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经络腧穴 1
第一章 经络总论 1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 1
绪论 1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2
一、十二经脉 3
二、奇经八脉 3
三、十五络 4
四、十二经别 5
五、十二经筋 5
六、十二皮部 5
第三节 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与四海 6
一、根结与标本 6
二、气街与四海 6
(二) 指导辨证归经 7
(一) 说明病理变化 7
(三) 指导针灸治疗 7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运用 7
二、经络的临床应用 7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7
第二章 腧穴总论 9
第一节 腧穴出发展与分类 9
第二节 腧穴的命名 10
第三节 腧穴的治疗作用 10
一、近治作用 10
二、远治作用 10
三、特殊作用 11
第四节 特定穴的意义 12
一、五输穴 12
五、郄穴 13
四、八会穴 13
二、原穴、络穴 13
三、俞穴、募穴 13
六、下合穴 14
七、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14
第五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14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14
二、自然标志取穴法 14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6
四、简便取穴法 16
(一) 经脉循行 17
(三) 主治概要 17
(二) 主要病候 17
(四) 经穴 17
一、手太阴肺经 17
第一节 十二经脉 17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17
二、手阳明大肠经 19
(一) 经脉循行 19
(二) 主要病候 19
(三) 主治概要 19
(四) 经穴 19
(一) 经脉循行 20
三、足阳明胃经 20
(二) 主要病候 21
(三) 主治概要 21
(四) 经穴 21
四、足太阴脾经 23
(一) 经脉循行 23
(二) 主要病候 23
(三) 主治概要 23
(四) 经穴 24
(四) 经穴 25
(三) 主治概要 25
五、手少阴心经 25
(一) 经脉循行 25
(二) 主要病候 25
六、手太阳小肠经 26
(一) 经脉循行 26
(二) 主要病候 26
(三) 主治概要 26
(四) 经穴 26
七、足太阳膀胱经 28
(一) 经脉循行 28
(二) 主要病候 28
(三) 主治概要 28
(四) 经穴 28
(一) 经脉循行 32
(二) 主要病候 32
八、足少阴肾经 32
(三) 主治概要 33
(四) 经穴 33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 34
(一) 经脉循行 34
(二) 主要病候 34
(三) 主治概要 34
(四) 经穴 34
十、手少阳三焦经 35
(一) 经脉循行 35
(二) 主要病候 35
(三) 主治概要 35
(四) 经穴 36
十一、足少阳胆经 37
(一) 经脉循行 37
(四) 经穴 38
(二) 主要病候 38
(三) 主治概要 38
十二、足厥阴肝经 40
(一) 经脉循行 40
(二) 主要病候 41
(三) 主治概要 41
(四) 经穴 41
第二节 奇经八脉 42
一、督脉 42
(一) 经脉循行 42
(二) 主要病候 42
(三) 主治概要 42
(四) 经穴 42
(三) 主治概要 44
(二) 主要病候 44
(一) 经脉循行 44
二、任脉 44
(四) 经穴 45
三、冲脉 46
四、带脉 46
五、阴维脉 47
六、阳维脉 47
七、阴?脉 47
八、阳?脉 48
第三节 十五络穴 48
第四节 奇穴 48
一、头颈部 48
二、躯干部 49
三、四肢部 50
第一节 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修藏 52
第一章 毫针刺法 52
中篇 刺灸方法 52
第二节 针刺练习 53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53
一、选择针具 53
二、选择体位 53
三、消毒 54
第四节 毫针刺法 54
一、进针法 54
二、针剌的角度和深度 55
三、行针与得气 56
四、针刺补泻 56
五、留针与出针 58
第五节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58
一、晕针 58
三、弯针 59
二、滞针 59
四、断针 60
五、血肿 60
第六节 针刺注意事项 60
第二章 灸法 62
第一节 常用灸法 62
一、艾炷灸 62
二、艾卷灸 64
三、温针灸 65
四、温灸器灸 65
第二节 注意事项 65
附:拔罐法 66
第三章 其他针法 69
第一节 三棱针 69
一、操作方法 69
第二节 皮肤针 70
二、适应范围 70
三、注意事项 70
一、操作方法 71
二、适应范围 71
三、注意事项 71
第三节 皮内针 71
一、操作方法 72
二、适应范围 72
三、注意事项 72
第四节 电针 72
一、电针器的选择 73
二、操作方法 73
三、适应范围 73
四、注意事项 73
二、治疗方法 74
一、常用药物 74
第五节 水针 74
三、适应范围 75
四、注意事项 75
第四章 头针与耳针 76
第一节 头针 76
一、刺激区的部位和主治作用 76
二、操作方法 76
三、适应范围 77
四、注意事项 78
第二节 耳针 79
一、耳廓表面解剖 79
二、耳穴的分布 79
三、常用耳穴的主要功用 81
四、选穴处方 84
五、操作方法 85
六、注意事项 86
下篇 治疗 87
第一章 治疗总论 87
第一节 脏腑经络证治 88
第二节 针灸治疗原则 89
第三节 配穴处方 91
第二章 治疗各论 95
第一节 内科病症 95
一、中风 95
二、眩晕 98
三、头痛 100
四、痹证 104
附:肩关节周围炎 105
附:坐骨神经痛 105
五、腰痛 107
六、胁痛 108
七、不寐 110
八、惊悸、怔忡 112
九、咳嗽 113
十、哮喘 115
十一、胃痛 117
十二、腹痛 119
十三、泄泻 121
十四、痢疾 122
第二节 妇科、儿科病症 124
十五、月经不调 124
十六、痛经 126
十七、胎位不正 127
十八、乳少 128
十九、遗尿 129
二十、疳积 130
二十一、小儿麻痹后遗症 131
二十二、风疹 132
第三节 外科病症 132
二十三、疔疮 133
二十四、痄腮 134
二十五、乳痈 135
二十六、乳癖 137
二十七、扭伤 137
二十八、蛇丹 139
第四节 五官科病症 140
二十九、目赤肿痛 140
三十、麦粒肿 141
三十一、聤耳 142
三十二、耳鸣耳聋 143
三十三、牙痛 144
三十四、咽喉肿痛 145
三十五、近视 146
三十六、晕厥 147
第五节 急症 147
三十七、虚脱 148
三十八、高热 149
三十九、抽搐 150
四十、急痛证 151
1.心绞痛 152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152
3.胆道蛔虫症 152
4.肾绞痛 153
四十一、出血证 154
1.咯血 154
2.吐血 154
3.衄血 154
4.便血 155
5.血尿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