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化学与工艺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纪鼎,倪永全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1919720
  • 页数:614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1.1表面活性剂发展简史 1

1.1.1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兴起与演变 1

1.1.2世界表面活性剂科学与工业的现状 2

1.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分类 3

1.2.1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双亲结构 3

1.疏水基 3

2.亲水基 3

3.连结剂 5

1.2.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5

2.1.1临界溶解温度(克拉夫特点) 15

2.1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15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的基础化学 15

2.1.2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17

2.1.3表面活性剂在非水溶剂中的溶解性 20

2.2表面吸附和表面活性 21

2.2.1表面活性剂溶液在界面上的吸附 21

1. 气-液、液-液、固-液的界面吸附 21

2.表面吸附机理 33

2.2.2Gibbs等温吸附方程及其应用 33

2.2.3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与效能 37

1.表面吸附效率与效能 37

1.铺展 39

2.2.4单分子层 39

2.表面张力降低的效率 39

2.影响吸附效率与效能的结构因素与环境因素 39

4.表面张力降低的效能 39

2.单分子膜的物理状态 43

2.2.5LangmuirBlodgett多分子层 43

4.环法 44

8.旋滴法*49++ 44

6.躺滴法 44

5.最大气泡压力法 44

7.悬滴法 44

3.吊片法 44

2.滴体积(或滴质量)法 44

1.毛细管法 44

2.2.6表面张力测定方法 44

2.3表面活性剂的聚集状态 49

2.3.1胶束的结构与性质 49

1.胶束的结构 49

2.胶束的形状与大小 49

3.胶束的性质 52

2.3.2胶束模型 52

2.3.3临界胶束浓度 52

1.胶束聚集数 52

2.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 52

2.质量作用模型 57

1.拟相分离模型 57

附4.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 57

2.3.4胶束形成热力学 57

3.临界胶束浓度与界面吸 57

3.小体系/多重平衡模型 59

2.3.5胶束形成的动力学 59

2.3.6表面活性剂浓溶液与液晶 61

2.4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化学性质 62

2.4.1界面电荷 62

2.4.2双电层 62

2.4.3动电位 65

1. 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吸附 66

2.5.1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吸附与胶束形成 66

2.5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性质 66

2.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形成 69

2.5.2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协同效应 69

1.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69

2.混合胶束 69

3.最佳协同效应 69

2.6润湿与渗透 75

2.6.1润湿现象 75

2.6.2接触角 77

2.6.3动态润湿 78

2.6.4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 78

2.6.6润湿剂 79

2.6.5影响润湿的因素 79

2.6.7防水剂 80

2.7分散体系 81

2.7.1乳状液 81

1.乳状液的形成 81

2.乳状液的稳定性 81

3.乳状液HLB、PIT理论及其应用 81

4.多重乳状液 81

5.乳液的不稳定性 81

6.微乳状液 81

2.7.2泡沫 97

1.泡沫膜弹性与马兰各尼效应 97

7.乳化剂 97

2.泡沫稳定性与泡沫剂结构间的关系 105

3.消泡机理与消泡剂 105

2.7.3固体分散 105

1.DLVO理论及其应用 105

2.表面活性剂应用于分散及凝聚 108

2.8增溶作用 108

2.8.1增溶机理 109

2.8.2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 110

2.9洗涤去污作用 111

2.9.1去污作用和机理 111

2.9.2去污动力学 119

2.11.1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液晶相 120

2.11表面活性剂的相行为 120

2.10表面活性剂的派生性能 120

2.11.2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的液晶相 125

2.11.3影响三元体系相行为的因素 126

2.11.4四元体系中的相行为 128

1.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 131

4.脂肪醇 131

3.脂肪酸甲酯 131

2.油脂水解 131

3.1.1脂肪酸 131

3.1油脂衍生物 131

第三章 原料的制取 131

5.脂肪酰胺及脂肪胺 159

3.2石油化学制品 159

3.2.1正构烷烃 159

1.尿素络合法 159

2.分子筛分离法 159

3.蒸馏和结晶分离法 159

4.蜡裂解法 167

3.乙烯聚合 167

5.氯化-脱氯化氢 167

6.谢尔高碳烯烃法 167

1.方法概述 167

3.2.2直链单烯烃 167

4.正构烷烃的精制 167

2.长链正构烷烃脱氢 167

7.α-烯烃性能及质量比较 188

3.2.3脂肪醇 188

1.羰基合成法 188

2.齐格勒法 188

3.正构烷烃氧化制仲醇 199

3.2.4烷基苯 199

1.烷基苯的异构体及物理化学性质 199

2.烷基苯生产方法的发展 199

3.氯代烷与苯的烷基化 199

4.烯烃与苯的烷基化 199

1.烷基酚 214

5.烷基苯的精制 214

3.2.5烷基酚、烷基萘 214

2.烷基萘 216

3.2.6脂肪胺 216

3.2.7烯烃的环氧化物 217

1.环氧乙烷2.环氧丙烷 229

3.2.8合成脂肪酸 229

1.石蜡氧化法 229

2.醇、醛的碱氧化法 229

3.烯烃羧基化 229

2.脂肪酸中和制皂 232

1.油脂和脂肪酸甲酯的皂化 232

4.2.1脂肪酸盐 232

4.2羧酸盐型表面活性剂 232

4.1概述 232

