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健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世光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117028890
  • 页数:696 页
图书介绍:

第1节 生殖健康的概念及发展 3

第1篇 概论 3

第2节 生殖健康的内容 4

第3节 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 7

第4节 世界的生殖健康状况及问题 8

第5节 我国的生殖健康状况 9

第6节 生殖健康的发展趋势 10

第2篇 生殖健康流行病学 15

第1章 月经初潮年龄 15

第1节 概述 15

一、定义 15

二、意义 15

二、概率单位目测法 16

三、寿命表法 16

第2节 研究方法及分析指标 16

一、平均数法 16

第3节 分布 20

一、地理分布 20

(一)地区分布 20

(二)城乡分布 22

二、长期趋势 24

三、人群分布 26

(一)民族 26

(二)文化程度 30

(三)社会阶层 31

第4节 影响因素 31

二、环境因素 32

一、遗传因素 32

第5节 生殖健康意义 33

一、生长发育指标 33

二、与初婚年龄的关系 34

三、与初育年龄的关系 34

四、与不孕及初婚初育间隔的关系 35

五、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37

六、与哺乳及产后闭经月数的关系 37

第2章 不孕不育症 40

第1节 概述 40

一、意义 40

二、不孕不育症的定义 40

第2节 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和分布 41

一、时间趋势 41

二、地理分布 42

三、不同人群中不孕不育症的分布 43

(一)年龄 43

(二)文化程度 44

(三)民族 44

第3节 不孕不育症的影响因素 45

一、性传播疾病(STD) 46

二、吸烟 46

三、避孕和流产 48

四、减肥和体育锻炼 49

五、其他医疗保健 50

六、环境和职业因素 51

第3章 孕期感染 54

第1节 风疹病毒感染 54

三、流行特征 55

四、防疫措施 55

一、病原 55

二、流行环节 55

第2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56

一、病原 56

二、流行环节 56

三、流行特征 57

四、防疫措施 57

第3节 弓形体感染 58

一、病原 58

二、流行环节 58

三、流行特征 59

四、防疫措施 59

第4节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59

一、病原 59

二、流行环节 60

四、防疫措施 61

三、流行特征 61

第5节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62

一、病原 62

二、流行环节 63

三、流行特征 63

四、防疫措施 64

第6节 梅毒螺旋体感染 64

一、病原 65

二、流行环节 65

三、流行特征 65

四、防疫措施 65

第7节 淋球菌感染 66

一、病原 66

二、流行环节 66

四、防疫措施 67

三、流行特征 67

一、病原 68

二、流行环节 68

第8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68

三、流行特征 69

四、防疫措施 70

第4章 自然流产 72

第1节 定义及研究方法 72

一、定义 72

二、研究方法 72

三、病因及分类 74

四、妊娠及流产的确定 75

第2节 分布 76

一、时间分布 76

二、地理分布 77

(一)妇女及丈夫的年龄 78

三、人群分布 78

(二)社会阶层和种族 79

第3节 相关危险因素 79

一、流产史 80

二、烟酒习惯 80

三、避孕措施的应用 82

四、人工流产 82

五、职业危害因素 83

第5章 人工流产 85

第1节 概述 85

一、定义 85

二、立法状况 85

三、指标 86

一、地理分布 87

(一)国家 87

第2节 分布 87

(二)省市地区 88

(三)城乡 89

二、时间趋势 89

三、人群分布 90

(一)年龄 90

(二)种族 94

(三)婚姻 95

(四)职业 95

(五)收入 96

第3节 人工流产特征 96

一、胎产次 96

二、重复流产 98

三、人工流产的孕周 100

四、手术种类 101

第4节 生殖健康意义 103

一、并发症 103

二、人工流产死亡率 105

三、对妊娠结局的作用 106

第6章 孕产妇死亡 108

第1节 概述 108

一、意义 108

第2节 孕产妇死亡原因 110

一、生殖因素 111

二、社会经济因素 111

三、医疗服务因素 112

四、医学原因 114

(一)产科出血 114

(二)感染 114

(五)流产 115

(三)妊高征 115

(四)阻塞性难产(及子宫破裂) 115

第3节 全球区域孕产妇死亡水平 116

一、非洲 116

二、亚洲 117

三、拉丁美洲 117

