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日本人 1
政治家的选择 100
官僚的选择 102
需求的选择 104
金钱万能的社会互 107
三种社会群体的关系 109
结论 111
第二章 社会满足机制 116
引子 116
情欲的满足 116
“先入观” 12
个性表现欲的满足 120
精神需求的满足 124
日本母亲 125
赌博心理的满足 127
尊严均等 131
第三章 均等机制 131
机会均等 133
收入均等 136
所得税·继承税·赠与税 137
社会保障政策 139
守旧与惰性心理探源 14
生活条件均等 141
权利均等 144
第四章 社会制约机制 147
官僚与政治家 147
官僚与审议会 149
内阁与压力集团 152
总裁与派系 155
政治家与舆论 158
公正交易委员会与通产省 160
集团主义与集团决策 164
第五章 决策机制 164
立法的决策程序 167
自民党的决策方式 169
产业政策的决策 172
会议决策与禀议制度 174
禀议制度的优劣 177
第二章 思维的多变性 18
办事节奏 18
第六章 法制与规则(一) 181
法制社会! 181
法制社会? 185
竹篮法 187
直率与隐晦 19
法律·正义·机变 190
法与规则相得益彰 192
结论 194
第七章 法制与规则(二) 196
怪诞的故事 196
不喜欢律师 198
法律与民俗 201
第六成的神话 204
社会的演变 207
对今后的展望 208
第八章 法制与规则(三) 211
公共道德 211
公共道德的维护机制 215
礼貌礼仪 217
慷慨与吝啬 22
社会的分裂 220
法制与规则 222
第九章 犯罪与黑社会 225
低犯罪率 225
黑社会 226
久剿不灭 229
少年犯罪 232
防止犯罪 235
警察 237
满足感和犯罪 239
经济奇迹之谜 242
第十章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42
社会机制与经济发展 244
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 247
所有制社会化 252
应变能力 254
值得借鉴的经验 256
第十一章 权威和市民社会 257
服从权威的传统 257
大尝祭 259
语言训练 26
权威社会 261
市民社会 263
市长与市民 265
压抑感 267
中篇结束语 269
下篇 日本社会(续) 273
第一章 日本教 275
神话传说和神道 275
八百万神 277
初诣和神龛 278
新兴教团 280
混合宗教 282
日本教 284
单一民族单一宗教 29
第二章 节日与传统文化 290
大自然与祭 290
祗园祭 291
夏祭 292
火祭 292
秋祭 294
冬祭 295
不同年龄组的节日 296
盂兰盆节 298
第一章 观念的守旧性 3
三种文明转型的模式 3
对多变思维方式的评价 30
新年 300
节日观 303
第三章 新闻社会 305
三大报纸 305
报纸的社会功能 307
电视和电视广播体制 310
电视广播的特点及社会功能 313
大众传播工具的功罪 315
第四章 不可思议的民族 319
后来者居上 319
求新与怀旧 32
第三章 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多变性 32
无为而治 321
两种选择 323
稳定与标新立异 325
不断进取 326
兼收并蓄 328
樱花与祭 331
附录一 日本国宪法 338
灵活多变的价值观 34
附录二 日本历届内阁总理大臣一览表 352
附录三 日本内阁行政机构示意图 359
目的和手段 36
附录四 参考书目 361
高效率与低效率 38
人口政策 40
信条与观念 41
三岛由纪夫 44
国家体制 46
人格的形成 48
英语·足球·围棋 5
第四章 推理与直接感受 51
“汉萨母” 51
回避逻辑推理 53
奇特的著书立说方式 54
中日实例比较 57
经济计划 59
用事实裁判是非 61
民族价值与国际价值的统 62
第五章 趋同性 64
畸型的人口分布 64
趋同性极强的民族 65
日本列岛改造论 67
追求时髦的秘密 69
趋同效应 72
从“太阳族”到“竹笋族” 74
对异化力量的异化 75
教育对形成趋同性的作用 77
看不见的神器 78
生活方式及习惯 8
第六章 性格和品性 81
随遇而安 83
不与人争 83
不为已甚 85
脆弱的心理 86
不忮不求 87
日本人与中国人 91
上篇结束语 94
中篇 日本社会 97
第一章 社会成员的构成和三种选择机制 99
社会成员分类与选择机制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