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 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1
1.1 发展的主题 1
1.2 工业化与工业社会 6
1.3 社会经济制度与工业化 20
1.4 中国工业化 29
2章 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基础 36
2.1 经济发展过程的渐进与激变 36
2.2 工业化研究的参照系原理 42
2.3 动态分析的基本逻辑 47
2.4 均衡与非均衡 52
2.5 理论模型的基本结构 60
3.1 增长与波动 73
3章 经济增长及其结构特征 73
3.2 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分布 86
3.3 经济增长的地区结构分布 100
3.4 经济增长机制及其模式转换 107
4章 经济增长中的公私经济关系 112
4.1 定义与分类 112
4.2 社会主义经济的经典模式 119
4.3 传统体制下的经济模式 122
4.4 体制改革以来的现实经济模式 128
4.5 公经济与私经济并存的二元市场机制 136
4.6 公经济与私经济并存的产权制度 145
5章 物质资源的供给机制 153
5.1 资源开发与工业化 153
5.2 工业化第一阶段的资源供给机制 161
5.3 工业化第二阶段的资源供给机制 168
5.4 走出困境的道路 177
6章 人口资源与劳动就业 187
6.1 劳动供求分析的基础 187
6.2 人口大国工业化的难题 199
6.3 劳动资源的传统配置机制 211
6.4 劳动资源配置机制的转换 218
6.5 劳动资源配置机制的新模式 230
7章 筹资与投资 239
7.1 高积累与加速工业化 239
7.2 工业化第一阶段的筹资机制与投资体制 246
7.3 模式转换 262
7.4 横向筹资机制的生成 278
8章 技术进步、创新机制与产业组织 290
8.1 推动工业化的非资源因素 290
8.2 中国工业化的技术选择和技术进步 303
8.3 技术进步机制与制度创新机制 316
8.4 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组织政策 332
9章 宏观经济特征的历史演变 343
9.1 体制背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343
9.2 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 351
9.3 从数量扩散、金融膨胀到稳定通货 359
9.4 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 365
主要参考书目 392
后记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