
第二节 三重模式转换机制 10
第二章 三重模式循环转换的一般前提 22
第一节 科技进步对生产力发展的首次效应 22
第二节 科技进步对生产力发展的二次效应 29
第三节 科技进步对生产力发展的三次效应 37
第四节 科技进步对生产力发展效应图解 43
第三章 三重模式循环转换的基础 45
第一节 生产力的量变、质变与关节点 45
第二节 生产要素、生产规模的转换与生产力系统的循环跃迁 51
第三节 生产力循环转换的非平衡性 58
第四节 不同循环期生产力状况比较之图解 60
第四章 三重模式循环转换的动力 60
第一节 科技进步的动力 61
第二节 三重模式循环转换的动力 68
第二篇 经济体制模式转换的关键 76
第五章 西方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挑战 76
第一节 比较经济学传统学派的所有制观 76
第二节 现代比较经济学的趋同说 81
第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公有制的理论预测与列宁建立二元公有制棺式的初步试验 89
第一节 坚持科学的所有制理论 8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理论预测 96
第三节 列宁建立二元公有制模式的初步试验 102
第七章 传统所有制模式的确立及弊端 109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终结与传统公有制模式的最终形成 110
第二节 传统所有制模式形成的依据及其弊端 115
第八章 传统所有制模式的转换 131
第一节 农村产权清晰化的改革 132
第二节 城市经济所有制模式的转换 134
第三篇 经济体制模式转换的基础 141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主要运行模式概览 141
第一节 传统的集中计划经济运行模式 141
第二节 市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 142
第三节 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模式 146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不同运行模式要素比较 148
第一节 目标模式比较 148
第二节 决策模式比较 151
第三节 动力模式比较 156
第四节 信息模式比较 162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 164
第一节 对机制的一般考察 164
第二节 对经济机制的考察 166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考察 16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机制转换的原则及基础 174
第五节 社会主义经济机制转换链 177
第四篇 对模式转换阶段若干对策选择的思考 188
第十二章 楼式转换阶段的宏观控制 188
第一节 社会总投资的宏观控制 189
第二节 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 201
第三节 社会总需求的宏观控制 214
第四节 物价—工资关系的宏观调节 226
第十三章 模式转换与科技进步 253
第一节 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的挑战 253
第二节 科技发展方向选择 259
第三节 模式转换与技术改造 264
第十四章 模式转换阶段若干改革对策选择 273
第一节 模式转换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观 273
第二节 模式转换与横向经济联合和企业集团的兴起 283
第三节 模式转换与结构调整 298
第四节 模式转换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322
第十五章 模式转换与人的发展 336
第一节 人的发展与人力投资 336
第二节 人的发展与走出脑体倒挂困境 344
第三节 人的发展与扫除文盲 368
第四节 人的发展与人口迁移和城市化 385
第五节 人的发展与环境移民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