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自序 1
第一编 艺术美的本体结构 9
形象的三维结构和作家的内在自由 9
(一) 以生活与艺术的矛盾为出发点 9
(二) 形象的胚胎产生于生活和自我的二维结构 11
(三) 情感自由的程度决定创造力的大小;感受力 15
大于观察力是作家获得内在自由的首要条件 15
(四)失去自我的危机普遍存在;找到自我是艺术 19
创造的入门 19
(五)获得阐明自我的“黑暗的感觉”的能力 23
(六)生活的本质和自我的本质的不平衡和调节 26
(七)从二维结构的胚胎形象到三维结构的成熟风格 30
审美价值结构及其升值和贬值运动 40
(一)“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属于真的范畴而 41
不属于美的范畴 41
(二)审美价值对科学价值的超越和回归 44
(三)从纯科学价值来说,特殊性的递增导致普遍 48
性的递减,特殊性递增至无穷大时,普遍 48
性递减到零,反之亦然 48
(四)情感逻辑既不遵循形式逻辑,也不遵循辩证逻辑 52
(五) 审美价值的错位复合结构及其升值和贬值的 54
几条规律 54
(六) 主观与客观统一于特殊艺术形式的审美规范 62
(七) 原生形式和规范形式对内容的不同作用 66
(八) 价值方位的错位与艺术形式规范的精确定位, 69
在真转化为美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69
(九) 三维结构的特异功能:特殊性的递增不导致 74
普遍性的递减,而导致与普遍性的同步递增 74
(十) 形式规范的成熟意味着自身的封闭,形式规 78
范的瓦解意味着开放和更新 78
艺术的本质与本质范畴的多方位多层次结构 81
(一) 艺术形象所反映的本质与科学所反映的本质 82
的特殊“误差” 82
(二) 普遍本质和特殊本质的有限统一 88
(三) 个体本质和群体本质的有限统一 92
(四) 客体本质和自我本质的有限统一 95
第二编 作家的心理结构 109
作家的智能结构与非智能结构 109
(一) 非智能要素与智能要素的协同作用 109
(二) 兴趣和意志在非智能结构中的作用 111
(三) 情感和感觉的互相催生 115
(四) 智能结构与非智能结构互相制约 124
(五) 理性的选择、诱导和规范 127
(六) 作家心理素质的后天熏陶 128
作家的观察结构 132
(一) 通过感官信息超越感官信息 132
(二) 通过外在信息透视内在信息 134
(三)从寻求人物的心理区别开始 138
(四)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有机结构 142
(五)客观性和主观色彩的统一结构 152
(六)观察生活和观察自我的有机结构 158
作家的感受结构 171
(一)被感情所净化的一系列知觉“变异” 171
(二)被感情同化和向生活顺应的动态认知结构 174
(三)寻找生活特征和寻找自我的开放结构 178
(四)生动的感情和明彻的理性的深层结构 182
(五)对生活、自我和艺术形式的感受的三维有机结构 186
(六)不断更新对生活的感受和对艺术的感受 191
(一)文学形式审美规范的有机统一原则 197
艺术形式结构的多样统一原则 197
第三编 艺术形式的审美规范的本体结构 197
(二)格式塔学派的完形趋向律 202
(三)形式规范的多样统一结构 206
诗的想象结构 211
(一)诗的想象和科学的想象 211
(二)科学想象追求真;诗歌想象追求美 214
(三)诗歌想象的变异与不变的结构 218
(四)时空结构的变异 228
(五)主体与客体结构的重组 232
(六)诗歌想象的变意结构 233
(七)诗歌想象的变异的逻辑结构 236
(一)五七言诗行是古典诗歌和民歌节奏的基础结构 244
我国古典诗歌节奏的动态结构 244
(二)双言结构和三言结构的稳定连续是五七言诗 245
行节奏的稳定规范 245
(三)三言结构和双言结构的灵活交替是我国古典 251
诗歌和民歌节奏的开放性结构 251
(四)新诗的历史功绩正是冲破了传统节奏有限的 260
超稳态结构 260
绝句的结构 264
(一)肯定语气与非肯定语气 264
(二)主体对客体的超越 267
(三)纵深结构中的“意”和“境” 271
(一)文学是人的感情学 280
小说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280
(二)把感情动作化和强化 282
(三)拉开心理结构的横向距离 284
(四)使情感处于不平衡的有机结构之中 290
(五)维戈茨基的“情感逆行”论和局限 296
(六)人物情感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复合错位结构 298
(七)向人物心灵结构的纵深层次突进 302
(八)相对稳定的深层审美规范 313
(九)意识流的静态情感结构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动 319
态情感结构 319
附录 323
新诗的民族传统和外国影响问题 323
西方现代派诗歌和中国新诗的命运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