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9
什么是比较文学 9
比较方法与比较文学 15
比较文学产生的基础 20
比较文学研究的要求 24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 29
第一节 名称 29
名称的由来 29
命名不当 34
沿用旧称 35
第二节 定义与学派 37
下定义的困难 37
法国学派 40
欧洲中心论 43
美国学派 47
转向东方 52
折衷 54
学派的划分 56
趋于一致 58
苏联的定义 60
港台学者的定义 64
我国大陆学者的观点 67
适用范围 72
小结 73
第三节 特性 76
与兄弟学科的关系 76
三次争论 78
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 85
第四节 内容与范围 99
影响的概念 101
文学借鉴 112
类同与对比 123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127
第一节 种类与一般方法 127
种类 127
界限问题 130
可比性 133
工具与方法 140
第二节 影响研究 142
誉舆学 144
渊源学 150
媒介学 156
附:文类学 170
第三节 平行研究 173
方法与步骤 173
主题学 176
史 178
类型学 179
题材 180
文体学 180
比较诗学 183
附:非本科范围研究 187
第三章 比较文学简史 189
第一节 渊源 189
西方的比较文学渊源 191
中国的比较文学渊源 201
简短的结语 221
第二节 萌芽与形成 222
萌芽与形成的基础 224
中国文学传入欧洲 226
欧洲最早的中西文学平行比较 231
伏尔泰的《论史诗》 234
影响研究的萌芽 236
斯太尔夫人 240
十九世纪中下叶的影响研究 242
勃兰兑斯 245
比较文学学科的最终形成 250
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学比较 253
林纾 262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 266
第三节 成熟与发展 271
最早的比较文学理论著作 272
影响研究理论的成熟与发展 276
平行研究理论的成熟 283
中国现当代比较文学研究 294
日本苏联英国的比较文学简介 306
比较文学发展的趋势 318
总结 326
附:关于中国学派 327
附录 333
一 国际比较文学协会 333
二 历届国际比较文学会议 333
三 英、法、汉比较文学常用词汇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