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呼吸系统解剖 1
1.1 传导部分 1
1.1.1 气管 1
1.1.2 支气管及支气管树 1
1.1.3 气管和支气管的组织学结构 4
1.2 换气部分 5
1.2. 1 肺 5
1.2.2 肺泡 7
1.3 肺的血循环系统 8
1.3.1 肺循环 9
1.3.2 支气管循环 9
1.4.1 气管右侧淋巴结群 10
1.4 肺的淋巴系统 10
1.4.2 气管左侧淋巴结群 11
1.4.3 动脉导管、左喉返神经及主动脉弓部淋巴结群 11
1.4.4 气管分叉部淋巴结群 11
1.4.5 右及左肺下韧带淋巴结群 11
1.5 纵隔 11
1.5.1 上纵隔 11
1.5.2 下前纵隔 12
1.5.3下中纵隔 12
1.5.4下后纵隔 12
1.6 胸膜及胸膜腔 12
1.6.1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 12
1.6.2 叶间胸膜 13
1.6.5 胸膜的神经支配 14
4.5.4 禁忌证 14
1.6.4 胸膜的淋巴引流 14
1.6.3 胸膜的血液供应 14
1.7 胸廓 15
2. 呼吸生理 16
2.1 肺的通气功能 16
2.1.1 肺容量 16
2.1.2 肺的通气 18
2.1.3小气道通气功能 20
2.2 肺的换气功能 22
2.2.1 通气和血流比例 22
2.2.2 肺的弥散功能 25
2.3 肺的非呼吸功能 27
2.3.1 肺作为代谢器官的组织学依据 27
2.3.2 肺与血管活性物质代谢 28
2.3.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31
2.3.4 肺对凝血过程的影响 33
2.4.2 氧的运输 34
2.4 血液气体的运输 34
2.4.1 气体在血液中存在形式 34
2.4.3 二氧化碳的运输 36
2.5 呼吸动力学 38
2.5.1 呼吸压力 38
2.5.2 肺顺应性 39
2.5.3 气道阻力 41
2.5.4 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 43
3.1.1 血液气体的组成 45
3.1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 45
3. 呼吸系统疾病检查方法 45
3.1.2 酸碱平衡的调节 50
3.1.3 酸碱失衡的判定方法 51
3.1.4 各型酸碱失衡的判断 53
3.1.5 血气异常和酸碱失衡的处理 58
3.2 胸部疾病的X线检查 60
3.2.1 胸部透视和摄片 60
3.2.4 支气管造影及选择性支气管造影 69
3.2.2 高千伏摄影 69
3.2.3 体层摄影 69
3.2.5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术 70
3.3 胸部疾患的CT检查 71
3.3.1 CT检查的方法 71
3.3.2 CT检查的适应证 72
3.3.3 CT诊断的解剖学基础 73
3.3.4 胸部常见疾病的CT诊断 76
3.4 核医学诊断方法 80
3.4.1 核磁共振CT(MRCT) 80
3.4.2 肺灌注显象 81
3.4.4 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ECT)和穿透型电子计算机断层(TCT) 83
3.4.3 放射核素肺扫描 83
3.5.2 胸腔、肺、纵隔的超声检查 84
3.5 呼吸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 84
3.5.1 概述 84
3.6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86
3.6.1 适应证 86
3.6.2 禁忌证 86
3.6.3 操作方法 87
3.6.4 操作步骤 87
3.7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88
3.7.1 方法 88
3.6.5 术后护理 88
3.7.2 回收灌洗液分析 89
3.7.3 适应证 89
3.7.4 注意事项 90
3.8 胸腔镜检查 90
3.8.1 适应证 90
3.8.2 禁忌证 90
3.8.3 操作方法 91
3.8.4 并发症 91
3.9 经皮肺活体组织检查 92
3.9.1 适应证 92
3.9.2 禁忌证 92
3.9.3 操作方法 92
3.9.4 并发症 93
3.10.1 适应证 94
3.10.2 禁 忌证 94
3.10.3 并发症 94
3.10.4 方法 94
3.10 胸膜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94
3.11 肺阻抗血流图 95
3.11.1 肺阻抗血流图检测方法 95
3.11.2 肺阻抗血流图观察指标 95
3.11.3 肺阻抗血流图的临床应用 97
3.12.1 适应证 100
3.12 中心静脉压测定 100
3.12.2 方法 101
3.12.3 注意事项 102
3.12.4 并发症 103
3.13 周围静脉压测定 103
3.13.1 方法 103
3.13.2 临床意义 103
3.13.3 注意事项 104
3.14 实验室检查 104
3.14.1 痰液检查 104
3.14.2 胸液检查 108
3.14.3 结核菌素试验 111
3.14.4 结节病抗原皮内试验 113
3.14.5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测定 115