5.α-烯烃羰基化制脂肪酸 232

4.烷基铝的氧化 232

第四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32

3.复分解法制皂 235

4.2.2亲油基通过中间键与羧基连接的表面活性剂 235

4.3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 237

4.3.1烷基苯磺酸盐 237

1.烷基苯磺酸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37

2.烷基苯磺化反应机理、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副反应 237

3.烷基苯磺化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和工艺条件 237

4.烷基苯磺酸的中和 237

2.α-烯烃磺化产物的中和与水解 269

3.AOS的制造工艺 269

4.3.2α-烯烃磺酸盐(AOS) 269

1.α-烯烃磺化机理 269

4.AOS的性能与用途 281

4.3.3垸基磺酸盐 281

1.磺氯酰化法 281

2.磺氧化法制取SAS3.由α-烯烃制取伯烷基磺酸盐 288

4.烷基磺酸盐的其它合成方法 288

4.3.4α-磺基单羧酸及其衍生物 288

1.α-磺基-低碳脂肪酸高碳醇酯的合成 288

3.脂肪酸磺乙基酯(lgeponA系列)的合成 294

2.脂肪酰氯的合成 294

4.脂肪酸磺烷基酰胺(lgeponT系列) 294

3.α-磺基脂肪酸甲酯(单)钠盐(MES) 294

1.羟乙基磺酸钠和N-甲基牛磺酸钠的合成 294

4.3.5脂肪酸的磺烷基酯(lgeponA系列)和脂肪酸的磺烷基酰胺(lgeponT系列) 294

2.α-磺基高碳脂肪酸的合成 294

5.性质与用途 298

4.3.6琥珀酸酯磺酸盐 298

1.磺基琥珀酸烷基酯盐的合成 298

2.磺基琥珀酸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酯二钠 298

3.磺基琥珀酸脂肪酰胺乙酯二钠 298

4.其它磺基琥珀酸酯盐 302

4.3.7烷基萘磺酸盐 302

4.3.8石油磺酸盐 303

4.3.9木质素磺酸盐 305

4.3.10烷基甘油醚磺酸盐(AGS) 305

4.4硫酸酯盐 306

4.4.1脂肪醇硫酸(酯)盐(FAS) 306

1.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306

2.硫酸化剂 306

3.三氧化硫硫酸化 306

4.氯磺酸硫酸化 306

5.烷基硫酸单酯的中和 311

6.脂肪醇硫酸盐的加工与贮存 311

4.4.2仲垸基硫酸盐 311

4.4.3脂肪酸衍生物的硫酸酯盐 312

4.4.4不饱和醇的硫酸酯盐 314

4.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改性产物 315

4.6磷酸酯盐表面活性剂 318

4.6.1概述 318

4.6.2烷基磷酸酯盐的制取 319

1.烷基磷酸酯的制取 319

2.酸性磷酸酯的中和 319

4.6.4磷酸酯盐的应用 322

4.7其它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22

1.烷基化的二苯醚二磺酸盐 322

4.6.3醇醚或酚醚的磷酸酯盐 322

3.烷基磷酸酯盐的性质 322

2.双烷基链二磺酸盐 324

第五章 阳离子及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324

5.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24

5.1.1概述 324

5.1.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物化性质 325

5.1.3胺盐 328

1.脂肪胺盐 328

2.乙醇胺盐 328

3.聚乙烯多胺盐 329

5.1.4季铵盐 329

4.三嗪衍生物 335

3.胍衍生物 335

1.咪唑啉型 335

5.1.5杂环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35

2.吗啉型 335

5.其它 342

5.1.6鎓盐 342

1.鏻化合物 342

2.锍化合物 342

3.碘鎓化合物 343

5.2两性表面活性剂 343

5.2.1概述 343

5.2.2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 344

3.羧基化反应 345

5.其它 345

4.磺化反应 345

5.2.3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345

2.咪唑啉环的生成 345

1.命名与结构 345

6.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应用 349

5.2.4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349

1.概述 349

2.制备方法 349

3.性能 349

1.羧酸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356

2.磺酸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356

4.应用 356

5.2.5氨基酸型 356

3.性能及应用5.2.6含磷两性表面活性剂 360

5.2.7蛋白质、淀粉为基础的两性表面活性剂 363

5.2.8氧化胺 364

第六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67

6.1概述 367

6.1.1沿革 367

6.1.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与分类 367

3.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369

5.生物降解与毒性 369

5.化学稳定性和相容性 369

4.粘度 369

1.水溶性 369

2.浊点 369

6.2.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369

6.2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69

6.1.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前景 369

7.表面活性 376

6.2.2乙氧基化反应理论基础 376

1.环氧乙烷的结构及反应性 376

2.碱性催化条件下的环氧乙烷开环 376

3.酸性催化条件下的环氧乙烷开环 376

4.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376

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 385

6.2.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85

5.乙氧基化产物分布 385

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性能 393

6.2.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393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合成 393

