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震对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增建,陈鑫连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2805176
  • 页数:502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节 城市概述 1

一、城市的概念 1

目录 1

二、城市经济结构 4

三、城市地域结构 6

四、中国城市的特点 6

第二节 城市地震对策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意义 9

一、城市地震对策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9

二、城市地震对策的研究方法 11

三、研究城市地震对策的意义 13

第三节 城市地震对策研究现状 15

一、国外的城市地震对策研究 15

二、我国城市地震对策研究的进展 18

一、唐山地震 22

二、海城地震 22

第一章 城市地震灾害 22

第一节 国内外城市地震灾害实例 22

三、苏联亚美尼亚地震 23

四、墨西哥地震 23

五、日本关东地震 24

六、日本新潟地震 24

七、智利地震 24

九、摩洛哥地震 25

十、自贡地震 25

八、秘鲁地震 25

十一、南黄海地震 26

第二节 城市地震灾害要素、成因及类型 26

一、震灾要素 26

二、地震成灾机制 28

三、地震形成灾害的条件 30

四、地震灾害类型划分 31

第三节 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 33

一、城市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33

二、城市地震灾害的连锁性 33

三、城市地震灾害与社会文明 34

第一节 城市地震背景判定方法简介 36

一、地震烈度区划图的编制 36

第二章 城市地震背景 36

二、地壳内部应力应变场的动态监测 38

第二节 未来百年中国城市地震灾害背景估计 42

一、中国地震区、带划分 42

二、未来百年中国城市地震灾害背景估计 44

第三节 2020年前中国大陆地震大形势预测研究 46

一、2020年前中国大陆地震大形势分析 46

二、2020年前我国主要地震区(带)地震大形势分析 47

第三章 城市地震预报对策 52

第一节 城下型地震监测预报的一般性讨论 52

一、城下型地震预报的含义及意义 52

二、城下型地震预报的困难 52

三、城下型地震预报的战略 53

第二节 城下型地震的预报方法 56

一、物理方法 56

四、城市地震预报意见提出与发布问题的讨论 56

二、模糊数学方法 62

三、数理统计方法 67

第三节 城市地震预报决策 74

一、城市地震预报的效益分析与决策 74

二、城市地震预报的统计决策 78

三、城市地震预报的模糊决策 83

第四节 强余震与继发性大震的监测与预报 85

一、强余震与继发性大震的监测预报 86

二、强余震与继发性大震的预报决策 87

第四章 城市地震灾害预测 89

第一节 地震危险性分析 89

一、地震危险性分析概述 89

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90

第二节 城市地震小区划 93

一、大震震害分布特点与地震小区划的作用和意义 93

二、城市地震小区划的内容与原则 94

三、城市地震小区划的方法与步骤 95

一、城市震害预测概述 100

第三节 房屋震害预测 100

二、房屋震害预测的内容 101

三、房屋震害预测的方法 103

第四节 地震灾害损失预测 108

一、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的类型和内容 108

二、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方法 110

三、未来50年中国地震灾害损失预测 113

第五节 地震灾害的动态预测 116

二、动态因素的影响——时效烈度 117

一、影响城市震害的动态因素 117

三、动态预测和对策 118

四、加强动态预测科研工作 119

第五章 城市抗震减灾对策 121

第一节 城市抗震减灾计划 121

一、城市抗震减灾计划的目的和性质 121

二、城市抗震减灾计划的目标 121

三、城市抗震减灾计划的基本内容 122

四、抗震减灾计划的编制步骤和实施 123

一、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准则与设计规范 124

第二节 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 124

二、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的三环节之一——选址 129