3.14.6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功酶测定 116
3.14.7 腺苷脱氨酶测定 117
3.14.8 结核抗体测定 118
3.14.9 癌胚抗原测定 120
3.14.10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121
4.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123
4.1 抗生素及其应用 123
4.1.1 细菌敏感度和抗菌药物血清浓度的关系 123
4.1.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23
4.1.3 与呼吸系统有关的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24
4.1.4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25
4.1.5 新抗生素 127
4.1.6 抗霉菌药 130
4.1.7 抗菌药物的副作用 132
4.2 呼吸系统疾病的氧疗法 133
4.2.1 缺氧的病因 133
4.2.2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134
4.2.3 氧气疗法 135
4.2.4 给氧方法 137
4.2.5 氧疗的并发症 137
4.3 雾化和湿化疗法 138
4.3.1 雾化疗法 138
4.3.2 湿化疗法 140
4.4 体位引流 140
4.4.1适应证 140
4.4.2 禁忌证 141
4.4.3 方法 141
4.4.4 注意事项 141
4.5.3 并发症 142
4.5.1 目的 142
4.5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142
4.5.2 适应证 142
4.5.5 术前准备 143
4.5.6 气管插管术 143
4.5.7 气管切开术 144
4.5.8 术后 144
4.5.9 注意事项 145
4.6 呼吸系统疾病的物理疗法 145
4.6.1 理疗 145
4.6.2 自血疗法 146
4.7 人工呼吸 147
4.7.1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147
4.7.2 加压人工呼吸法 147
4.7.4 人工呼吸术注意事项 148
4.7.3 气管插管加压呼吸法 148
4.8 机械通气 149
4.8.1 呼吸机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49
4.8.2 常用呼吸机的类型 149
4.8.3 呼吸机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150
4.8.4 机械通气形式的选择 152
4.8.5 应用呼吸机的基本要点 153
4.8.6 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154
4.9 肺癌的治疗 155
4.9.1 手术治疗 155
4.9.2 放射治疗 156
4.9.3 化学治疗 161
4.9.4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支气管肺癌(BAI) 166
4.9.5 免疫疗法 169
4.9.6特殊型肺癌的治疗 170
5. 重症肺疾病的呼吸监护 172
5.1 呼吸监护室(RICU)的设置 172
5.1.1监测室的设计及面积要求 172
5.1.2 器械设备 172
5.1.3 呼吸监护室的人员配备 173
5.2 呼吸监护的范围 173
5.3 呼吸监护的程序 174
5.4 肺外器官的功能监护 175
5.5 交叉感染的预防 176
6. 肺科急症及处理 179
6.1 大咯血 179
6.1.1 定义 179
6.1.2 病因及发病机理 179
6.1.3 诊断要点 181
6.1.4 治疗 183
6.2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187
6.2.1 病因 188
6.2.2 病理生理 188
6.2.3 发病机理 189
6.2.4 病理改变 190
6.2.5 诊断要点 191
6.2.6 鉴别诊断 193
6.2.7 治疗 194
6.3 呼吸衰竭 199
6.3.1 慢性呼吸衰竭 200
6.3.2 急性呼吸衰竭 209
6.4 急性重症哮喘 210
6.4.1 病因 210
6.4.3 急性重症哮喘的分度 211
6.4.2 诊断要点 211
6.4.4 鉴别诊断 212
6.4.5 并发症 213
6.4.6 治疗 213
6.5 休克型肺炎 217
6.5.1 病因及发病机理 218
6.5.2 诊断要点 218
6.5.3 治疗 219
6.6 肺栓塞与肺梗塞 224
6.6.1 病因及发病机理 224
6.6.2 诊断要点 225
6.6.3 鉴别诊断 226
6.6.4 冶疗 227
6.6.5 预防 229
6.7.1 病因及分类 230
6.7 自发性气胸 230
6.7.2 诊断要点 232
6.7.3 鉴别诊断 235
6.7.4 并发症 236
6.7.5 治疗 236
7.上呼吸道感染 241
7.1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241
7.1.1 病因 241
7.1.2 诊断要点 241
7.1.3 治疗 242
7.1.4 预防 243
7.2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244
