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思奋,刘能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4705306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导论 1

第一章 计划学的研究对象 5

第一节 计划学的性质 5

一、计划与计划学 5

二、计划学是一门应用经济科学 17

三、计划学与其他经济科学的关系 18

第二节 计划学的研究对象 20

一、计划学的研究对象是有计划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性 21

二、计划学的理论基础 23

三、计划学的作用和任务 26

第三节 计划学的科学体系 28

一、划分计划学科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28

二、计划学的体系 29

三、计划学的研究方法 30

第二章 计划的形式与体系 32

第一节 计划的管理 32

一、计划的管理 32

二、计划的形式 34

三、计划指标 39

第二节 计划体系 46

一、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47

二、中央计划、地方计划和基层计划 52

三、流通计划、生产计划、分配计划和消费计划 54

四、经济发展计划、科技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 58

五、人力计划、物力计划、财力计划 61

一、计划方法的一般理论基础 65

第三章 计划方法 65

第一节 计划方法的理论基础 65

二、计划方法的方法论基础 69

第二节 平衡法 72

一、平衡法是计划的基本方法 73

二、综合平衡和综合平衡法 75

三、平衡法的表现形式 78

第三节 计划的其它方法和工作程序 84

一、计划的其他方法 84

二、计划的工作程序 90

第四章 计划信息 93

第一节 计划信息的作用和分类 93

一、计划信息的概念 93

二、计划信息的特征 94

三、计划信息的作用 95

四、计划信息的分类 97

第二节 计划信息处理的内容和要求 99

一、计划信息处理的内容 99

二、计划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 103

第三节 完善现有的计划信息系统 106

一、完善现代化计划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06

二、完善现代化计划信息系统的原则 107

三、逐步建立完善现代化的计划信息系统 112

第五章 计划预测 115

第一节 计划预测的作用和分类 115

一、计划预测的意义 115

三、计划预测在计划管理中的作用 117

四、计划预测的分类 118

第二节 计划预测的原则和程序 120

一、计划预测工作的原则 120

二、计划预测的程序 123

第三节 直观法 124

一、专家意见法 125

二、主观概率法 127

三、前导指标预测法 130

四、弹性分析预测法 132

第四节 外推法 135

一、移动平均法 136

二、指数平滑法 139

三、线性趋势预测 139

第五节 因果预测法 146

一、回归分析的一般概述 147

二、回归分析法 148

第一节 计划综合平衡的意义 154

一、什么是计划综合平衡 154

第六章 计划综合平衡 154

二、计划综合平衡的基本职能 155

三、计划综合平衡的内容156 第二节 计划综合平衡的原则与类型 157

一、综合平衡的原则 157

二、综合平衡的类型 159

第三节 计划综合平衡工具 164

一、计划综合平衡的表式工具 164

二、计划综合平衡的图式工具 165

三、计划综合平衡的数学工具 167

第四节 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平衡 168

一、计划综合平衡内容体系的基本轮廓 168

二、人财物力资源各自的平衡配置 170

三、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的统一平衡 174

第一节 计划决策的内涵和特点 178

一、传统决策理论与现代决策理论 178

第七章 计划决策 178

二、计划决策的涵义和特点 179

三、计划决策的分类 180

四、计划决策的原则门 181

第二节 有效决策的要素 183

一、科学的计划决策程序 183

二、有效的决策标准 186

三、计划决策的基本原则 187

四、优秀的决策者 189

第三节 计划决策的一般方法 190

一、差量分析法 190

二、量、本、利分析法 192

三、线性规划法 196

四、期望值优选法 198

五、决策树法 201

六、最大最小收益值法 204

七、最大最小后悔值法 205

第四节 投入产出法 206

一、投入产出法的特点 207

二、投入产出表的分类 208

三、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 208

四、投入产出法在计划决策中的作用 211

第五节 计划评审方法 212

一、网络图的几个基本概念 213

二、网络图绘测 213

三、网络时间的计算 214

四、网络的优化技术 218

第六节 增量分析 224

一、增量分析的基本概念 224

二、增量分析在计划决策中的应用 225

第一节 计划任务的落实 229

一、计划的分解和下达 229

第八章 计划的实施 229

二、计划落实的措施 231

第二节 计划的调节 236

一、计划调节及其作用 236

二、计划调节手段 239

第三节 计划实施的检查和评价 242

一、计划检查和评价的作用 242

二、检查和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243

三、检查和评价的方法 246

四、加权平均法 249

第一节 计划与发展战略 255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与特点 255

第九章 经济发展战略 255

二、经济发展战略是制定计划的总依据 257

三、国际上几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259

第二节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262

一、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 262

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266

第三节 发展战略的制定 273

一、战略指导思想 273

二、战略目标的制定 275

三、战略重点的选择 277

四、战略对策的制定 279

一、经济增长速度的内涵 287

第一节 经济增长速度的意义 287

二、经济增长速度的意义 287

第十章 经济增长速度 287

第二节 影响增长速度的因素 288

一、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外部因素分析 289

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具体内部因素分析 291

第三节 增长速度的适度性 292

一、适度增长速度的内涵 292

二、拟定适度增长速度的原则 294

第四节 确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方法 297

一、因素分析法 297

二、系数法 298

三、产供销综合测算法 299

第一节 比例关系的作用与分类 300

一、比例关系的内涵 300

第十一章 比例关系 300

二、比例关系的作用 301

三、比例关系的分类 302

第二节 两种生产的比例关系 304

一、两种生产的辩证关系 305

二、劳动力生产与全部物质生产的比例关系 306

三、全部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 310

第三节 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比例关系 312

一、经济、社会、科技的辩证关系 313

二、合理比例关系的标志 314

三、调整三者比例关系的原则 315

第四节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316

一、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的意义 316

二、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影响因素 319

三、调整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321

第一节 经济效益的意义 326

一、经济效益的概念 326

第十二章 经济效益 326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331

第二节 经济效益的评价 333

一、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 333

二、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 338

三、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 339

四、经济效益评价的时期 340

五、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341

一、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决策 346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提高科技成果的作用 346

第三节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346

三、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理顺供产销关系 347

四、正确处理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关系,有计划地推行技术进步 348

五、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社会资源 349

六、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和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349

七、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促使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 350

八、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350

第四节 速度、比例、效益的统一 351

一、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关系的重要意义 351

二、速度、比例、效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53

三、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关系的原则 355

二、计划预测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