四、发达国家 117

第4节 中国各地区孕产妇死亡水平 119

一、全国和各地区孕产妇死亡率 119

二、各种特征别孕产妇死亡率 120

三、保健服务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 121

四、孕产妇死亡原因 122

五、死亡评审 122

六、上海市孕产妇死亡. 123

一、提高妇女的地位 125

第5节 孕产妇死亡的预防 125

二、改进妇幼保健服务 126

三、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26

第7章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128

第1节 宫颈癌 128

一、描述流行病学 128

二、危险因素 130

(一)性行为 130

(二)病毒和其他生物因素 132

(三)吸烟 133

(四)口服避孕药 134

(五)其他避孕方法 134

(六)饮食因素 134

(一)一级预防 135

三、预防 135

(七)免疫抑制 135

(二)二级预防 136

第2节 宫体癌 137

一、描述流行病学 137

二、危险因素 139

(一)一般社会经济特征 139

(二)身高、体重 139

(三)月经史和生育史 139

(四)雌激素替代疗法和Tamoxifen的应用 139

(五)口服避孕药的应用 140

(六)饮食因素和体力活动 140

(七)疾病史 141

(八)吸烟 141

(九)上海市区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 141

一、描述流行病学 143

三、预防 143

第3节 卵巢癌 143

二、危险因素 146

(一)一般社会经济特征 146

(二)月经和生育史 146

(三)口服避孕药 146

(四)饮食因素 146

(五)既往疾病史和家族史 147

(六)上海市区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 147

三、预防 150

第8章 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前列腺癌 152

一、发病率和死亡率 152

二、描述流行病学 153

(二)遗传因素 154

(一)良性前列腺增生 154

三、病因 154

(三)与性行为的关系 155

(四)与环切术的关系 155

(五)与其他行为的关系 155

(六)与环境的关系 156

(七)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156

(八)与吸烟、饮酒的关系 156

(九)与情绪的关系 156

(十)与职业史的关系 156

四、诊断与筛查 157

五、展望及问题 157

第1节 生殖健康意义 163

一、人类生殖行为变化 163

第9章 生殖健康决定因素 163

第3篇 生殖健康社会学 163

二、改善生殖健康的意义 164

第2节 社会、文化与生育 164

一、中国特色的生育观 165

二、人口现代化过程中的生命链 166

三、女子阴蒂割除的风俗 166

一、婚姻与社会 167

第3节 婚姻与生殖健康 167

二、婚姻对生殖行为的制约 168

三、婚龄与生殖健康 168

四、婚姻解体与生殖健康 169

第4节 家庭与生殖健康 169

一、家庭生命周期与生殖健康 169

二、家庭规模、结构与生殖健康 170

三、家庭收入与生殖健康 171

六、家庭暴力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影响 172

四、家庭文化程度与生殖健康 172

五、家庭环境与生殖健康 172

第5节 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 173

一、改善生殖健康的目的与措施 173

二、当前妇女生殖健康概况 174

三、中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 175

四、计划生育方向 177

第6节 妇女职业环境与生殖健康 177

一、妇女劳动力特征 177

二、妇女的职业保护 178

三、改善妇女职业环境 178

第7节 烟酒及毒品与生殖健康 178

一、烟草对健康的影响 178

二、毒品对健康的影响 179

一、生育模式与性别作用 181

第10章 生殖的性别作用 181

第1节 概述 181

二、生育的性别作用形式 182

第2节 性别文化差异与妇女地位 183

一、性别文化差异表现形式 184

二、性别文化差异与妇女职业 185

三、性别文化差异与妇女收入 186

四、性别文化差异与妇女时间分配 187

第3节 性别文化差异对生育的作用 188

一、性别文化差异对生育率的作用 189

二、性别文化差异对生育意愿作用 189

三、性别文化差异时性别偏好作用 190

第4节 生殖性别问题 192

一、女婴漏报 193

二、产前性别鉴定 194

第1节 概述 197

一、生殖健康社会保健事业 197

第11章 生殖健康的社会保健 197

二、我国生殖健康社会保健的现状 198

第2节 社会保健目标 199

第3节 生殖健康社会保健面临的挑战 200

一、贫困与营养不良 200

二、发展中国家的困境 201

三、社会保健体制下城乡的差距 201

