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言 1
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 1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资源 1
第二节 地球上的水分循环 2
一、水分循环的类型 2
二、影响水分循环的因素 3
第三节 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4
三、我国水分循环的路径 4
一、通用水量平衡方程式 5
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5
三、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 6
第二章 海洋 8
第一节 海洋概述 8
一、海陆的分布 8
二、海洋的分类 8
一、海水的化学组成 9
第二节 海水化学成分与盐度 9
二、海水的盐度 10
第三节 海水物理性质 14
一、海水温度 14
二、海水密度 17
三、海水的其它性质 18
第四节 波浪 19
一、波浪及其要素 19
二、波浪的余摆线理论 20
三、波浪的主要类型 22
四、近岸浪及其作用 24
第五节 潮汐 25
一、潮汐及其类型 25
二、潮汐的成因 26
三、潮汐的变化规律 27
四、潮流 30
一、洋流、水团和环流的基本概念 31
第六节 洋流 31
二、洋流的成因类型 32
三、世界大洋环流系统 34
第三章 河流 41
第一节 水系和流域 41
一、水系 41
二、流域 43
三、河流的纵横断面 46
一、水位 48
第二节 河流的水情要素 48
二、流速 50
三、流量 53
四、水化学 55
五、水温与冰情 57
第三节 河流的补给 59
一、河流的补给 59
二、流量过程线的分割 63
一、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 65
第四节 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65
二、降雨损失和流域汇流 68
三、影响径流形成和变化的因素 75
第五节 河川径流的变化及计算 79
一、径流的特征值 80
二、水文统计方法 81
三、河川径流的变化和计算 90
四、洪水和枯水 97
第六节 水内环流与泥沙运动 100
一、作用于河中水体的力 100
二、河水的环流运动 102
三、河流的泥沙运动 104
四、水流、泥沙与河槽的相互作用 109
第七节 河口 111
一、河口概述 111
二、河口区的潮汐现象 112
第四章 湖泊与沼泽 113
三河口泥沙运动 115
第一节 湖泊与水库 118
一、湖泊形态特征 118
二、湖泊的分类 119
三、湖水的性质 121
四、湖水的运动 126
五、湖泊的演化 128
六、人工湖泊—水库 130
第二节 沼泽 132
一、沼泽的形成与类型 133
二、沼泽的水文特征 135
三、沼泽资源的综合利用 136
第五章 冰川 138
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及其类型 138
一、雪圈与雪线 138
二、冰川冰的形成 139
三、冰川的类型 140
一、冰川的运动 141
第二节 冰川的运动与消融 141
二、冰川的积累 142
三、冰川的消融 143
四、冰川的前进与后退 145
第三节 冰川水资源的利用 145
一、人工融冰化雪 145
二、融水径流的调节 146
一、地下水形成条件 147
第六章 地下水 147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147
二、岩石空隙 148
三、岩石的水理性质 152
第二节 地下水的运动 154
一、线性渗透定律 154
二、非线性渗透定律 156
三、渗透系数的测定 157
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160
第三节 地下水的理化性质 160
二、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161
第四节 地下水的主要类型 164
一、按埋藏条件地下水的分类 164
二、按含水层性质地下水的分类 173
第五节 几种特殊的地下水 175
一、地下热水 175
二、矿水 177
四、泉 178
三、肥水 178
第七章 水污染与水体保护 179
第一节 水质污染的原因与主要污染物质 179
一、水质污染形成的原因 179
二、水的主要污染物质 180
第二节 水体的自净作用 184
一、水体自净作用的概念 184
二、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因素 185
三、不同水体的自净作用特点 186
第三节 水体保护 187
一、水体污染调查 187
二、水体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188
三、加强水体保护 189
附录 190
水文测验 190
一、水位观测 190
二、流量测验 191
三、泥沙测验 194
课堂作业 198
一、确定海洋蒸发量减降水量与盐度的相关程度与回归方程 198
二、水系及流域特征的测定与计算 199
三、利用适线法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201
四、应用相关分析法延长资料系列推求正常年径流量 202
五、用等流时线法计算出口断面流量过程 203
六、应用湖泊的水深-面积、水深-容积关系曲线推求湖面蒸发 204
七、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绘制与分析 205
附表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