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奴隶社会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景芳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1074·546
  • 页数:503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序 1

第一章 夏——中国由氏族社会向奴隶 1

制国家转变的过渡时期 1

第一节 中国奴隶制国家产生的前提条件 1

一、从“五帝”说起 1

二、尧舜禹时代的部落联盟 4

三、禹在历史上所起的巨大作用 13

1.征有苗 14

2.合诸侯 16

3.画为九州 17

4.任土作贡 19

第二节 启是中国奴隶制国家的开创者 20

一、从取得政权这一方面来看 22

二、从行使政权这一方面来看 26

第三节 夏原为地名,后来用作朝代的名 28

称,中国历史上不存在“夏部落” 28

一、夏代是过渡时期 32

第四节 夏代是由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国家 32

过渡的时期 32

二、夏代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 36

1.启的“钧台之享” 36

2.有扈氏不服,启灭有扈氏 37

3.夏代初、中期传子制同传贤制的斗争 38

第五节 夏代的阶级斗争 39

一、羿、浞搆乱,少康中兴 39

二、夏桀暴虐,商汤灭夏 43

一、农业 45

第六节 夏代的农业、手工业、建筑和天文 45

历法 45

二、手工业 47

三、建筑 48

四、《夏时》和《夏小正》 48

附:夏代世系表 50

1.砥石 51

一、商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 51

形成和发展时期 51

第二章 商——中国奴隶社会国家的 51

第一节 商的起源 51

2.亳 52

二、殷商称号的由来 54

第二节 商代社会概述 56

一、社会的基本情况 56

二、商三十一王的统治概况 64

附:商代世系表 64

一、农业 70

第三节 商代的社会生产概况 70

二、畜牧业和渔猎 72

三、手工业 75

第四节 商代的阶级斗争和对外邦外族的 79

斗争 79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奴隶社会阶级斗争特点 79

的论述 79

二、商代的阶级 81

三、商代的阶级斗争 85

四、商对外邦外族的斗争 89

第五节 商代的思想文化 92

一、文字 92

二、宗教 96

三、医药 99

四、哲学 99

五、艺术 100

六、音乐 101

第一节 周的兴起 103

第三章 西周——中国奴隶社会的全盛 103

时期 103

第二节 周人是怎样夺取政权的 107

一、文王准备灭商 107

二、武王伐纣灭商 109

三、周政权的建立 112

第三节 周人是怎样巩固政权的 115

1.救乱 116

2.克殷 116

一、救乱、克殷、践奄 116

3.践奄 117

二、建侯卫 118

三、营成周 120

四、制礼作乐 122

1.畿服 123

2.爵、谥 124

4.法制 126

3.田制 126

5.嫡长子继承制 127

6.乐 127

五、致政成王 128

第四节 中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的若干特 129

点 129

一、井田制 130

二、分封制 137

三、宗法制 141

四、礼 149

第五节 西周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 154

一、西周时期的阶级 154

1.奴隶主阶级 154

(1)王室 154

(2)公室 155

(3)卿大夫 156

(4)士 157

2.自由民和奴隶阶级 158

二、西周时期的阶级斗争 161

三、西周时期的民族斗争 164

附:西周世系表 169

第六节 西周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169

一、农业 170

二、手工业 175

第七节 西周的思想文化 179

一、宗教 180

二、哲学 183

1.《周易》里的阴阳 183

2.《尚书·洪范》里的五行 190

三、科学 193

1.天文 193

2.历法 194

四、文学 195

五、音乐 197

第四章 春秋——中国奴隶社会的衰落 200

时期 200

一、序幕阶段 203

第一节 五霸迭兴和政权下移 203

1.周 205

2.秦 205

3.晋 206

4.齐 207

5.楚 207

6.郑 208

二、高潮阶段 209

1.齐桓公 209

2.晋文公 217

3.楚成王 222

4.秦穆公 223

三、持续阶段 224

1.晋楚争霸 225

(1)邲之战 226

(2)鄢陵之战 229

(3)宋之盟 233

2.晋与秦的关系 238

四、尾声阶段 240

3.晋与齐的关系 240

1.吴越 242

2.晋 243

3.楚 244

4.齐 244

5.秦及其他诸国 245

附:春秋主要诸侯纪年表 247

第二节 春秋时期在井田、分封、宗法和礼 253

等几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253

一、井田 254

二、分封 256

三、宗法 258

