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汉地质学院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15038·教65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

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1

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层状岩石的产状及其接触关系 4

第一节 岩层的产状 4

一、岩层的原始产状 4

二、水平岩层 5

三、倾斜岩层 7

第二节 层理的识别 14

一、沉积岩层理的识别 14

二、火山岩层理的识别 15

第三节 利用岩石的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16

一、鉴别沉积岩层顶、底面的标志 16

二、鉴别火山熔岩层顶、底面的标志 19

第四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21

一、整合与不整合 21

二、不整合的类型 21

三、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 23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27

第一节 应力的概念 27

一、外力、内力与应力 27

二、应力分析 29

三、地应力的概念 36

四、应力集中 36

一、变形的概念 38

第二节 岩石变形分析 38

二、岩石变形方式 39

三、岩石变形的阶段 39

四、岩石弹性、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 42

五、岩石的破裂方式 43

六、共轭剪切破裂面角(剪裂角)的分析 44

第三节 岩石变形与应力的关系 46

一、应变椭球体的概念 46

二、非旋转应变与旋转应变 47

三、递进变形的概念 48

四、应变椭球体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49

第四节 构造应力场概念 51

第五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及岩石变形的因素 53

一、围压 54

二、温度 55

三、溶液 55

四、时间 56

五、应力状态 58

第四章 褶皱 59

第一节 褶皱和褶皱要素 59

第二节 褶皱的产状分类和形态分类 61

一、褶皱的产状分类 62

二、褶皱的形态分类 65

第三节 褶皱的形成机制 72

一、纵弯褶皱作用 72

二、横弯褶皱作用 75

三、滑褶皱作用 76

四、柔流褶皱作用 77

五、压扁作用在褶皱形成中的意义 78

一、岩层厚度对褶皱的影响 80

二、岩石力学性质对褶皱的影响 80

第四节 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 80

三、岩层层间粘结程度对褶皱的影响 81

四、外力作用的方式对褶皱的影响 82

五、埋藏深度和基底构造对褶皱的影响 82

第五节 褶皱的研究 83

一、褶皱形态的研究 83

二、褶皱内部小构造的研究 86

三、褶皱深部变化的研究 87

四、褶皱形成时期的研究 88

五、褶皱与矿产 89

一、几何分类 91

第五章 节理 91

第一节 节理的分类 91

二、力学成因分类 92

三、节理力学性质的复合及转化 98

四、节理的组合 100

第二节 节理与褶皱的关系 101

一、水平挤压力形成褶皱的伴生节理 101

二、垂直挤压力形成褶皱的伴生节理 103

第三节 节理的观测与研究 103

一、节理的野外观测与研究 104

二、节理测量资料的室内整理 106

三、利用节理研究恢复构造应力场 110

二、断盘 112

一、断层面 112

第一节 断层的几何要素 112

第六章 断层 112

三、断层线 113

四、位移 113

五、倾伏与侧伏 115

第二节 断层的分类 115

一、断层的形态分类 115

二、断层的组合类型 119

第三节 断层的观测与研究 123

一、断层存在的标志及断层两盘相对动向的确定 123

二、断层效应分析 138

三、大型断裂的识别 141

四、断层作用的时间性 142

第四节 应力状态对断层的产状及性质的影响 143

第五节 断层的形成机制 146

一、正断层的形成机制 147

二、逆断层的形成机制 150

三、推复构造的形成机制 152

四、平移断层的形成机制 156

五、大型地堑的形成机制 158

第七章 面理和线理 159

第一节 面理 160

一、面理的类型 160

二、面理与大构造的关系 162

三、面理的观测和应用 166

第二节 线理 168

一、线理的类型 168

二、香肠构造和构造透镜体 169

三、窗棂构造 171

五、线理的观测和应用 173

四、杆状构造 173

第八章 火成岩原生构造 175

第一节 侵入岩原生构造 175

一、早期冷凝阶段——流动构造 175

二、晚期冷凝阶段——破裂构造 179

三、锥状岩席与环状岩墙 180

第二节 火山岩原生构造 182

一、层状构造 182

二、破裂构造 184

三、火山构造 186

第九章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 191

第一节 变质岩区构造的主要特点及其识别 191

一、变质岩区构造的主要特点 191

二、构造的置换及其识别 194

三、叠加褶皱及其识别 196

四、变质岩区断裂的识别 203

第二节 构造序列的建立 205

一、构造的世代 205

二、构造的样式 205

三、构造世代的确定 206

四、建立构造序列 206

