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 1840-1949》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秉德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编著组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112014042
  • 页数:4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别对1840~1949年间我国有代表性的13个城市近代的发展及近代建筑的兴建情况做了系统的论述。

编著说明 1

序 1

第一章 中国近代建筑概论 1

一、中国近代建筑史的断限与分期 1

(一)中国近代建筑史的断限 1

目录 1

(二)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 2

二、三个发展时期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概况 4

(一)初始期(1840年至1900年) 4

(二)发展兴盛期(1900年至1937年) 5

(三)凋零期(1937年至1949年) 11

注释 13

主要参考文献 13

(二)历史沿革 14

(一)旧城区的形成 14

二、初始期(1840年以前) 14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14

(一)地理位置 14

第二章 中国近代建筑的先驱城市广州 14

(二)十三行的兴起 15

三、发展期(1840年至1928年) 16

(一)旧城区的发展 16

(二)洋务运动及其它 16

(三)沙面租界区的形成 17

(四)教会建筑的兴起 18

(五)其它类型建筑 20

四、发展延续期(1928年至1937年) 20

(一)旧城区的发展 20

(二)“中国固有式”建筑形式兴起 22

五、凋零期(1937年至1949年) 24

六、简短的结语 24

(三)东山新区的住宅建设 24

注释 25

主要参考文献 26

第三章 以租界区为主体的近代商埠城市上海 45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45

(一)地理位置 45

(二)历史沿革 45

二、租界区的产生与城市性质的改变 45

(一)租界的形成 45

(二)城市的变化 46

三、1843年至1895年的上海城市与建筑 46

(一)教会建筑 46

(二)公共建筑 47

(三)居住建筑 48

(四)工业建筑 48

(一)教会建筑 49

四、1895年至1919年的上海城市与建筑 49

(二)学校建筑 50

(三)银行建筑 50

(四)商业建筑 50

(五)公共建筑 51

(六)旅馆建筑 51

(七)居住建筑 52

五、1919年至1937年的上海城市与建筑 53

(八)工业建筑 53

(一)行政办公楼建筑 54

(二)洋行、银行建筑 54

(三)旅馆建筑 55

(四)商业建筑 56

(五)居住建筑 56

(六)娱乐建筑 57

(七)工厂建筑 58

(八)大上海市中心计划 58

(一)抗日战争时期 59

六、1937年至1949年的上海城市与建筑 59

(二)解放战争时期 60

七、结语 60

注释 61

主要参考文献 61

第四章 以租界区为主体的北方商埠城市天津 91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91

(一)地理位置 91

(二)历史沿革 91

二、初始期(1860年至1900年) 91

(一)旧城区 91

(二)租界区 92

(三)洋务运动 93

三、发展兴盛期(1900年至1928年) 94

(一)旧城区 94

(二)河北新区 94

(三)南市区 95

(四)租界区 96

四、发展延续期(1928年至1937年) 102

(一)向现代主义建筑过渡成为租界区内公共建筑的主流 102

(二)墙子河外英租界新区的住宅建筑 103

(三)旧城区建筑活动凤毛麟角 104

五、凋零期(1937年至1949年) 104

六、结语 105

注释 106

主要参考文献 107

第五章 租界区与旧城区平行发展的商埠城市武汉 135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135

(一)地理位置 135

(二)历史沿革 135

二、近代建筑初始期(1861年至1900年) 136

(一)武昌旧城区 136

(二)汉阳工业区的形成 137

(三)汉口旧市区 138

(四)汉口租界区 139

三、发展兴盛期(1900年至1927年) 140

(一)汉口租界区 140

(二)汉口旧市区 145

(三)武昌旧城区 149

四、发展延续期(1927年至1937年) 152

(一)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与汉口租界收回 152

(二)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经营的金融建筑 153

(三)其它类型的建筑 154

(四)武汉大学校园初创规划及其建筑 156

五、近代建筑凋零期(1938年至1949年) 157

(一)日军轰炸对城市建筑的破坏 157

(二)武汉工业大举内迁 157

(三)日伪统治武汉七年 157

(四)美蒋统治崩溃,近代建筑活动终结 158

六、结语 158

主要参考文献 159

注释 159

第六章 沙俄、日本先后侵占的新兴城市哈尔滨 190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190