7.2.1 病因 244
7.2.2 诊断要点 244
7.2.3 治疗 244
8.1.2 诊断要点 245
8.1.1 病因 245
8. 支气管疾病 245
8.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245
8.1.3 治疗 246
8.1.4 预防 246
8.2 慢性支气管炎 246
8.2.1 病因和发病机理 247
8.2.2 诊断要点 248
8.2.3 鉴别诊断 249
8.2.4 治疗 249
8.3 支气管哮喘 250
8.3.1 病因和发病机理 251
8.3.2 诊断要点 253
8.3.3 鉴别诊断 256
8.3.4 治疗 256
8.4.2 病因和发病机理 260
8.4.1 分类 260
8.4 支气管扩张症 260
8.4.3 诊断要点 261
8.4.4 鉴别诊断 262
8.4.5 治疗 262
9. 肺部疾病 264
9.1 肺炎 264
9.1.1 肺炎球菌肺炎 265
9.1.2 链球菌肺炎 268
9.1.3 葡萄球菌肺炎 270
9.1.4 肺炎杆菌肺炎 272
9.1.5 绿脓杆菌肺炎 274
9.1.6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276
9.1.7 厌氧菌肺炎 278
9.1.8 肺炎支原体肺炎 280
9.1.9 病毒性肺炎 282
9.1.10 军团杆菌肺炎 284
9.1.11立克次体肺炎 287
9.1.12 放射性肺炎 288
9.2 肺脓肿 289
9.2.1 吸入性肺脓肿 290
9.2.2 血源性肺脓肿 293
9.3 肺结核 294
9.3.1 病因及发病机理 294
9.3.2 诊断要点 294
9.3.3 鉴别诊断 299
9.3.4 并发症 302
9.3.5 治疗 302
9.3.6 预防 309
9.4.1 肺癌 311
9.4 肺部肿瘤 311
9.4.2 肺部其他肿瘤 327
9.4.3 肺转移瘤 332
9.5 阻塞性肺气肿 335
9.5.1 病因及发病机理 335
9.5.2 诊断要点 336
9.5.3 治疗 338
9.6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338
9.6.1 病因 339
9.6.2 诊断要点 340
9.6.3 鉴别诊断 344
9.6.4 治疗 345
9.7 肺霉菌病 347
9.7.1 放线菌病 348
9.7.2 隐球菌病 349
9.7.3 肺念珠菌病 350
9.7.4 肺曲霉菌病 351
9.8 肺寄生虫病 353
9.8.1 肺包虫病 353
9.8.2 肺吸虫病 355
9.8.3 卡氏肺囊虫病 357
9.8.4 肺和胸膜阿米巴病 358
9.9 结缔组织病的肺部表现 359
9.9.1 系统性红斑狼疮 359
9.9.2 类风湿性关节炎 361
9.9.3 皮肌炎 363
9.9.4 硬皮病 365
9.9.5 干燥综合征 366
9.10 药物性肺损害 367
9.10.1 发病机制 367
9.10.4 处理 368
9.10.5 引起肺部疾病的药物 368
9.10.2 主要临床表现 368
9.10.3 X线表现 368
9.11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370
9.11.1 诊断要点 371
9.11.2 诊断用语 372
9.11.3 治疗方案 372
9.12 肺不张 373
9.12.1 病因及发病机理 373
9.12.2 诊断要点 374
9.12.3 鉴别诊断 377
9.12.4 病因诊断 378
9.12.5 治疗 378
9.13.2 病因和发病机理 379
9.13.1 概述 379
9.13 胸内结节病 379
9.13.3 病理 380
9.13.4 诊断要点 381
9.13.5 结节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383
9.13.6 治疗 383
9.13.7 预后 385
9.14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 385
9.14.1 临床表现 386
9.14.2 辅助检查 386
9.14.3 诊断及鉴别诊断 387
9.14.4 治疗 387
9.15 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387
9.15.1 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387
9.15.4 哮喘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388
9.15.3 热带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388
9.15.2 迁延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388
9.15.5 结节性多动脉炎 389
9.16 弥漫性致纤维化性肺泡炎 389
9.16.1 病因 389
9.16.2 病理 390
9.16.3 临床表现 390
9.16.4 辅助检查 390
9.16.5 治疗 391
9.17 职业性肺损害 391
9.17.1 矽肺 391
9.17.2 石棉肺 397
9.17.3 煤肺 400
9.17.4 中毒性肺水肿 402
9.17.5 职业性哮喘 405
9.18.1 肺泡蛋白沉积症 406
9.18 其他原因未明的肺疾病 406
9.18.2 肺泡微石症 408