四、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健 201

二、制定生殖健康社会保健规划及体制 202

三、生殖健康人员培训 202

一、提供好的社会医疗、保健组织 202

第4节 生殖健康的社会保健战略与规划 202

四、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203

五、初级社会保健实施 203

六、职业人群生殖健康的社会保健 203

七、社区生殖健康 203

八、推进生殖健康社会保健事业的关键问题 205

第12章 生育率及影响因素 207

第1节 常用生育率指标 207

一、育龄妇女生育率 207

二、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 208

三、总和生育率 209

四、终身生育率 210

五、产次生育率 210

六、婚龄生育率 210

第2节 生育模式 212

一、生育率曲线 212

七、平均活产数 212

二、数学模型 214

第3节 生育率影响因素 217

一、影响受精着床的因素 217

二、影响怀孕及分娩因素 219

三、影响性生活暴露因素 219

四、社会经济及文化因素 220

第4节 长期低生育率的后果 224

一、低生育率高增长率之间的矛盾 225

二、人口老化及老年人口问题 225

五、生育率下降的社会经济后果 226

第13章 避孕应用现况与进展 229

第1节 常用避孕方法及其生育调节作用 229

第2节 避孕应用率 231

一、总避孕应用率 232

二、各避孕方法的应用率 233

三、避孕应用率的影响因素 234

第3节 避孕有效性 239

一、避孕效果评价指标 239

二、避孕方法有效性和使用有效性 240

三、避孕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243

第4节 避孕安全性 246

一、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 248

二、醋酸甲地孕酮的安全性 249

三、宫内节育器的长期安全性 250

第5节 避孕KAP与避孕使用动力学 251

一、避孕知识对避孕应用的影响 252

二、避孕态度对避孕应用的影响 253

三、避孕实践与避孕方法应用 255

一、性心理发展阶段 261

第1节 性意识的发展 261

第4篇 性与生殖健康 261

第14章 性心理学 261

二、两性角色的自我认同 263

三、两性角色的发展 264

第2节 恋爱与婚姻 264

一、恋爱 264

二、爱情 265

三、两性适应与两性交流 265

四、婚姻与家庭 266

第3节 性心理的调整与治疗 268

一、性适应的误区 268

二、婚姻问题及其调整 270

三、性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273

一、性行为的意义 276

二、性行为的基础 276

第1节 概述 276

第15章 性行为学与性社会学 276

三、性反应周期 277

四、性行为的功能 277

第2节 性行为与健康 277

一、健康性行为 277

二、影响妇女性生活的病征 278

三、影响男性性生活的病征 279

第3节 安全的性行为 280

一、定义 280

二、降低感染危险策略 280

三、“安全的性”的指导原则 282

第4节 青少年的性行为 283

第5节 老年人的性生活 284

第6节 计划生育与性 286

第1节 性的解剖学和生理反应 288

一、男性的性解剖和性反应 288

第16章 性功能障碍 288

二、女性的性解剖和性反应 289

三、男女性反应差异 290

第2节 性功能障碍的分类及病因 291

一、分类 291

二、病因 292

第3节 性功能障碍的心身整体治疗 293

一、性教育 294

二、性观念 294

三、性技术 294

四、心理治疗 295

五、中医疗法 296

一、阳痿 297

六、性医学整形手术 297

第4节 男性性功能障碍 297

二、早泄 300

三、不射精 300

第5节 女性性功能障碍 301

一、常见的女性性功能障碍 301

二、治疗 301

第6节 中年后的性生活问题 303

一、性生活与手淫问题 303

二、中年后的男性性生活 303

三、中年后的女性性生活 304

第17章 性传播疾病 305

第1节 概述 305

第2节 全球STD流行概况 306

一、梅毒 307

二、淋病 308

三、沙眼衣原体感染 309

四、生殖器疱疹 310

五、尖锐湿疣 311

第3节 我国STD流行概况及防治对策 312

一、流行概况 312

二、STD病种 313

三、STD病人的人口学特征 313

四、某些人群感染率 314

五、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314

六、防治对策 314

第4节 STD生物学及自然病程 317

一、细菌性STD 318

(一)淋病 318

(二)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319

(三)梅毒 320

(四)软下疳(Chancroid) 321

二、病毒性STD 322

(一)生殖器疱疹 322

