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1
编写说明 1
绪论 1
第一编 社会主义文学的开创与发展(1949-1966) 13
第一章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史概观 13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全面贯彻 13
第二节 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想斗争 19
第三节 文艺政策的调整与失控 32
第四节 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简介 37
第二章 十七年的小说 46
第一节 概述 46
第二节 赵树理与“山药蛋派” 50
第三节 孙犁与“荷花淀派” 57
第四节 周立波与“茶子花派” 61
第五节 描绘革命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 66
第六节 反映农村生活变革的长篇小说 75
第七节 长篇通俗小说和历史小说 79
第八节 题材、风格多样的中短篇小说 86
第九节 别具一格的台湾小说 92
第三章 十七年的诗歌 98
第一节 概述 98
第二节 郭小川、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 101
第三节 闻捷与“边疆诗群” 109
第四节 毛泽东、陈毅的旧体诗词 112
第五节 台湾现代派与乡土派诗 117
第四章 十七年的戏剧和电影文学 124
第一节 概述 124
第二节 老舍的《茶馆》 130
第三节 田汉的《关汉卿》 134
第五章 十七年的散文和报告文学 138
第一节 概述 138
第二节 叙事散文 141
第三节 抒情散文 148
第四节 游记散文 156
第二编 社会主义文学的空前浩劫(1966-1976) 163
第一章 “文革”十年对当代文学的大破坏 163
第一节 《纪要》的出笼及其祸患 163
第二节 帮派文艺思潮与阴谋文艺的泛滥 168
第三节 高压下的抗争潜流 171
第二章 “文革”十年的文学创作 176
第一节 概述 176
第二节 承前启后的文学桥梁 180
第三节 当代诗歌史上的里程碑 186
第三编 社会主义文学的恢复与创新(1976-1986) 193
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史概观 193
第一节 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193
第二节 文艺思潮的新格局及其走向 199
第三节 文艺理论批评的活跃 206
第四节 文学创作潮流的演变 212
第二章 新时期的小说 222
第一节 概述 222
第二节 “伤痕小说” 231
第三节 “反思小说” 234
第四节 “改革小说” 245
第五节 “军旅小说” 251
第六节 乡土小说与市井民俗小说 257
第七节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 267
第八节 “文化寻根小说” 276
第一节 概述 283
第三章 新时期的诗歌 283
第二节 “复出诗人” 286
第三节 诗坛新秀 294
第四节 新边塞诗派 297
第五节 “朦胧诗群” 303
第四章 新时期的戏剧和电影文学 311
第一节 概述 311
第二节 “写实剧”的创作 316
第二节 “写实剧”的创作 316
第三节 “西部电影”的崛起 321
第三节 “西部电影”的崛起 321
第一节 概述 325
第五章 新时期的散文和报告文学 325
第五章 新时期的散文和报告文学 325
第一节 概述 325
第二节 挽悼散文的兴起 329
第三节 抒情散文的新追求 333
第四节 报告文学的勃兴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