9.18.3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410
9.19 肺发育异常 413
9.19.1 肺隔离症 413
9.19.2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 414
9.19.3 透明肺 415
10. 胸膜疾病 417
10.1 胸腔积液 417
10.1.1 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分类 417
10.1.2 诊断要点 423
10.1.3 治疗 424
10.2 结核性胸膜炎 424
10.2.1 病因及发病机理 425
10.2.2 诊断要点 425
10.2.3 鉴别诊断 426
10.2.4 治疗 427
10.3 化脓性胸膜炎 428
10.3.1 急性化脓性胸膜炎 428
10.3.2 慢性化脓性胸膜炎 430
10.4 胸膜间皮瘤 431
10.4.1 局限型胸膜间皮瘤 431
10.4.2 弥漫型间皮瘤 432
11. 纵隔疾病 433
11.1 胸内甲状腺肿 433
11.1.1 病因 433
11.1.2 诊断要点 433
11.1.3 治疗 434
11.1.4 鉴别诊断 434
11.2 胸腺瘤 434
11.2.2 诊断要点 435
11.2.1 病理 435
11.2.3 治疗 436
11.3 畸胎瘤和皮样囊肿 436
11.3.1 病因 437
11.3.2 病理 437
11.3.3 诊断要点 437
11.3.4 鉴别诊断 438
11.3.5 治疗 438
11.4 纵隔炎 438
11.4.1 急性纵隔炎 438
11.4.2 慢性纵隔炎 440
11.5 纵隔气肿 441
11.5.1 病因 441
11.5.3 诊断 442
11.5.2 临床表现 442
11.5.4 治疗 443
12. 胸壁疾病 444
12.1 病毒感染 444
12.1.1 带状疱疹 444
12.1.2 流行性胸痛 445
12.2 胸壁结核 446
12.2.1 病因病理* 446
12.2.2 诊断要点 446
12.2.3 治疗 446
12.3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 447
12.3.1 病因病理 447
12.3.2 诊断要点 447
12.3.3 治疗 447
12.4.3 治疗 448
12.4.2 临床表现 448
12.4 肋间神经痛 448
12.4.1 病因病理 448
13. 膈肌疾病 449
13.1 膈疝 449
13.1.1 食管裂孔疝 449
13.1.2 先天性膈疝 450
13.1.3 创伤性膈疝 452
13.2 先天性膈膨出 453
13.2.1 病因 453
13.2.2 病理生理 453
13.2.3 临床表现 453
13.2.4 X线检查 454
13.2.5 治疗 454
13.3.1 呃逆 455
13.3.2 膈肌麻痹 455
13.3 横膈膜机能障碍 455
13.4 膈下脓肿 456
13.4.1 病因 456
13.4.2 临床表现 456
13.4.3 X线检查 457
13.4.4 治疗 457
14. 支气管-肺综合征 458
14.1 肺尖肿瘤综合征 458
14.2 肺闭锁综合征 459
14.3 支气管扩张-鼻旁窦炎-内脏转位综合征 459
14.4 咳嗽晕厥综合征 460
14.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461
14.6 创伤窒息综合征 463
14.7 过度通气综合征 464
14.9 免疫球蛋白正常的淋巴细胞减少症 465
14.8 蜂窝肺综合征 465
14.10 急性原发性膈肌炎综合征 466
14.11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 467
14.12 肺脑综合征 468
14.13 中心气道阻塞综合征 469
14.14 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70
14.15 肺成熟障碍综合征 471
14.16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472
14.17 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 473
14.18 中叶综合征 474
14.19 肺性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475
14.20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475
14.21 鼻旁窦-支气管病变综合征 476
14.22 肺泡-毛细血管阻滞综合征 477
14.23 肺泡换气低下综合征 478
14.24 类风湿性关节炎-尘肺综合征 479
14.25 卵巢-腹水-胸水综合征 480
14.26 韦格氏肉芽肿病 480
14.27 呼吸抑制综合征 481
14.28 军刀综合征 482
14.29 巨大气管、支气管症 483
14.30 慢性高山病 483
附录1 485
1. 肺功能常用名词略语 485
2. 心功能常用名词略语 487
3. 肺科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 488
4. 主要抗癌药物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491
附录2参考文献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