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肿瘤的流行病学 1
第一节 肿瘤在生物界的分布 1
一、植物的肿瘤 1
二、动物的肿瘤 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5
一、死亡率 5
二、发病率 6
(一)年龄 6
(二)性别 7
(三)原发部位 7
(四)种族、地区、环境、生活习惯 8
三、流行率 10
四、我国及其它国家的肿瘤发病情况 10
(一)我国 10
(二)其它国家 13
第二章 肿瘤的病理 16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16
第二节 肿瘤的分类 22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 25
第四节 肿瘤的形态、结构 26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发展过程 28
一、癌前期病变 28
(一)皮肤 30
(二)粘膜 31
(三)消化系统 31
(四)生殖系统 31
(五)甲状腺 32
二、原位癌 32
三、临床期 33
(一)生长 33
(二)侵犯 35
(三)转移 36
(四)偶而出现的异常功能 40
第六节 多发性原发性癌与交界性肿瘤 40
一、多发性原发性癌(MPC) 40
二、交界性肿瘤 43
第七节 肿瘤的预后 44
第八节 肿瘤的死亡原因 45
第九节 肿瘤的自发消退 46
第十节 祖国医学文献对肿瘤的记载 48
第三章 肿瘤的病因 56
第一节 中医对肿瘤病因与病理的认识 56
第二节 西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 60
一、慢性刺激学说 60
(一)创伤 61
(二)引流窦道 62
(三)热损伤 62
(四)寄生虫 63
(五)外界异物 64
(六)长期紫外线照射 64
二、放射性物质致癌学说 65
(一)白血病 65
(二)皮肤癌 67
(三)骨肉瘤 68
(四)甲状腺肿瘤 68
(五)肺肿瘤 69
(六)其它 69
三、胚芽学说或细胞剩余学说 718
四、应激学说 72
五、遗传学说 73
(一)提出此学说的原因 73
(二)动物方面的研究 73
(三)人类肿瘤与遗传关系的研究 74
(四)肿瘤遗传的机制 82
(五)与遗传有关的肿瘤与癌前期疾病 85
六、化学物质致癌学说 93
(一)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癌症的机制与过程 93
(二)化学致癌作用的生物学特点 96
(三)化学致癌的分类 98
(四)一些化学元素的致癌、促癌与抑癌作用 112
(五)化学致癌物筛选的新进展 114
七、病毒学说 115
(一)病毒学说的产生过程 116
(二)致瘤病毒的分类 121
(三)致瘤病毒的致瘤过程与特点 124
(四)人的肿瘤病毒研究概况 125
(五)病毒致瘤作用的三种假说 129
(六)致瘤病毒的传播方式 131
(七)激活致瘤病毒的因素 133
(八)病毒学说对防治肿瘤的意义 134
第四章 肿瘤的诊断 136
第一节 肿瘤的警告信号 136
第二节 肿瘤的一般症状 139
一、压迫、阻塞症状 139
二、疼痛 139
三、病理性分泌物 140
四、发热 140
第三节 体格检查 140
第四节 内窥镜检查 146
第五节 超声波检查 147
第六节 X线检查 148
第七节 热造影 151
第八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 152
第九节 细胞学检查 156
一、脱落细胞检查 156
二、病理检查 162
第十节 生化检查 163
一、酶学检查 163
二、其它 171
(一)微量元素 171
(二)血浆蛋折 172
(三)羟基卟啉等 172
第十一节 免疫诊断 173
一、肝癌 173
二、结、直肠癌 174
三、胃癌 177
四、其它 178
第十二节 恶性肿瘤患者的某些周身性异常表现即非特异性征候群 179
一、皮肤 179
二、神经系统 184
三、心血管系统 186
四、血液系统 187
五、消化系统 192
六、骨骼 193
七、泌尿系统 194
八、新陈代谢与内分泌紊乱 195
九、继发的自体免疫与过敏反应征候群 209
第十三节 其它诊断方法 210
第五章 肿瘤的治疗 215
第一节 外科治疗 215
第二节 放射治疗 218
一、放射源 218
二、适用范围 222
三、治疗目的 225
四、放射剂量与时间的关系 230
五、放射治疗的禁忌症 231
六、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因素 232
七、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 234
(一)早期反应 234
(二)晚期反应 237
八、放射增敏药物 239
第三节 化学治疗 240
一、细胞增殖动力学与肿瘤化学治疗的关系 242
二、化学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62
三、联合用药 267
(一)联合用药的原因 268
(二)联合用药的原则 271
(三)几种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 282
(四)与非抗癌药物的联合用药 287
四、各种化学治疗药物 294
(一)烷化剂 294
(二)抗代谢剂 309
(三)抗菌素 324
(四)植物类 338
(五)杂类 345
五、抗癌药物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 385
(一)给药途径 385
(二)给药方法 395
六、抗癌药物的副作用与抗药性 407
(一)药物的副作用 409
(二)抗药性 429
七、可能防止肿瘤转移药物 441
第四节 激素治疗 442
一、对激素依赖性肿瘤的治疗 444
(一)乳腺癌 444
(二)前列腺癌 453
(三)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 456
(四)恶性黑色素瘤 457
(五)甲状腺癌 457
(六)膀胱癌 458
(七)肾癌 458
(八)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459
二、对症治疗 460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460
(二)雄激素 462
三、常用药物 462
第五节 支持治疗 470
一、疼痛 471
(一)原因 471
(二)一些肿瘤的疼痛特点 474
(三)治疗 476
二、感染 484
(一)细菌感染 487
(二)真菌感染 493
(三)病毒感染 497
(四)发热的治疗 502
(五)感染的预防 504
三、出血 508
(一)输注血小板 510
(二)DIC的治疗 513
四、恶液质 517
五、高血钙症 520
六、浆膜腔积液 523
第六节 免疫治疗 527
一、有关免疫的一些基本概念 528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能性 539
三、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 542
四、肿瘤免疫治疗的种类 543
(一)主动免疫治疗 543
(二)被动免疫治疗 554
(三)过继性免疫治疗 556
五、影响免疫治疗的因素 560
六、免疫治疗的基本原则 563
七、常用的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 564
八、免疫治疗与其它治疗的联合应用 564
九、免疫治疗与癌细胞逆转 569
第七节 中医治疗 573
一、肿瘤的辨证 573
二、肿瘤的治疗方法 577
(一)内治 577
(二)外治 595
三、药物筛选的简况 597
(一)提高免疫能力的药物 598
(二)抗癌药物 602
四、对一些常见肿瘤的防治 611
(一)食管癌 611
(二)肝癌 612
(三)胃癌 612
(四)肺癌 612
(五)鼻咽癌 613
(六)宫颈癌 613
(七)皮肤癌 614
(八)白血病 614
(九)其它 615
第八节 综合治疗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