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宇宙与生命 1
宇宙的形成 1
标准宇宙模型 2
非标准宇宙模型 7
宇宙的年龄 12
宇宙的大小 12
太阳系、地球及彗星的形成 12
宇宙中的生命现象 16
生命 16
生命的定义 16
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 20
目前人类发现的最简单的生命体 26
附:宇宙年历表 31
第二章 生物进化论与人类起源假说 34
生物进化论及其定义 34
生物进化学说 35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35
达尔文主义 37
非达尔文主义 39
分子驱动进化论 47
对今后生物进化论研究的展望 49
人类起源假说 49
人类起源于森林猿 49
人类起源于海猿与海豚 50
第三章 仿生工程学 53
前言 53
仿生工程学的简史 54
仿生工程学的形成与定义 54
研究仿生工程学的意义 54
研究仿生工程学的方法 55
仿生工程学的分类 55
控制仿生工程 56
响尾蛇导弹的研制与红外线技术的发展 56
电子蛙眼 68
鲎眼的侧抑制原理与应用 72
拟态仿生工程 79
人类仿生物拟态的简史 79
隐形飞机的研制 81
在隐形飞机上所显示的隐形技术 83
第四类隐形飞机——B—2轰炸机的研制 89
第五类隐形高空攻击机的研制计划 91
隐形机场 92
隐形军舰 92
隐形潜艇 92
其他隐形技术 92
主动的隐形技术——神秘的“隐形跑车” 93
化学仿生工程 94
人工嗅觉 94
仿生物膜 99
建筑仿生工程 103
薄壳建筑 103
舱体建筑 103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仿生建筑的艺术珍品 104
美丽的圆顶屋 106
仿生态建筑 106
整体仿生 107
仿海军的神兵奇旅——海豚 107
智能机器人 108
现代仿生工程学展望 115
附:无机生命 116
第四章 生物信息与生物控制 118
人体信息与应用 118
指纹 118
声纹 120
眼纹 121
基因纹——DNA指纹 121
全息生物学 122
附:张颖清简介及其学说之意义 125
信息论概述 127
信息的产生及其定义 127
信息的特点 127
信息对人类的意义 128
信息量的测度——香浓第一公式 129
信息在生物中的传递与存储 129
生物控制论 130
控制论的定义 131
生物控制论的含义 131
控制论的特点 132
控制论的基本概念 133
线性系统 137
非线性系统 137
神经控制论初步 138
第五章 生物工程 141
前言 141
生物工程形成的简史 141
生物工程的定义 142
研究生物工程的意义 143
细胞工程 143
体细胞杂交 144
快速无性繁殖 147
细胞育种 149
次生代谢产物 149
基因工程 151
基因工程的产生 151
基因工程的定义 152
基因工程的用途 152
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 152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152
基因工程的成果 153
基因工程的展望 155
酶工程 155
酶分子改造与修饰技术的理论基础 156
酶抑制剂的开发研究 157
发酵工程 157
发酵工程的应用目的和范围 158
发酵工程的效益 158
生化工程 160
生物反应器 161
生物传感器 161
第六章 人体工程 162
人工脏器 162
人造血 165
人工心脏 172
人造子宫 176
人工细胞 176
其他人工脏器 178
人体生殖工程 178
生殖与性学 178
性激素 185
人类生殖过程 193
生殖工程 202
附:艾滋病的研究 206
人类寿命与工程 219
人类寿命的一般概述 219
影响人类寿命的诸多因素 222
寿命工程 235
第七章 人体科学 236
前言 236
人体科学的概念与内容 238
人体科学研究的方法 239
人体科学研究的意义与前景 240
人体生物场 241
人体生物场现象 241
场的基本概念 242
国外对人体生物场的研究 243
国内对人体生物场的研究 246
气功科学 248
外气的本质 248
外气的涵义 251
内气的本质 251
内气的涵义 253
人体特异功能 254
我国对特异功能的研究 254
特异功能与气功的关系 257
中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及其特点 258
阴阳五行学说 258
藏象 258
气、血、津液 258
经络 259
附:印度瑜伽功 264
第八章 生态平衡工程 266
“吃人鱼”引起的恐慌 266
正常的生态平衡系统 267
生物圈 267
水生生物层 268
陆生生物层 268
生态系统 270
生态平衡 273
生态平衡的失调与重建 273
生态平衡所受到的严重破坏与威胁 274
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 274
水域污染 275
大气和土地的污染 276
金属污染 280
噪声的污染 285
生态平衡工程 286
防止环境污染的生态平衡工程 286
保存动物珍贵品种的生态工程 288
生态工艺 288
“生物圈2号”的研究与试验 290
附:“核冬天”理论 293
第九章 航天生物医学工程 296
前言 296
人类进入太空的简史 296
超重和失重的物理概念 298
航天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简史 299
航天对人体心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300
超重对人体心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300
失重对人体心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300
防护措施 302
空间运动病 303
空间运动病的发病率和特点 303
空间运动病的发病机制 304
防治空间运动病的措施 306
失重时的骨骼肌萎缩 310
萎缩骨骼肌功能的变化 311
萎缩骨骼肌生化和能量代谢的变化 312
预防措施 312
航天时的骨质丧失 313
航天中航天员骨质丧失和脱矿物质 313
航天中失重引起骨质丧失的机制 315
预防措施 315
航天时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变化 316
航天中免疫功能的变化 316
航天中内分泌的变化 317
航天时的能量代谢 317
航天员的适应和再适应 318
适应的定义 318
适应的过程 318
再适应 319
航天中的电离辐射及防治 320
航天中的生命保障工程 321
座舱空气再生分系统 322
大气控制分系统 322
水处理和供水分系统 323
主动散热分系统 324
食物管理和废物处理分系统 325
附:“生物圈n号” 326
第十章 宇宙中物质的大循环 328
我们宇宙中一个螺旋上升的大循环 328
宇宙全息规律 329
宇宙物质的层次结构 330
宇宙物质的结构共性 330
宇宙物质组成的共性 333
宇宙物质进化的共性 334
新统一场论 337
主要参考书目 340
结束语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