(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322

第5节 STD和HIV感染的关系 323

一、STD对HIV传播的影响 323

二、STD对HIV感染疾病发展的影响 323

三、HIV感染对其他STD 的影响 324

四、HIV感染和其他STD相互影响的机制 324

第6节 STD和生殖健康 325

一、STD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325

二、计划生育措施与STD预防 325

三、STD防治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 326

三、STD症候和实验室试验 327

二、标本的运输和保存 327

第7节 STD实验室诊断 327

一、标本采集 327

(一)病原体直接检查法 328

(二)培养法 328

四、血清学试验在STD诊断中的意义 328

(一)梅毒血清反应 329

(二)HIV感染/AIDS 330

五、STD实验诊断技术进展 330

(一)直接荧光试验 330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30

(三)聚合酶链式反应 330

一、历史回顾 333

二、病原 333

第1节 概述 333

第18章 艾滋病 333

三、症状 335

四、诊断 335

第2节 流行现状及流行特征 335

第3节 传播途径 337

一、性传播 337

二、血液传播 339

三、母婴传播 339

第4节 高危人群 339

第5节 HIV/AIDS的发展趋势 340

第6节 防制策略 341

一、预防HIV感染 341

二、减少HIV/AIDS的不良作用及后果 343

三、加强国际国内合作 343

二、产前检查 344

一、基本信息 344

第7节 妊娠、分娩和艾滋病 344

三、分娩 345

四、输血 345

五、哺乳 345

六、HIV和新生儿 346

七、如何满足HIV阳性母亲的需求 346

第8节 HIV/AIDS在中国 347

第9节 小结 347

第19章 性教育 350

第1节 中国性教育的发展 350

第2节 中国性教育的基本原则 352

四、转变旧观念与树立新观念相结合 353

三、积极、稳妥地开展 353

二、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 353

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53

第3节 性教育的任务与方法 354

一、任务 355

二、方法 356

第4节 性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357

一、家庭性教育 357

二、学校性教育 357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性教育 359

第5节 不同对象的性教育 360

一、儿童性健康教育 360

二、青春期性教育 361

三、婚育期性教育 362

四、老年性教育 363

一、优生学概述 367

第1节 优生与遗传基础 367

第5篇 生殖健康与母婴保健 367

第20章 优生与遗传 367

二、遗传的细胞基础 368

三、遗传的分子基础 369

四、生殖与遗传病 370

五、遗传病的预防及治疗 372

第2节 生殖与早期胚胎发育 374

一、配子形成 374

二、排卵、受精和着床 375

三、早期胚胎发育 376

四、致突变作用 376

五、致畸作用 377

第3节 人类的染色体及染色体遗传病 379

一、人类染色体及染色体异常 379

四、嵌合体 380

二、常染色体病 380

三、性染色体病 380

五、脆X综合征 381

第4节 人类的性别畸形 381

一、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381

二、性染色质与Lyon假说 383

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 383

四、两性畸形 384

第21章 高危妊娠 387

第1节 概述 387

一、围产期范围 387

二、围产期保健质量衡量 387

第2节 高危妊娠范畴 388

一、定义 388

二、高危妊娠评分 389

第3节 高危妊娠的重点监护 390

一、病史与临床检查 390

二、仪器检查 392

三、实验室检查 399

四、阴道细胞学检查 402

五、特异性β1糖蛋白(SP1)测定 403

六、胎儿头皮末梢血气体测定 403

第4节 高危妊娠的处理 404

一、一般处理 404

二、病因治疗 405

第5节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防治 411

一、病因 411

(二)生长发育监测 411

四、治疗 412

三、预防 412

二、类型 412

第6节 胎儿宫内窒息的防治 413

一、病因 413

二、诊断 413

三、预防 413

四、处理 414

第7节 产前出血的防治 414

一、前置胎盘的防治 414

二、胎盘早剥的防治 415

第8节 产后出血的防治 416

一、产前 417

二、产时 417

三、产后 418

一、未来母亲的保健 420