2.产品的组成 393

3.其它烷羟基聚氧乙烯醚化合物 393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性质 395

6.2.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395

1.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的合成 395

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的性质 398

6.2.6胺及酰胺的环氧乙烷加成物 398

1.聚氧乙烯胺 398

2.炔二醇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05

3.有机磷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05

2.聚氧乙烯酰胺 405

1.聚氧乙烯蓖麻油 405

6.2.7其它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05

4.有机硫醇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10

6.3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10

6.3.1乙二醇酯 410

6.3.2甘油单脂肪酸酯(单甘酯) 411

6.3.3聚甘油酯 412

6.3.4四元醇酯和五元醇酯 413

6.3.5山梨醇酯 413

6.3.6脱水山梨醇酯 413

6.3.7蔗糖酯 415

6.3.8聚氧乙烯多元醇酯 416

6.3.9多元醇型表面活性剂的物理性质与主要用途 417

6.4烷基醇酰胺 420

6.5烷基苷(APG) 424

第七章 特种表面活性剂 428

7.1含氟表面活性剂 428

1.双憎结构及表面化学性能 428

2.合成方法 428

7.2.1分子结构 440

7.2含硅表面活性剂 440

3.用途 440

7.2.2合成方法 442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442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442

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442

5.漂白剂 447

6抗静电剂 447

7.抗再沉积剂 447

8.荧光增白剂 447

4.增溶剂 447

7.2.3性能与用途 447

4.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447

7.3含其它元素的表面活性剂 450

7.4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451

7.5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458

7.5.1物理化学性质 460

7.5.2聚醚系列 461

7.5.3天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465

7.5.4聚乙烯醇类 466

7.5.5高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68

7.6生物表面活性剂 469

7.6.1糖脂系生物表面活性剂 469

7.6.3磷脂系及脂肪酸系生物表面活性剂 473

7.6.2酰基缩氨酸系生物表面活性剂 473

7.6.4高分子系生物表面活性剂 474

第八章 表面活性剂在家庭洗涤用品中的应用 475

8.1洗涤剂 475

8.1.1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 475

2.钙皂分散剂 477

3.柔软剂 477

1.螯合剂、离子交换剂 477

8.12助剂 477

3.餐具洗涤剂及硬表面清洗剂 507

4.高密度浓缩洗衣粉 507

2.重垢型洗涤剂 507

6.其它清洗剂及特殊用途清洗剂 507

5.洗发香波 507

8.1.3家用洗涤剂的配方 507

10.其它助剂 507

9.预处理及后处理剂 507

1.配方原理,协同作用的应用 507

8.2家用洗涤剂的制造 520

8.2.1颗粒状产品 520

1.喷雾干燥法 520

2.喷雾混合法 520

3.汽胀成型 542

8.2.2液体洗涤剂 542

8.2.3浆状及其它形式洗涤剂 543

9.2纺织工业 546

9.2.1棉毛纺织物的洗净剂、润滑剂 546

9.1工业表面活性剂概况 546

第九章 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应用 546

9.2.2合成纤维用油剂 547

9.3印染工业 549

9.4食品工业 550

9.5金属加工工业 552

9.6浮选工业 555

9.7建筑工业 558

9.8乳化聚合、胶束催化与相转移催化 561

9.9农药、除草、肥料 564

9.9.1农药、除草 564

9.9.2肥料 565

9.10涂料工业 566

9.11能源工业 568

9.12石油化学品及三次采油 569

9.13胶片工业 573

9.14液膜分离 573

9.15化学工程 574

9.16生物技术及其它 577

第十章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生态学及环境安全性 578

10.1表面活性剂与环境 578

10.2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概念 579

10.3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机理 580

1.ω-氧化 580

2.β-氧化 580

10.4一些重要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特性 585

3.芳环氧化 585

10.5生物降解的测定方法及生物降解度 590

1.被测物质在微生物中的曝露 590

2.被测物的定量分析 590

3.生物降解特性的表征 598

10.6表面活性剂的吸收与代谢 598

10.7表面活性剂的毒理性质及日用化学品对人体的安全性 601

10.7.1表面活性剂毒性的急性试验 601

10.7.2表面活性剂的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604

10.8皮肤和粘膜对表面活性剂的耐受性 605

10.9表面活性剂对水中生物的影响 608

10.10化工产品的环境评价——生命周期分析 609

主要参考文献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