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视距测量与视差法测距 1
§11-1 概述 1
§11-2 普通视距测量的原理及公式 2
§11-3 视距常数的测定 7
§11-3 视距测量的计算工具 8
§11-5 斜丝视距仪 18
§11-6 哈默视距仪 19
§11-7 等差级数视距尺 22
§11-8 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及精度 24
§11-9 光学楔镜视距仪 28
§11-10 视差法测距 35
第十二章 光电测距 43
§12-1 概述 43
§12-2 脉冲式光电测距仪 45
§12-3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 47
§12-4 光电测距的误差分析和仪器检验 56
第十三章 平板仪及其使用 71
§13-1 概述 71
§13-2 大平板仪 72
§13-3 平板仪的安置 74
§13-4 小平板仪 77
§13-5 前方交会和侧方交会 77
§13-6 后方交会 79
§13-7 平板仪导线 85
§13-8 大平板仪的检验和校正 87
第十四章 碎部测量 90
§14-1 碎部测量的方法 90
§14-2 地物的测绘 94
§14-3 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 97
§14-4 地貌的测绘 101
§14-5 细部点的坐标测量 107
§14-6 碎部测图时应注意的事项 111
§14-7 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应用 112
§14-8 地形图的修测 115
第十五章 地形图的分幅编号、高斯投影的概念 117
§15-1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117
§15-2 高斯投影的概念 121
§15-3 《高斯投影大比例尺图廓坐标表》的使用 127
§16-2 大比例尺测图的技术计划 129
第十六章 大比例尺地形测量 129
§16-1 概述 129
§16-3 地形控制(图根控制)测量 130
§16-4 地形测图的准备工作 131
§16-5 测站点的测定 136
§16-6 图边测图及图的拼接 137
§16-7 地形图的检查与地形图的结束工作 138
第十七章 航测外业工作 140
§17-1 航摄象片的基本知识 140
§17-2 象片控制联测 148
§17-3 航摄象片的判读与调绘 151
§17-4 象片平面图测图 159
§17-5 单张象片测图 165
第十八章 地形控制的精度 169
§18-1 概述 169
§18-2 导线测量的精度 170
§18-3 前方交会的精度 181
§18-4 侧方交会的精度 190
§18-5 单三角形的精度 193
§18-6 后方交会的精度 196
§18-7 线形锁的精度 207
§18-8 水准测量的精度 211
§18-9 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217
第十九章 地形图的精度 226
§19-1 概述 226
§19-2 测站点平面位置的精度 226
§19-3 测站点高程的精度 241
§19-4 碎部点平面位置的精度 245
§19-5 地形图高程的精度 247
§20-1 概述 254
第二十章 放样工作的基本方法 254
§20-2 已知长度的直线和已知角度的放样 255
§20-3 几种测设点位的方法 256
§20-4 激光技术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257
§20-5 高程放样的方法 261
§20-6 圆曲线的放样 262
附录一 测量计算中的有效数字 266
附录二 测绘专用台式电子计算机 271
附录三 面积计算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