三、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的三环节之二——设计 130

四、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的三环节之三——施工 134

第三节 现有建筑的抗震减灾对策 135

一、现有建筑的抗震设防准则 135

二、抗震鉴定的方法要点 136

三、地方建筑的易损性分析 137

四、抗震决策分析和对策 139

五、抗震加固程序及其要点 141

第四节 高层建筑的抗震减灾对策 143

一、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 143

二、高层建筑的震害 144

三、高层建筑的抗震减灾对策 147

第五节 某些特殊结构的抗震对策 150

一、核电厂的抗震对策 150

二、地下结构的抗震对策 152

三、大油库储油罐的抗震对策 154

四、桥梁的抗震对策 156

第六章 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抗震减灾对策 160

第一节 交通工程系统 160

一、交通工程系统概述 160

二、城市交通系统震害特征 160

三、城市交通系统震害预测 162

四、震前城市交通系统抗震对策 167

五、震后城市交通系统抗震对策 168

一、通信系统概述 171

第二节 通信系统 171

二、通信系统震害实例 172

三、通信系统的震害预测 174

四、通信系统抗震对策 175

五、震后应急对策 176

第三节 电力工程系统 177

一、电力工程系统的震害 177

二、电力系统的震害预测与网络可靠性分析 182

三、电力设施抗震对策 184

四、震后恢复供电对策 185

第四节 供气工程系统 186

一、城市供气工程概述 186

二、供气工程系统震害及其特点和原因 187

三、供气工程系统震害预测与管网可靠性分析 192

四、减轻灾害的对策 197

第五节 给排水工程系统 199

一、给排水工程的震害 199

二、给排水工程防震对策 202

第七章 城市地震次生灾害与地质灾害对策 205

第一节 城市地震次生灾害与防治对策 205

一、地震火灾及其防灾减灾对策 205

二、地震引起的爆炸与其防御对策 211

三、地震引起的毒气扩散与其防治对策 213

四、地震引起的环境污染与其防治对策 217

五、城市地震次生灾害的综合防御对策 218

一、城市地震灾害的地质构造背景 220

二、城市地震灾害的综合地理环境分类 220

第二节 城市震害的地质地理环境 220

三、城市地震地质灾害实例 224

第三节 城市地质灾害的预测与对策 229

一、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的原则与方法 229

二、城市地震地质灾害的减灾对策 233

一、我国的地震救灾方针 236

二、城市地震救灾的分级处理原则 236

第一节 地震救灾的方针与任务 236

第八章 城市地震救灾对策 236

三、城市地震救灾的任务 237

四、城市地震救灾工作的阶段划分 238

第二节 城市地震救灾的组织指挥 238

一、城市地震救灾组织指挥的原则与要求 238

二、城市地震救灾组织指挥系统及其职能 239

三、城市重大地震灾害救灾任务的实施 240

第三节 地震灾害现场的人员抢救 241

一、现场紧急抢救的原则与要求 241

二、灾区人民的自救与互救 242

四、专门队伍的抢救工作 244

第四节 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 244

三、解放军的抢救工作 244

一、城市地震伤亡与卫生保障工作的特点 245

二、灾区专群卫生系统的早期救护工作 246

三、外援医疗救护工作与地震伤员三级(线)救治的有关问题 247

四、地震卫生防疫工作 248

五、救灾药品器材的供应工作 249

二、应急生活对策 250

第五节 物资供应与生活保障 250

一、城市地震后亟待解决的主要生活问题 250

三、恢复正常生活对策 252

四、物资供应与管理 253

第六节 地震救灾若干技术问题 255

一、救灾技术在地震救灾中的作用 255

二、若干地震救灾技术概述 256

三、救灾技术的实施问题 263

一、地震灾害评估的原则 264

第七节 地震灾害评估 264

二、地震灾害调查 265

三、地震灾害的快速评估 268

四、地震灾害总评估 269

五、地震灾害评估报告 270

第九章 城市地震社会问题及其对策 275

第一节 概说 275

一、城市地震社会问题的含义 275

三、城市地震社会问题的类型 276

二、城市地震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276

四、城市地震社会问题的特征 277

五、解决城市地震社会问题的一般对策 278

第二节 地震谣传、误传事件的预防与平息 279

一、地震谣传事件的起因 279

二、地震谣传的传播条件和社会影响 281

三、防范与制止地震谣传事件的对策 283

第三节 灾时越轨行为的防止与控制 285

一、灾时越轨行为的界定、类型与特点 285

二、灾时越轨行为出现的原因 287