四、礼 259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民族斗争与融合 261

一、华夏族与西方诸戎的斗争和融合 261

1.犬戎 261

2.骊戎 262

3.允姓之戎 262

4.陆浑之戎 262

5.扬拒、泉皋、伊、雒之戎 263

6.蛮氏 263

二、华夏族与北方诸狄的斗争和融合 264

1.赤狄 264

2.白狄 265

3.北戎、山戎、无终 267

4.巴 268

3.百濮 268

2.群蛮 268

的斗争和融合 268

三、华夏族与南方卢戎、群蛮、百濮、巴等各族 268

1.卢戎 268

四、华夏族与东方诸夷的斗争和融合 269

1.淮夷 269

2.群舒 269

4.莱 270

5.根牟 270

3.介 270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经济 271

一、农业 271

1.各诸侯国大片土地的开发 271

2.铁制农具的出现 272

3.牛耕的使用 273

4.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兴建 274

二、手工业 274

三、商业 277

1.商人阶层的活跃 277

2.商业市场 278

3.金属货币的产生 279

4.高利贷 279

第五节 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 280

一、春秋时期的思想 280

1.老子 281

2.孔子 288

3.孙子 309

1.哲学 321

二、春秋时期的文化 321

2.史学 323

3.文学 326

4.音乐 327

5.科学技术 329

第五章 战国——中国由奴隶社会向 339

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 339

第一节 战争是战国时期一个最突出的 339

特点 339

一、从兵源来看 340

二、从防御工事来看 341

三、从将帅来看 342

四、从战争技术来看 342

五、从战争工具来看 343

六、从战争规模来看 344

七、从后勤供应来看 345

第二节 战国七雄 346

一、秦 347

二、楚 351

三、齐 352

四、魏 354

五、赵 357

六、韩 360

七、燕 361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士 363

一、名相 367

二、名将 368

三、游说之士 369

五、高士 370

四、学士 370

六、义侠之士 371

第四节 战国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些 372

重大改革 372

一、魏文侯的改革 373

二、吴起在楚变法 376

三、商鞅在秦变法 377

四、申不害相韩 381

五、齐威王的发愤图强 382

六、燕王哙的让国 384

七、战国官制的改革 386

第五节 战国时期经济的新发展 388

一、农业 388

1.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388

2.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 389

3.农业技术的日益进步 392

1.手工工具的变革 394

2.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394

二、手工业 394

3.手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397

(1)采矿 397

(2)冶铁与铁器制造 397

(3)炼铜与铜器制造 398

(4)兵器制造 398

(7)陶瓷 399

(8)漆器 399

(6)皮革 399

(5)木工 399

(9)玉器和玻璃器 400

(10)煮盐 400

(11)酿酒 400

(12)编织 400

(13)纺织 401

(14)造船 401

(15)建筑 401

三、商业 402

1.商品生产的发展 402

2.商业活动和商人队伍 403

3.商品市场和商业都市 405

4.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 407

5.借贷的盛行和券的使用 409

第六节 战国时期中国境内的各少数民族 410

一、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山国 411

二、北方与西方的其他少数民族 413

1.代 413

2.林胡、楼烦 413

3.义渠 414

5.西域各族 416

4.羌戎 416

三、南方与东方诸少数民族 417

1.巴、蜀 417

2.西南夷 418

3.蛮越 419

第七节 战国时期大放异采的思想界和 421

灿烂的文化艺术 421

一、战国时期的思想界 421

(1)孟轲 422

1.儒家 422

(2)荀况 432

2.墨家——墨翟 444

3.道家——庄周 449

4.法家——韩非 457

5.阴阳家——驺衍 466

6.名家——惠施、公孙龙 468

7.兵家——吴起、孙膑 470

二、战国时期灿烂的文化艺术 475

8.杂家 475

1.史学 476

2.文学 477

3.艺术 479

4.科学技术 484

第八节 诸侯割据称雄局面的结束和秦的 494

统一的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494

国家的建立 494

附:战国年表 497