第三节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的基本方法 207

一、地质制图 207

二、地层成层顺序的观测 208

三、对小型构造的观察 208

四、方位资料的测量和分析 209

五、阐明大构造的特征 209

第四节 对变质岩区构造特征的两种认识 210

六、显微构造分析 210

第十章 区域构造综合分析 214

第一节 区域构造综合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214

一、构造分析的原则 214

二、一次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组合特征的分析 215

三、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叠加和改造问题 217

四、区域构造综合分析的方法 219

第二节 区域构造综合分析实例 220

一、井陉煤矿西区构造分析及构造预测 220

二、峨眉山区构造分析 227

三、北京西山房山-八宝山断裂构造分析 231

第十一章 非构造变动 235

一、蠕动构造 235

三、水底滑坡构造 236

二、地面滑坡 236

四、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褶皱 237

五、溶解作用形成的构造 237

六、吸收水分形成的构造 238

七、冰川作用形成的构造 238

八、非构造成因的节理 239

附录一: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240

第一节 赤平投影的基本概念 240

第二节 赤平投影的基本原理 242

第三节 赤平投影网及其用法 245

一、吴氏网的成图原理 245

二、吴氏网的使用方法 246

第四节 真、视倾角的换算与构造线产状及地层厚度的测定 248

一、真倾角和视倾角的换算 248

二、构造线产状的确定 250

三、赤平投影求地层厚度 252

第五节 褶皱产状的判定——平面交线的赤平投影及其应用之一 253

一、褶皱要素的赤平投影特征 253

二、褶皱枢纽线(或褶轴)产状的确定 256

三、褶皱两翼夹角和轴面产状的判定 258

四、用赤平投影研究褶皱的注意事项 258

第六节 断裂构造的赤平投影和应力分析 260

——平面交线赤平投影及其应用之二 260

一、断裂和应力的几何关系及其赤平投影特征 260

二、断裂构造分析举例 262

第七节 火成岩原生构造的赤平投影 265

第八节 赤平投影的旋转操作及其应用 269

一、水平旋转(围绕直立轴旋转) 269

二、直立翻转(绕水平轴旋转) 269

三、倾斜翻转(绕倾斜轴旋转) 271

四、旋转操作在构造分析方面的应用 272

第九节 小圆的赤平投影及其应用 274

一、投影小圆的几何意义 274

二、小圆投影和作图方法 275

三、投影小圆的旋转操作 277

四、枢扭断层的投影方法 278

主要参考书 280

附录二:构造地质学实习教材 281

实习一 认识地质图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281

实习二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三点法和地形地质图上求产状) 285

实习三 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上的应用之一(真、视倾角 287

的换算和求岩层的厚度) 287

实习四 读倾斜岩层地质图并作剖面图(包括不整合读图) 287

实习五 根据岩层产状要素绘制倾斜岩层地质图 290

实习六 构造模拟实验 292

实习七 读褶皱区地质图 293

实习八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296

实习九 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中的应用之二(在褶皱研究中的应用) 300

实习十 绘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300

实习十一 编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303

实习十二 编制节理极点图和等密图 306

实习十三 根据共轭剪节理求主应力轴并编绘主应力网络图 309

实习十四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求断层产状和断距 312

实习十五~十六 分析褶皱断层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315

实习十七 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中的应用之三(在断裂构造研 316

究中的应用) 316

实习十八 分析火成岩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316

实习十九 构造标本及薄片观察 318

实习二十~二十三 综合分析地质图 319

附件 322

Ⅰ、各种常见岩石花纹图例 322

Ⅱ、各种地质符号 325

Ⅲ、真、视倾角换算表 326

附图1 凌河地形地质图……………………………………………………326之后 327

附图2 南涧镇地形地质图 327

附图3 松溪地形地质图 328

附图4 嘉阳坡地形地质图 329

附图5 鹰岩地形图 330

附图6 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330之后 331

附图7 凉风垭构造图 331

附图8 双塘涧地区构造图 332

附图9 星岗地区地形地质图 333

附图10 金山镇地区地质图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