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走向光线不能到达的地方〔自序〕 1
第一部分:荒废的台湾思想 2
僵尸的叛逆符号——「五四崇拜」及其霸权意识的批判 2
台湾哲学的历史构造——日据时期台湾哲学思潮的发生与演变 17
历史裂痕下受辱的灵魂——纪念台湾思想家林茂生博士百岁冥诞 37
被扭曲的土地及其子民——兼论林茂生的历史评价 57
舞台被毁的一代——台湾启蒙时期思想家林攀龙素描 65
在惊涛骇浪的记忆中漂泊——早期台湾移民的寂寞处境 75
第二部分:苦闷的实践逻辑 89
实践精神的凯旋——论柏恩斯坦《社会政治理论的重建》 89
处境与实践逻辑——从「保钓事件」到「野火现象」 103
台北的忧郁与欢呼——论台湾知识分子的历史焦距与问题意识 121
也谈「知识分子」与「保守主义」——评墨子刻教授 137
抛弃意识形态的包袱——论马克思主义在台湾 147
在马克思与叔本华之间——霍克海默与前期法兰克福学派 161
谁来保护危险思想家?——伏尔泰、沙特与布罗斯基 179
创造力的辩证——从「逃避自由」看《一九八四》 185
第三部分:濒危的文化叙述 197
个性的假面及其复制——八○年代台湾商品美学的批判 197
行进在泛政治与泛商业的炮火中——当前台湾文化评论的焦点与盲点 223
历史意识的失落与重建——评「书香社会」 233
街景缤纷,书卷寂寞——评「排行榜」与文化工业 245
应声虫——评台湾的文化新闻 251
另一个失落感的开始——外来强势符号的反省 255
盲点之一——评文化叙述的危机 265
盲点之二——评广告语言的反叛 269
盲点之三——崇高美感的省思 273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