第2节 母亲各阶段保健 420

第22章 母亲健康 420

第1节 母亲健康意义 420

(三)青春期生殖器官的发育 421

(四)青春期心理特征 421

(一)青春期体格发育 421

(二)青春期第二性征 421

(五)青春期未婚先孕 422

(六)婚前指导 422

(七)婚后指导 422

二、母亲准备阶段保健 423

(一)孕早期保健 423

(二)孕中期保健 425

(三)孕晚期保健 426

(四)分娩期保健 429

(五)产褥期及哺乳期保健 430

三、生育间期的保健 433

(一)哺乳期的内分泌变化 433

四、更年期与老年期保健 434

(二)哺乳期的避孕问题 434

(一)更年期的生理特征 435

(二)更年期的内分泌变化 435

(三)更年期心理表现 435

(四)老年妇女生理与心理 436

(五)更年期与老年期的普查 436

(六)更年期、老年期常见病 436

(七)激素替补治疗 438

五、保障母亲健康的机构设施、培训、科研 440

第23章 新生儿保健 443

第1节 概述 443

一、胎儿生长发育规律 443

二、新生儿胎龄评估 445

三、新生儿生长发育规律 445

四、围产新生儿的有关名词 446

第2节 保健要点 447

一、减少死亡 447

二、新法复苏 447

三、新法断脐 448

四、把卫生知识交给群众 448

(一)保暖 448

(二)日常护理 448

(三)预防感染 449

(四)计划免疫 449

第3节 母乳喂养 450

一、母乳喂养的优点 450

二、母乳喂养成功的十要点 451

三、有关母乳喂养的一些问题 453

一、先锋头 456

二、胎脂 456

三、胎记 456

四、胎粪 456

第4节 生理现象 456

五、拥抱反射 457

六、过敏红斑 457

七、粟粒疹 457

八、“马牙”和彭氏珠 457

九、“螳螂子” 457

十、脱屑 457

十一、鼻分泌物阻塞 457

十七、生理性黄疸 458

十六、舌系带 458

十三、眼分泌 458

十四、溢奶与吐奶 458

十五、乳房肿胀 458

十二、油耳朵 458

十八、生理性体重下降 459

十九、胎儿姿势的延续 459

二十、啼哭 459

二十一、新生儿粪便 459

二十二、尿酸结晶 459

二十三、阴道流血和白带 459

第5节 异常现象 460

一、呕吐 460

二、皮肤颜色异常 460

三、呼吸异常 461

四、体温异常 461

五、哭声异常 461

八、惊厥 462

六、姿势异常 462

七、神态与动作异常 462

九、脐出血 463

十、便秘 463

十一、腹泻 463

十二、厌食 463

第6节 教养 464

一、新生儿行为的神经测定 464

二、抚摸逗引 464

三、听音乐 465

四、早期教育 465

(一)合理喂养 466

二、保健要点和措施 466

一、婴儿期特点 466

第24章 婴幼儿保健 466

第1节 婴儿保健 466

(三)早期教育 474

(四)预防感染 478

第2节 幼儿期保健 482

一、幼儿期特点 482

二、保健要点和措施 482

(一)合理安排膳食 482

(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83

(三)继续儿保门诊随访,做好口腔和视力保健 484

(四)促进小儿动作和语言的发展 485

(五)体格锻炼 485

(六)避免意外事故 486

一、研究概况 491

二、种类、成分、剂量和剂型 491

第6篇 生殖调节 491

第1节 常用短效口服避孕药 491

第25章 短效避孕药 491

三、服法和注意事项 492

四、影响避孕效果的药物 493

五、作用机制 494

六、适应证和禁忌证 494

七、临床效果和可接受性 495

八、副反应和防治 495

九、国外新近发展的孕激素 497

第2节 短效口服避孕药和妇女健康关系 497

一、长期安全性 497

四、对脂代谢的影响 498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98

三、对糖代谢的影响 498

五、与肿瘤的关系 499

六、与性传播疾病的关系(包括HIV) 499

七、与先天性畸形关系 499

八、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500

第3节 探亲避孕药 500

一、常见的探亲避孕药种类 500

二、作用机制 501

三、副作用 501

第4节 事后避孕药 501

一、雌激素 501

二、雌、孕激素合并应用 502

三、孕激素 502

五、米非司酮 503

四、丹那唑 503

第26章 长效避孕制剂 505

第1节 长效口服避孕药 505

一、发展及进展 505

二、种类、剂量和效果 505

三、服法 506

四、作用机制 506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507

六、副作用及其防治 507

七、安全性 508

第2节 长效避孕针 509

一、概述 509

(一)种类、成分及有效率 510

(二)作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 510

二、国内应用的避孕针 510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511

