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1
第一章 宇宙是球形的 3
第二章 大地也是球形的 4
第三章 大地和水如何构成统一的球体 5
第四章 天体的运动是均速的、永恒的和圆形的或是复合的 7
圆周运动 7
第五章 圆周运动对地球是否适宜?地球的位置在何处? 9
第六章 天比地大,无可比拟 11
第七章 为什么古人认为地球静居于宇宙中心 13
第八章 以往论证的不当和对它们的批驳 15
第九章 能否赋于地球几种运动?宇宙的中心 18
第十章 天球的顺序 19
第十一章 地球三重运动的证据 25
目 录 29
原序 29
第十二章 圆周的弦长 33
圆周弦长表 41
第十三章 平面三角形的边和角 52
第十四章 球面三角形 57
第二卷 71
第一章 圆圈及其名称 72
第二章 黄道倾角、回归线间的距离以及这些量的测定法 73
第三章 赤道、黄道与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赤经和赤纬对这 75
些弧和角的偏离及其计算 75
赤纬(黄道度数)表 79
赤经表 80
子午圈角度表 81
第四章 对黄道外任一天体,若黄经、黄纬已知,测定其赤经、赤纬和过中天时黄道度数的方法 82
第五章 地平圈的交点 83
第六章 正午日影的差异 84
第七章 如何相互推求最长的自昼、各次日出的间距和天球 87
的倾角;白昼之间的余差 87
斜球经度差值表 91
第八章 昼夜的时辰及其划分 96
第九章 黄道弧段的斜球经度;当黄道任一分度升起时,如 97
何确定在中天的度数 97
第十章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 98
在正球旋转时黄道十二官的升起表 101
斜球的升起表 102
黄道与地平圈交角表 104
第十一章 这些表的使用 105
第十二章 通过地平圈的两极向黄道所画圆的角与弧 106
第十三章 天体的出没 107
第十四章 恒星位置的研究和恒星在星表中的排列 110
星座与恒星描述表 118
一、北天区 118
二、中部和近黄道区 137
三、南天区 156
第三卷 173
第一章 二分点与二至点的岁差 173
第二章 证明二分点与二至点岁差不均匀的观测史 175
第三章 可以说明二分点和黄赤交角移动的假设 178
第四章 振动或天平动如何由圆周运动形成 181
第五章 二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不均匀的证明 184
第六章 二分点岁差与黄道倾角的均匀行度 187
按年份和六十年周期计算的二分点岁差的均匀行度 191
按日和六十日周期计算的二分点岁差的均匀行度 192
按年份和六十年周期计算的二分点非均匀行度 193
按日和六十日周期计算的二分点非均匀行度 194
第七章 二分点的平均岁差与视岁差的最大差值有多大? 195
第八章 这些行度之间的个别差值和表示这些差值的表 198
二分点行差与黄赤交角表 200
第九章 二分点岁差讨论的回顾与改进 201
第十章 黄赤交角的最大变化有多大? 203
第十一章 二分点均匀行度的历元与非均匀角的测定 204
第十二章 春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的计算 206
第十三章 太阳年的长度和非均匀性 209
第十四章 地心运转的均匀化和平均行度 213
逐年和六十年周期的太阳简单均匀行度表 215
逐日、六十日周期和一日中分数的太阳简单均匀行度表 216
逐年和六十年周期的太阳复合均匀行度表 217
逐日、六十日周期和一日中分数的太阳复合均匀行度表 218
逐年和六十年周期的太阳近点角均匀行度表 219
逐日和六十日周期的太阳近点角 220
第十五章 证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初步定理 221
第十六章 太阳的视不均匀性 227
第十七章 太阳的第一种差和周年差及其特殊变化的解释 231
第十八章 黄经均匀行度的分析 232
第十九章 太阳均匀行度的位置与历元的确定 234
第二十章 拱点飘移对太阳造成的第二种差和双重差 236
第二十一章 太阳的第二种差的变化有多大? 240
第二十二章 怎样推求太阳远地点的均匀与非均匀行度? 242
第二十三章 太阳近点角的测量及其位置的确定 242
第二十四章 太阳均匀行度和视行度变化的表格显示 243
太阳行差表 245
第二十五章 视太阳的计算 247
第二十六章 νυχθημερον,即可变的自然日 248
第四卷 251
第一章 古人关于太阴圆周的假说 253
第二章 那些假设的缺陷 255
第三章 关于月球运动的另一种见解 258
第四章 月球的运转及其行度的详情 260
六十年周期内逐年的月球行度 262
六十日周期内逐日和日-分的月球行度 263
六十年周期内逐年的月球近点角行度 264
六十日周期内逐日和日-分的月球近点角行度 265
六十年周期内逐年的月球黄纬行度 266