(一)地理位置 190

(二)历史沿革 190

二、特定历史的回顾 190

三、人类文化的融汇 191

四、“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 192

五、城市广场 193

六、新艺术运动思潮东进 194

七、折衷主义建筑 195

(一)文艺复兴式建筑 196

(二)巴洛克建筑 197

(三)古典复兴建筑 198

(四)浪漫主义建筑 199

(五)无突击特征的折衷主义建筑 200

八、俄罗斯建筑 201

九、阿拉伯建筑 202

十、中国民族传统建筑 203

十一、现代(摩登)建筑 203

十二、结语 204

注释 205

主要参考文献 205

第七章 沙俄、日本先后侵占的新兴城市大连 225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225

(一)地理位置 225

(二)历史沿革 225

二、始兴时期(沙俄租借时期1898年至1904年) 226

(一)“遥远的”欧洲城市格局 226

(二)最早的建成区 226

(三)俄罗斯风格与折衷主义 227

(一)大广场的宏伟建设 228

三、兴盛时期(日本殖民统治前期1905年至1930年) 228

(二)住宅区与市街公共建筑 229

(三)殖民地风格与日本建筑师 230

四、发展时期(日本殖民统治中期1931年至1937年) 230

(一)常盘桥地区的新建设 230

(二)长者广场与市政新建筑 231

(三)国际式建筑与日本味 232

五、衰落时期(日本殖民统治后期1937年至1945年) 232

(一)北部工业区的开发 232

(二)侵略者的垮台,建设的衰止 233

六、结语 233

主要参考文献 234

(一)沙俄的殖民地二道沟区 247

(二)历史沿革 247

二、初始期(1898年至1931年) 247

(一)地理位置 247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247

第八章 原伪满洲国“国都”长春 247

(二)旧城区 248

(三)日本的“满铁附属地” 248

(四)商埠区 250

三、伪“国都建设”畸形发展期(1931年至1941年) 250

(一)“九·一八”事变和溥仪傀儡政权的炮制 250

(二)《大新京国都建设计划》及其实施 252

(三)商埠区和“满铁附属地”的少量建筑 257

四、凋零期(1941年至1948年) 257

五、结语 258

注释 259

主要参考书目 260

(二)历史沿革 280

(一)地理位置 280

第九章 德国、日本先后侵占的新兴城市青岛 280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280

二、初始期(1897年至1914年) 281

(一)青岛城市的诞生 281

(二)建筑实例——田园风格的追求 283

三、发展兴盛期(1914年至1922年) 286

(一)日本大移民与城市的扩张 286

(二)建筑实例——模仿与折衷风格 287

(二)现代建筑风格的引进 288

四、发展延续期(1922年至1937年) 288

(一)十五年间的城市建设 288

(三)中国传统建筑的复兴 290

(四)多样的宗教建筑 291

(五)住宅与别墅的变化 291

五、发展萎缩期(1938年至1945年) 292

(一)野心勃勃的大青岛规划 292

(二)“武运”建筑及其它 293

六、发展停滞期(1945年至1949年) 293

注释 294

七、结语 294

主要参考文献 295

第十章 近代发生剧烈变化的历史名城济南 316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316

(一)地理位置 316

(二)历史沿革 316

二、萌芽期(1866年至1898年) 317

(一)济南旧城池 317

(二)教会建筑的出现 317

(三)洋务运动的影响 318

三、形成期(1898年至1919年) 318

(一)旧城区 318

(二)商埠区 320

四、发展延伸期(1919年至1937年) 323

(一)旧城区日益半殖民地化 323

(二)商埠区展界 324

五、凋零期(1937年至1948年) 326

六、结语 327

注释 327

主要参考文献 328

第十一章 内地城市成都 339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339

(一)地理位置 339

(二)历史沿革 339

二、辛亥革命前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1860年至1912年) 340

(一)洋教堂开风气之先 340

(二)新建筑类型的产生 342

三、川军内战时期的成都近代建筑(1913年至1935年) 344

(一)概况 344

(二)军人公馆 344

(三)公共建筑 345

(四)耶稣教会的建筑活动 347

(二)工业建筑 348

(一)战时活跃的建筑活动 348

四、抗日战争爆发后成都建筑的发展(1937年至1949年) 348

(三)学校建筑 349

(四)公共建筑 351

(五)居住建筑 351

五、结语 352

主要参考文献 353

(二)历史沿革 369

(一)地理位置 369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369

第十二章 内地城市、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 369

二、开埠前的重庆(1840年至1891年) 370

三、开埠后至建市前时期(1891年至1929年) 371

四、重庆建市至抗战前夕(1929年至1937年) 373

五、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至1945年) 375

六、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1945年至1949年) 378

主要参考文献 379

(二)历史沿革 393

(一)地理位置 393

第十三章 长江沿岸的中等城市芜湖 393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393

二、发展兴盛时期(1876年至1937年) 394

(一)城市发展概况 394

(二)建筑实例 396

三、发展缓慢时期(1938年至1949年) 400

(一)城市发展概况 400

(二)建筑实例 401

四、结语 402

注释 403

主要参考文献 403

第十四章 萌生于封建都城的北京近代建筑 413

一、近代北京城市的变化 413

二、北京的近代建筑 416

三、北京近代建筑的特点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