(四)给药方法 511

(五)副反应及处理 511

三、国外应用的避孕针 511

第3节 皮下埋植剂 513

一、概况 513

二、左旋炔诺孕酮硅胶棒(国外商品名为Norplant) 514

(一)构造及释放率 514

(二)作用机制 514

(三)适应证及禁忌证 514

(四)避孕效果及续用率 515

(五)副反应及处理 515

三、其他制剂 516

(六)安全性 516

第4节 阴道避孕环 517

一、甲硅环 518

(一)构造及效果 518

(二)作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 518

(三)副作用及处理 518

(四)安全性 518

二、其他阴道环 518

第5节 宫内及宫颈内释放甾体避孕药节育器 519

一、宫内释放LNG节育器 519

二、宫颈内释放LNG节育器(LNG-ICD) 519

第27章 宫内节育器 521

第1节 IUD的历史及其发展 521

第2节 IUD的种类及临床效果 522

一、活性带酮IUDs 522

三、研制中的活性IUDs 525

二、活性带药IUD 525

第3节 IUD避孕原理 526

一、改变宫腔环境 527

二、对子宫内膜酶的作用 527

三、引起子宫内膜变化 527

四、杀精作用 527

第4节 各种IUDs引起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 528

一、情性IUDs 528

二、带Cu IUD 528

三、含孕酮IUD 528

第5节 IUD的放置与取出 529

一、IUD放置术 529

二、IUD取出术 534

一、副作用 535

第6节 放置、取出IUD的副作用与并发症 535

二、并发症 536

第7节 IUD失败原因分析 538

一、IUD脱落原因 538

二、带器妊娠原因 539

三、IUD因症取出原因 539

第8节 IUD长期安全性 540

第9节 IUD发展前景 541

一、全面转换活性IUD 541

二、IUD与STD预防 541

三、IUD在未孕(产)妇中的应用 542

四、绝经期的IUD取出 542

五、活性带酮IUD的铜表面积 542

第28章 外用避孕药具 543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544

二、避孕原理 544

第1节 外用避孕药 544

一、药物和剂型 544

四、外用避孕薄膜 545

五、避孕栓 545

六、外用避孕片 546

七、外用避孕胶冻 546

八、外用避孕药的效果及副反应 547

第2节 阴道海绵 547

一、药物、材料和剂型 547

二、避孕原理 547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547

四、用法和注意事项 548

五、效果及副作用 548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549

四、配置方法和指导 549

一、材料和种类 549

二、避孕原理 549

第3节 阴道隔膜 549

五、阴道隔膜的清洗和保存 551

六、使用效果 551

七、副作用和并发症 551

第4节 子宫颈帽 551

一、材料和类型 551

二、避孕原理 552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552

四、配置方法及指导 552

五、注意事项 552

一、男用避孕套 553

第5节 避孕套 553

七、副作用及并发症 553

六、效果 553

二、女用避孕套 555

第29章 生育调节疫苗 557

第1节 生育调节疫苗原理 557

一、生育调节疫苗免疫原和条件 557

二、生育调节疫苗候选免疫原 557

三、生育调节疫苗作用机理 558

第2节 hCG生育调节疫苗的研究 559

一、hCG的化学、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 559

二、β-hCG生育调节疫苗 560

三、β-hCG-CTP(109~145)生育调节疫苗 562

四、我国hCG生育调节疫苗研究 563

(一)卵透明带的结构与功能 564

一、卵透明带的结构、功能和免疫学特性 564

第3节 卵透明带生育调节疫苗的研究 564

五、hCG生育调节疫苗前景 564

(二)卵透明带的免疫学特性 565

二、卵透明带生育调节疫苗研究 565

三、猪卵透明带55K糖蛋白抗原 566

(一)猪卵透明带55K糖蛋白抗原的生物化学 566

(二)猪卵透明带抗原免疫的抗生育研究 567

(三)猪卵透明带55K大分子组分生育调节疫苗研究进展 567

(四)猪卵透明带55K糖蛋白的分子克隆研究 569

四、卵透明带生育调节疫苗研究的前景 570

第4节 其他抗原的研究 571

一、精子抗原研究 571

二、促卵泡成熟激素的研究 571

三、滋养层抗原的研究 572

第30章 自然计划生育 574

二、宫颈粘液的周期性改变 575

第1节 基本生理学 575

一、排卵 575

三、精子存活时限 576

第2节 自然计划生育方法 577

一、基础体温法 577

二、症状—体温法 577

三、宫颈粘液法 578

第31章 男性生育调节方法 580

第1节 激素类干扰生精药物 580

一、雄激素类 581

二、孕激素类 581