三、解决灾时越轨行为的方法与途径 288

第四节 灾后孤、老、残及职工遗属的安置 289

一、灾后孤儿的安置对策 290

二、灾后孤寡老人的安置对策 291

三、灾后残疾人员的安置与康复对策 292

四、灾后职工遗属的抚恤和救济 294

第五节 灾后解体家庭的重组 295

一、灾后解体家庭的特点 295

二、灾后解体家庭的重组对策 296

三、重组家庭的稳定对策 298

第十章 城市地震经济影响及其对策 301

第一节 地震灾害指标体系 301

一、地震灾害指标体系的由来和发展 301

二、建立地震灾害指标体系的原则 302

三、地震灾害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结构和内容 303

四、地震灾害指标体系的分阶段内容 307

第二节 城市地震的经济影响 308

一、城市地震的经济影响及其分类 308

二、各类影响的单项分析 309

三、震灾对城市经济影响的综合评价 319

第三节 地震灾害的经济补偿 320

一、地震保险补偿 320

二、其他经济补偿方式 325

第四节 恢复与重建 327

一、震后恢复重建活动模型 327

二、震后恢复重建实例分析 328

三、震后恢复重建的经济问题与对策 333

第十一章 政府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职能与对策 337

第一节 减轻地震灾害的工作体制 337

一、地震预报工作体制 338

二、工程抗震工作体制 339

三、救灾工作体制 340

第二节 政府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职能与作用 342

一、各级政府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主要职能 342

二、国家地震局的职能 346

一、关于加强全国减轻自然灾害工作统一管理的问题 347

第三节 关于加强减灾管理问题的讨论 347

二、关于地震立法问题的设想 348

三、关于编制减轻地震灾害长远规划的问题 349

第四节 关于提高政府地震应急反应能力的讨论 351

一、关于建立地震应急反应组织系统的问题 351

二、关于地震应急反应预案的编制 351

三、特大地震灾害应急反应预案要点 352

第五节 城市地震宣传教育对策 356

一、地震宣传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356

二、地震宣传教育的对象与特点 357

三、地震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与网络 358

四、地震宣传的分寸与效果检验 360

第十二章 特殊情况下的城市地震对策 364

第一节 悬河地区的城市地震对策 364

一、国内外悬河地区受震引起的洪灾实例 364

二、我国悬河地区存在洪、震双重灾害威胁的城市 365

三、各悬河地区的地震烈度分布 367

四、悬河地区城市地震对策 367

第二节 水库下游地区的城市地震对策 370

一、水库及水库下游地区震害及其特点 372

二、对我国水库震害的评估 373

三、水库区及其下游城镇的地震对策 374

四、水库地震对策的特殊性 377

第三节 大面积地震破坏区中的城市地震对策 378

一、大面积地震破坏区的含义 378

二、大面积地震破坏区的震害特点 379

三、我国未来发生大面积地震破坏事件的背景 381

四、大面积地震破坏区的城市地震对策 382

第四节 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地震对策 383

一、可能诱发地震的异常天气气候变化 384

二、可能加重地震灾情的特殊天气环境 385

三、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地震对策 386

第五节 城市夜震的救灾对策 387

一、夜震发生几率的统计 387

二、夜震的震害特点 389

三、夜震的救灾对策 390

一、自动化与自动化系统概述 391

第一节 自动化系统的地震对策 391

第十三章 未来城市的地震对策问题 391

二、自动化系统的震害 392

三、自动化系统的地震对策 394

第二节 水下工程设施的地震对策 397

一、水下工程设施及其在水域开发建设中的作用 397

二、水下工程的环境与震害 400

三、水下工程的地震防灾对策 404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和灾害隐患 405

第三节 高层建筑的地震救灾 405

二、高层建筑地震破坏的形式与特点 408

三、高层建筑地震救灾对策问题讨论 408

第四节 空运救灾 410

一、空运救灾在未来城市地震救灾中的作用和任务 410

二、城市地震的空运救护 412

附录Ⅰ 太原市防震减灾对策 415

附录Ⅱ 大港石油城减轻地震灾害对策 450

附录Ⅲ 自贡市城市地震实用化对策 483

后语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