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一、审美经验概述 1
二、历史的回顾之一——审美心理学的萌芽 5
三、历史的回顾之二——作为审美能力的“趣味” 13
四、历史的回顾之三——审美态度 22
五、历史的回顾之四——现代审美心理学诸派别 30
1.心理分析派 30
2.格式塔学派 36
3.行为主义心理美学 41
4.信息论心理美学 42
5.人本心理学美学 45
第二章 审美心理要素描述 52
第一节 感知 52
第二节 想象 61
第三节 情感 65
第四节 理解 73
第三章 审美经验的过程描述 80
第一节 初始阶段:审美注意与审美期望 82
第二节 高潮阶段(一):审美知觉与感性愉快 85
第三节 高潮阶段(二):审美认识与审美快乐 87
第四节 直接效应阶段审美判断与审美欲望 92
第五节 间接效应阶段审美趣味与鉴赏力的提高 94
第四章 纯粹形式及其意味——格式塔的启示 97
第一节 什么是格式塔 98
第二节 格式塔的分类和艺术形式的发展 105
第三节 “空白”不完全”与艺术形式 111
第四节 重复、节奏、对称、平衡 115
第五节 “图—底”关系与深度 121
第五章 再现与审美经验 127
第一节 再现不同于复制 128
第二节 “再现”的变调原理 134
第三节 “马赫条带”与“生发作用” 139
第四节 暗示、呈示与“不动之动” 144
第五节 音乐再现与联觉 148
第六节 由再现激起的审美经验 153
第六章 表现与审美经验 159
第一节 什么是表现 159
第二节 情感的自然表现 160
第三节 情感的艺术表现 167
第四节 是符号性表现还是自我表现 176
第五节 东方人的“表现”观 181
第六节 深刻表现的标志 183
第七节 表现艺术的审美经验 192
第七章 符号与符号性体验 206
第一节 什么是符号 206
第二节 符号的形象特征 215
第三节 艺术中符号形式的使用 224
第四节 符号的体验与功用 231
第一节 “意义”的范围和层次 236
第八章 多义性与模糊体验 236
第二节 多义性(不尽之意)体验 248
第三节 多义性与模糊 259
1.“非专指”名词的并置与模糊 261
2.由名词(主)与动词(谓)之间的不般配造成的模糊 276
3.意义的含混 286
第九章 审美快乐的机制 304
第一节 审美快乐从何而来 304
第二节 审美快乐与“生命”的发现 312
第三节 审美快乐产生的机制 325
第四节 认识定势对审美快乐的影响 333
第十章 审美教育与审美心理的成熟 341
第一节 美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42
第二节 美育与普通教育 349
第三节 美育与人格的完善 352
第四节 美育在各科教学中的贯彻 358
第五节 形象化原则 361
第六节 审美心理结构的建设——感知能力的培育 367
第七节 想象力的培育 374
第八节 内在情感的培育 377
第九节 审美理解力的培育 380
附加篇无意识与艺术——兼谈艺术创造的心理 393
第一节 “无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395
第二节 “无意识”与艺术 403
1.“无意识”与艺术创造 403
2.“无意识”与艺术意味 408
3.“无意识”与现代艺术中的反理性潮流 415
第三节 “无意识”的本质 423
国外科学美学与心理学美学详细书目230例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