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一般性与专门性(代发刊辞)(1941年1月) 1
因德芬斯曲线之意义与应用(1941年1月) 6
克恩斯经济理论体系概述(1941年1月) 22
替代作用及其韧性之分析(1941年1月) 33
调整陕西战时物价工作纲领(1941年1月) 43
需求、需求曲线与需求韧性(1941年2月) 47
银行理论与中国银行机构之改造(1941年2月) 65
《中国战时物价变动》附记及其他(1941年2月) 77
报酬渐减法则(1941年3月) 80
限制法币外流政策之检讨(1941年3月) 95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及其有关问题(1992年2月) 1004
附录 1048
费雪尔量数公式之研究(1941年9月) 110
租税问题附记(1941年9月) 123
经济建设之制度问题(1942年1月) 126
苏俄短期信用之功能及其性质(1942年1月) 141
充分就业论(1942年4月) 160
评银行管理办法并提供非常时期管理金融方案(1942年4月) 173
《经济论评》创刊辞(1946年10月) 186
阿佛尔曲线之构成(1946年10月) 189
战后中国资本市场之暗礁(1946年10月) 197
贬值货币之购买能力与生殖能力(1946年11月) 215
从财富之流通状况去解释何以中国未早发生工业革命(1946年11月) 224
取消经济的敷衍政策(1946年11月) 234
二十世纪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946年12月) 238
法币的将来怎么样?(1947年1月) 257
挽救经济崩溃成立经济“内阁”(1947年2月) 272
经济紧急措施方案之分析(1947年3月) 281
把握解决物价问题之良好时机(1947年4月) 290
美金库券与公债之摊销问题(1947年4月) 298
“价值决定”不是价值规律(1959年7月) 301
汉代的农业经济循环论(1961年4月) 315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考察古代史分期问题(1979年6月) 332
从世界范围考察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1980年10月) 342
我是怎样走上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道路的(1981年2月) 409
中国古代的人口政策与人口思想(1980年11月) 414
关于井田制的若干问题的探讨(1981年5月) 431
为实现祖国现代化而坚持学术研究(1981年5月) 474
论中国封建经济成熟甚久瓦解特慢的原因(1981年1月) 480
试论《管子·轻重篇》的成书年代问题(1981年7月) 497
《墨经》“为屦以买”条新诠(1981年8月) 521
《周礼》的经济思想(1982年4月) 525
“五四”运动到解放前夕我国经济思想发展总趋势(1982年5月) 630
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在历史分析中的运用(1982年7月) 673
二十——四十年代中国的基本经济理论(1982年8月) 681
古代赋税思想之演变(1983年) 717
关于研究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的若干问题(1984年5月) 725
希克斯—汉森IS—LM模式的批判(1984年10月) 734
论平准(1985年1月) 756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歧见(1986年3月) 773
关于孔子思想的新评价(1987年5月) 790
社会主义与股份制(1987年8月) 795
对投资规模问题的理论剖析(1989年12月) 805
《管子》的财政思想(1988年4月) 819
股份制究竟是什么性质(1988年5月) 852
现行工资制度的症结——低工资制(1988年6月) 859
闯价格——工资难关的战略思考(1988年) 875
对价格、工资及一些有关问题的建议(1988年) 893
对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的错误公式表述亟应改正(1988年9月) 9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1989年1月) 91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存在两种含义(1990年3月) 923
不可能存在两种异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兼答潘石同志(1990年7月) 938
对孙中山的中国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再认识(1990年8月) 945
经济周期理论探索(1990年8月) 957
追忆许涤新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贡献(1990年9月) 971
关于社会主义须兼容商品经济的理论分析(1992年4月) 975
徘徊歧路的西方经济学(1992年5月)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