六十日周期内逐日和日-分的月球黄纬行度 267
第五章 在朔望出现的月球第一种差的说明 268
第六章 关于月球黄经和近点角均匀行度之论述的验证 276
第七章 月球黄经和近点角的历元 277
第八章 月球的第二种差以及第一本轮与第二本轮的比值 278
第九章 表现为月球离开第一本轮高拱点的非均匀运动的剩 280
余变化 280
第十章 如何从给定的均匀行度推求月球的视行度 281
第十一章 月球行差或归一化的表格显示 284
月球行差表 286
第十二章 月球行度的计算 288
第十三章 如何分析和论证月球的黄纬行度 289
第十四章 月球黄纬近点角的位置 291
第十五章 视差仪的研制 294
第十六章 如何求得月球的视差 295
第十七章 月地距离的测定以及取地球半径=1时月地距离 297
的数值 297
第十八章 月球的直径以及在月球通过处地影的直径 299
第十九章 如何同时推求日和月与地球的距离、它们的直径 300
以及在月球通过处地影的直径及其轴线 300
第二十章 日、月、地三个天体的大小及其比较 303
第二十一章 太阳的视直径和视差 304
第二十二章 月球的可变视直径及其视差 305
第二十三章 地影变化可达什么程度? 306
第二十四章 在地平经圈上日月各视差值的表格显示 307
日月视差表 311
日、月和地影半径表 312
第二十五章 太阳和月球视差的计算 313
第二十六章 如何分离黄经和黄纬视差 314
第二十七章 关于月球视差论述的证实 318
第二十八章 日月的平合与平冲 319
日月合冲表 320
第二十九章 日月真合与真冲的研究 321
第三十章 如何区分在食时出现的与其他的日月合冲 323
第三十一章 日月食的食分 324
第三十二章 预测食延时间 325
第五卷 329
第一章 行星的运行和平均行度 330
土星在六十年周期内逐年的视差动 334
土星在六十日周期内逐日和日分数的视差动 335
木星在六十年周期内逐年的视差动 336
木星在六十日周期内逐日和日分数的视差动 337
火星在六十年周期内逐年的视差动 338
火星在六十日周期内逐日和日分数的视差动 339
金星在六十年周期内逐年的视差动 340
金星在六十日周期内逐日和日分数的视差动 341
水星在六十年周期内逐年的视差动 342
水星在六十日周期内逐日和日分数的视差动 343
第二章 用古人的理论解释行星的均匀运动和视运动 344
第三章 由地球运动引起的视非均匀性的一般解释 345
第四章 行星自身运动看起来如何成为非均匀的? 348
第五章 土星运动的推导 350
第六章 对土星新观测到的另外三次冲 354
第七章 土星运动的分析 359
第八章 土星位置的测定 360
的距离 361
第九章 由地球周年运转引起的土星视差以及土星(与地球) 361
第十章 木星运动的说明 363
第十一章 最近观测到的木星的其他三次冲 366
第十二章 木星均速运动的证实 371
第十三章 木星运动位置的测定 372
第十四章 木星视差及其相对于地球运转轨道高度的测定 372
第十五章 火星 375
第十六章 近来观测到的其他三次火星冲 376
第十七章 火星运动的证实 382
第十八章 火星位置的测定 382
第十九章 以地球周年运动轨道为单位的火星轨道的大小 383
第二十章 金星 385
第二十一章 地球和金星轨道直径的比值 387
第二十二章 金星的双重运动 388
第二十三章 金星运动的分析 390
第二十四章 金星近点角的位置 398
第二十五章 水星 399
第二十六章 水星高、低拱点的位置 402
第二十七章 水星偏心距的大小及其圆周的比值 403
第二十八章 为什么水星在六角形一边(离近地点为60°)附 406
近的距角看起来大于在近地点的距角 406
第二十九章 水星平均行度的分析 408
第三十章 水星运动的最近观测 410
第三十一章 水星位置的测定 416
第三十二章 进退运动的另一种解释 417
第三十三章 五颗行星的行差表 419
土星行差表 420
木星行差表 422
火星行差表 424
金星行差表 426
水星行差表 428
第三十四章 如何计算这五颗行星的黄经位置 430
第三十五章 五颗行星的留与逆行 431
第三十六章 怎样测定逆行的时间、位置和弧段 435
第六卷 441
第一章 五颗行星的黄纬偏离的一般解释 442
第二章 认为这些行星在黄纬上运动的圆周理论 444
第三章 土星、木星和火星轨道的倾斜度有多大? 449
第四章 对这三颗行星其他任何黄纬值的一般解释 452
第五章 金星和水星的黄纬 454
第六章 与远地点和近地点的轨道倾角有关的、金星和水星 457
的二级黄纬偏离角 457
第七章 金星和水星这两颗行星的倾角数值 459
第八章 金星和水星的称为“偏离”的第三种黄纬 464
土星、木星和火星的黄纬 470
金星和水星的黄纬 472
第九章 五颗行星黄纬的计算 474
注释 477
前言部分注释 481
《天体运行论》注释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