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582

四、抑制素 586

一、棉酚 587

(一)抗生育作用及代谢 587

第2节 非激素类干扰生精药物 587

(二)临床前评价 588

(三)临床试用 589

(四)低钾血症 590

(五)作用部位及作用机制 590

(六)棉酚的一些其他作用 591

二、1-代吲唑-3羧酸 591

三、双二胺类 591

四、其他干扰生精药物 591

第3节 作用于附睾精子的药物 592

一、α-氯丙二醇类 593

二、6-氯代去氧糖类 593

三、磺胺水杨嗪 593

四、雷公藤 593

二、1-代咪唑类(1-Substituted imidazoles) 596

第4节 作用于附睾后的药物 596

一、酚苄明 596

第32章 人工流产 598

第1节 早孕维持的生理 598

第2节 药物终止早期妊娠 599

一、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 599

二、抗孕激素 602

三、天花粉蛋白 606

四、芜花萜 607

五、其他药物终止早孕 608

第3节 手术终止早期妊娠——人工流产 609

一、种类及方法 609

(一)早早孕终止术 609

(二)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 609

(一)术时子宫出血 610

二、术时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其防治 610

(三)钳刮术 610

(二)流产不全 611

(三)感染 611

(四)人工流产综合征 611

(五)子宫穿孔 611

(六)羊水栓塞 612

三、术后及远期并发症 612

(一)宫颈或子宫内粘连 612

(二)慢性生殖器炎症 613

(三)晚期流产及早产 614

(四)产前、产后流血 614

(五)子宫内膜异位症 614

(六)不孕症 614

(四)天花粉蛋白 615

(三)水囊引产 615

(五)剖宫取胎 615

一、中期妊娠引产的种类 615

(二)前列腺素 615

(一)利凡诺(Rivanol) 615

第4节 终止中期妊娠 615

二、并发症和防治 616

(一)引产后出血 616

(二)感染 616

(三)变态反应 617

(四)中毒 617

(五)罕见并发症 617

第33章 绝育 620

第1节 女性绝育 620

一、定义 620

二、简史 620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621

四、女性绝育方法 622

(一)绝育术种类 622

(二)具体方法 622

五、失败原因及预防 629

(一)失败率 629

(二)失败原因 629

(三)失败预防 629

(四)失败后果 630

六、并发症及防治 630

(一)术中并发症 630

(二)术后近期并发症 631

(三)术后远期并发症 632

(二)术前准备 635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635

第2节 男性绝育 635

一、输精管结扎术 635

(三)手术方法 636

(四)术后注意事项 639

(五)节育效果及失败原因 639

二、输精管药物注射绝育术 640

(一)输精管粘堵术 640

(二)输精管可复性栓堵术 641

三、输精管绝育术并发症的防治 642

(一)出血与血肿 643

(二)感染 644

(三)痛性结节 644

(四)附睾郁积症 645

(五)精子肉芽肿 646

(一)输精管结扎对性功能的影响 647

四、输精管绝育术后长期安全性问题 647

(二)对睾丸的影响 648

(三)对内分泌的影响 648

(四)对抗精子抗体的研究 648

(五)对心理上的影响 648

五、输精管吻合术 651

第34章 不育症的诊断及处理 653

第1节 女性不育 653

一、病史及检查 654

(一)病史 654

(二)体格检查 654

(三)临床与卵巢功能实验室监测 655

(四)输卵管检查法 659

(五)宫腔镜检查 663

(六)交媾后试验 666

二、女性不育的治疗 667

(一)诱导排卵 667

(二)生殖道炎症及其治疗 675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治疗 676

(四)不育的手术治疗 678

第2节 男性不育 679

一、概述 679

(一)定义 679

(二)男性生殖功能 679

(三)男性不育的原因 680

二、检查与诊断 681

(一)病史采集 681

(二)体格检查 682

(三)精液分析 683

三、治疗 686

(一)内科治疗 686

(二)外科治疗 690

(三)中药治疗 690

(四)饮食治疗 691

(五)精液体外改善和夫精人工授精 691

四、预防 693

(一)避免手淫 693

(二)合理的性生活 693

(三)婚前医学检查 694

(四)治疗诱发男性不育的疾病 694

(五)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695

(六)戒烟酒 695

(七)其他问题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